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出炉了,寒门弟子还有希望吗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学院”,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1

这两天,高考状元们接二连三的出炉了。

今年,安徽省文科状元郑辰筱,来自合肥一中。

高考状元出炉了,寒门弟子还有希望吗

这位看起来文弱的小姑娘,12岁的时候就曾在美国留学,从初中开始已经跑遍了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全球十多个国家。

她的父亲是警察,而母亲经商,家庭背景极其殷实。

四川省理科高分考生周川,取得了718分的傲人成绩。

对于这样一个让普通孩子望而却步的成绩,周川本人却没有表现出很惊讶或者很在意。

因为他们一家人基本都是学霸,而且家境优渥。周川的姐姐前年就曾以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

而他其实在去年就已经被北大医学院录取,但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医学专业,于是急流勇退,又继续学习了一年,今年的志愿选择了北大数学系。

高考状元出炉了,寒门弟子还有希望吗

以653分夺得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卓汐聪,就读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卓汐聪与我们想象中的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霸完全不同。

他除了学习之外,各种兴趣非常广泛,踢足球、打篮球、主持表演,他是德国拜仁队的铁杆球迷,每周六必看比赛,直至高考前一个月才停止观看,此外他还在学校艺术节中当任主持,自导自演了舞台剧《赵氏孤儿》。

高考状元出炉了,寒门弟子还有希望吗

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2007-2016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的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还有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

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随着我国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除了与考生本身努力有关之外,考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也至关重要。”

这样的趋势在这几年中越来越明显。一二线城市的高知和富裕家庭,往往也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这种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学习习惯更好、学习能力更强,而且更加见多识广、多才多艺。

高考或许还只是分数的比拼,但是进了大学、走入社会之后,比拼的就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考卷上的分数了。见识、阅历、才艺、人脉资源,每一样都是成功的关键。

回想起去年北京高考状元的一番话:

“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

让人不得不感慨:那么普通人家的孩子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2

与其说是拼爹,还不如说是拼家庭教育

我们一直在说阶级固化。但我始终认为所谓阶级固化是一个伪命题,无论你的孩子出生在什么样的阶层,真正让孩子落于人后并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家庭教育的失当。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非常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名牌大学的硕士,而母亲则是留学回国的高材生,夫妻两人一个是大公司的高管,一个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照理说,这样的父母有学识、有财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应该出类拔萃才对。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个孩子是我遇到过的最顽劣的孩子之一。他做任何事情专注度都无法超过20分钟,学习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差了一大截。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个孩子张扬跋扈、我行我素、没有教养,常常摆出一副“我就这样了你怎么着吧”的态度。以至于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他,愿意和他一起玩。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父母忙于工作,从出生开始,这个孩子就和爸爸妈妈很生疏。一旦忙起工作来,爸爸妈妈就把孩子扔给保姆和祖父母。最夸张的时候,孩子曾经小半年没有见到过爸爸。

他是一个保姆养大的孩子。保姆送他来上课,保姆接他回家,一年下来我竟不知道他的父母长什么样子。

王朔曾经说过: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妈妈生的,以为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

我想这个孩子也是如此吧。

无论是阶层、财富还是父母的学识,都不能赋予孩子天生的智慧,任何一个孩子的成功必然是父母陪伴和教育的结果。从不浇灌却想静待花开,是永远不会有好结果的。

3

而那些成长在普通家庭,甚至贫穷家庭中的孩子,老天爷并没有完全断绝他们的成功之路,关键是看父母怎么做。

我的祖父是从大山里面走出来的第一代,上两代人付出了难以言说的艰辛才让我们这一代能够在城市中安稳立足。

而和我同辈的亲戚中,依然有很多要面临从农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中层的抉择和奋斗。

我有一个堂姐就是典型的“农二代”。

在农村,很多女孩子不被父母重视,到了年纪就送到城里打工,或者是早早嫁人了事。

但是我的堂叔堂嫂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潦草地过完一生。打工、借债、投亲靠友,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什么苦都吃得下。

堂姐自己也很争气,拼了命地读书。高中三年,单单是错题集景,她就写了半人多高,现在她的手指上还有当年写字留下的厚厚的老茧。

黄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堂姐高考考到了上海,后来成了一所名牌高中的英语老师。

尽管堂姐没有成为高考状元,但她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飞出了大山,实现了阶层的飞跃。

即使是寒门学子,老天也不会辜负他们的奋斗。

还有更励志的故事。

华裔教授李飞飞如今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领导者,是谷歌公司人工智能开发的关键人物。

但作为美国的新移民,李飞飞跟着父母刚来美国的时候,全家只能在美国社会的中下层徘徊。

刚到美国的时候,他们全家都不懂英语,因此爸爸只能去给别人修相机,妈妈只能去当收银员,而16岁的李飞飞只能去中国餐厅打工。

那些年全家只在为生计奔波。但无论多累多苦,李飞飞都没有放弃读书和学习。

高中毕业时,李飞飞考了全年级第六,最终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并得到了全额奖学金。

当时,移民小孩考入名校还轰动了整个小镇,即使在美国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高考状元出炉了,寒门弟子还有希望吗

去年走红网络的育儿嫂范雨素是一个更加极端的例子。

一个带着两个孩子,流离失所的女人,用自己对阅读和学习的热爱来感染孩子。仅仅通过从废品市场买书,就让孩子完成了自我阅读、自我教育,让孩子有了超越自己阶层的能力和机会。

这才是智慧的母亲,这才是真正的“拼妈”。

3

当然了,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要孩子突破自己的阶层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向上流动的路并没有被封死,即使在今天,孩子们依然拥有机会。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我们的孩子呢?

1、 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当然可以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请更好的老师,充分发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父母更尽责的、更爱我们孩子的老师了。我见过太多削尖了脑袋把孩子送进名牌小学,却最终依然被学校老师和学校教育逼疯的家长。

归根结底,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在家庭中,我们父母给予孩子的。

你没钱给孩子买钢琴,那就抽出时间多陪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电影;

你请不起私教学网球学游泳,那就陪孩子爬爬山、亲近大自然;

你没钱给孩子请外教,在家和他一起学英语也是好的;

2. 敢于对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基础不好,而不敢或不奢望对孩子提出严格或高要求。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不具备树立远大目标,或执行远大目标的能力,正需要父母的引领和督促。

当然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甘于现状,孩子也难有大志。

3. 陪伴是最重要的教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

而通过亲密的陪伴,父母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有情商的培养,自信心的培育,和最基本的温暖感觉。

而不管你有再多的财富和学识,你不陪孩子也是枉然。

-END-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学院”,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优渥   高考状元   寒门   堂姐   美国   学识   状元   弟子   阶层   考生   保姆   爸爸   父母   能力   妈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