旗帜鲜明地支持早恋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学院”,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1

今天聊一聊孩子早恋的事儿。

之所以想起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两天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一个和我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托我给他在杭州工作的表弟介绍对象。

常年混迹于老师、妈妈和奶奶的圈子当中,让我牵个线搭个桥倒不是什么难事,也促成过几段不错的因缘。

但是对这个朋友的表弟,我只想安安静静翻个白眼——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给他做介绍了,但是前几次都莫名其妙地黄了,毕竟我也不是开婚介所的,哪里能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资源。

其实这个男孩子的相貌和家境都还算可以,但是快30岁的年纪了,却几乎没有什么谈恋爱的经历,碰到女孩子连话都不会说。

每次他去和女方见面,他都紧张得不得了。双方聊完生活工作的基本情况之后,就找不到话题了,在那里尴尬地盯着空气。

有时候,女孩子主动找话题和他聊,他也只能嗯啊地勉强应付。而且吃完饭也不知道送女孩回家,自己一个人打上车就走了。

条件稍微过得去的女孩子,谁能看得上他呢。

因此,每次相亲能够坚持到第二轮就要烧高香了。据说,今年过年的时候,父母每天都给他安排了一场相亲,没有一次能成的。

朋友无奈地说,表弟读高中那会儿,曾经偷偷追求过一个女孩子。但是父母发现以后,怕他影响学习,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从此以后,他和任何异性朋友密切来往都要被父母死死盯着。

高中的不愉快回忆让他整个大学时代都没有再交女朋友。毕业以后,交际圈一下子小了很多,更难和女孩子接触了。年纪越大就越不知道如何跟女孩子打交道,甚至当遇见心仪的女孩子时,会紧张得舌头打结、语无伦次。

而随着到了奔三的年纪,父母也开始焦急起来,希望他赶紧找个女朋友,然后争分夺秒完成结婚生子、延续香火。天知道他要如何才能完成父母的心愿。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结婚生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到了年纪就结婚,根本不需要学习。

但是他们忽略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指腹为婚的年代了,年轻人不通过恋爱和交往,是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的。而恋爱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只可能在具体的恋爱实践中发展,不会凭空就冒出来。

旗帜鲜明地支持早恋

2

其实,不论是和历史的纵向比较,还是和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来看,反对青春期孩子萌生爱情,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早恋”反倒是比较正常的。

西方社会中,根本不存在“早恋”这种说法。

根据Buzzfeed网站的调查,57%的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只要超过16岁就可以独自出门约会了。要是家里孩子没有异性朋友,父母反而还担心得不得了,害怕孩子是不是心理上有啥毛病。

西方主流观点认为,随着青春期发育,青少年萌发爱意是人的本能,因此既然已经发生了恋爱,就不能称之为早。并且他们的研究认为,青春期恋爱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个人技能,而不是一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使在中国,对“早恋”的厌恶情绪也不是我们文化中固有的。

古代就不用说了,清政府规定,男子16岁,女子14岁,就算达到结婚年龄,可以自便结婚。

就算到了民国,政府也规定男子18岁,女子16岁就可以结婚。也就是说,民国的高中男生和女生是可以合法结婚的。

而且在那个时代,青春期的恋爱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张爱玲14岁的时候就在校刊上发表了人生的第一部言情小说,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么中国的父母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对“早恋”紧张兮兮起来的呢?

“早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大革命的开始,少男少女之间谈恋爱被认为是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而且“早恋被认为会耽误学业、滋生个人享乐主义、影响年轻人投身于国家建设。”

那个时候,甚至于大学生谈恋爱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而随着××大革命的结束,计划生育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早婚早育”依然不被政策所容许。由此,“早恋”在中国成了一个相当贬义的词汇。

旗帜鲜明地支持早恋

3

无论是革命还是计划生育,都已经走入了历史,但是人们固有的思维不会轻易改变,“早恋”可能还要在耻辱柱上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家长也有现实的担忧——早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尽管这个论断并没有得到足够数据和研究的支持,但是依然被很多父母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个论断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读高中的时候,尽管学校里有不少成绩不好的学生明目张胆地谈恋爱,但也有不少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偷偷摸摸)地谈恋爱。

我的班上就有不少一边“早恋”,一边考年级前10前20的学霸。甚至有一对“神雕侠侣”,最后一个考上了复旦一个考上了清华。

那个时候重点高中的学生还会有点小私心,希望真如大人们所说,谈恋爱能够影响到别人的成绩,好让自己的排名上升一点点。

可惜谈恋爱的学霸依然是学霸,学渣依然是学渣。和“早恋”一点关系也没有。

华中师范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早恋”对成绩的影响与家长们的预设不同。

“早恋”在好学生中发生的概率(17.5%)与在所谓差生间的概率(19.5%)没有太大差距,当然也包括那些成绩中不溜秋的(15%)。

同时,华中师大的调查发现,颜值、财富都不是中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学习成绩优秀和智商高才是他们最关注。在中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中,“成绩好”占了将近40%。

这说明,成绩差,你连早恋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影响孩子学习的是什么呢?

真正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并不是早恋本身,而是恋爱引起的情绪波动。

如果谈个恋爱谈成八点半的狗血剧,三天一分手、五天一上吊,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

但这并不是早恋的过错,而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教育、情商教育、情感教育出了问题。

西方的孩子就幸运得多。他们可以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练习恋爱,父母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旦孩子在恋爱中,出现受伤的情况,父母还可以提供心理疏导的作用。

我曾碰到过一个读中学的孩子,偷偷暗恋班里的一个女孩子,但是又不敢和对方表白。而且父母管教非常严厉,他很怕自己的情感问题被爸爸妈妈知道了会受到责罚。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担心孩子早恋,以至于禁止孩子接触一切和恋爱有关的内容,既不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也不告诉他们怎样和异性交往。

而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叛逆,父母越是禁止他们就越想尝试,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感情,怎样平衡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这才是给孩子带来伤害的最大元凶。

旗帜鲜明地支持早恋

4

家长真正要关注的并不是“早恋”,而是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

不安全的性行为才是最有杀伤力的利刃,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根据卫计委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至少有1300万的人流手术,而其中未成年少女至少有325万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

但是杜绝“早恋”是阻止孩子发生危险性行为的有效方式吗?

显然不是。

因为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愫是人类最本性最自然的情感,你根本阻止不了。

你可以对孩子和异性之间的一举一动行监坐守,但你阻止不了他/她心底暗暗滋长的爱恋;你可以扑面明面上的恋情,却阻止不了偷偷摸摸的地下交往;而这种交往更危险、更不可控制。

真正能够阻止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和意外怀孕的,是有效的性教育。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中国父母缺失的东西。

对14-17岁少年的调查发现,作为最有可能意外怀孕的受害者,只有5.1%的少女曾经在学校听到过避孕知识,而不知道什么是怀孕的却有8.8%。与此同时,在学校听过避孕知识的少男也只有6.0%,还有11.2%看不懂“避孕”这个词。

孩子到了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纪,却没有人指导他们如何与自己的欲望相处,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5

优秀的父母,从来不忌惮和孩子谈谈爱情的话题。

黄磊曾说过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很混蛋。

“什么叫早恋呢”?他认为一个少女如果没有秘密那青春就没有了意义。大人们应该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感情往健康的方向引导,就是说你可以尝试恋爱,但不要急于尝试性,即便你要尝试性,也要先把保护措施做好。

而著名作家刘墉,当他听说有男生在追求十六岁的女儿时,他没有大发雷霆,或大感紧张,反倒直接找到女儿,坦诚地聊起了这个话题。

女儿说:“那不是追,而是想追。”

刘墉继续问:“你想不想让他们追呢?你对他们有没有意思呢?”

女儿回答说:“他们追他们的,我过我的,看看滑稽表演也不错。”

听完女儿的话,刘墉告诉她,她是时候学会该如何应付这些示好的男生了。

他建议女儿,如果对追求者没有兴趣,应该让他们及时止步,不要存心捉弄这些男孩,或者故意看他们的滑稽表演,否则他们可能到头来心中生怨,反倒让双方的关系变得尴尬。

所以,早恋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败的教育。

-END-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学院”,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早恋   刘墉   旗帜鲜明   表弟   青春期   中国   年纪   女孩子   情绪   家长   事情   父母   成绩   恋爱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