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之家”,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以前读过一本书《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作者陈美龄。名字有些熟悉,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不过书中有不少观点倒是十分认同。

看了作者简介,才发现陈美龄原来还是个在80年代大红大紫的明星,据说当时一度和邓丽君齐名。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但就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陈美龄离开香港去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之后又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

被问到离开娱乐圈的原因时,陈美龄引用自己父亲的话说:“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陈美龄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后便返回了歌坛,30岁在日本结婚。婚后她并没有像其他日本主妇那样停止工作,而是每次把儿子带到工作现场。这是当时的日本社会不能理解的,引发的争论之大超乎想象,甚至衍生了一个词“Agnes争论”(陈美龄的英文名字叫Agnes);陈美龄还因此登上了TIMES杂志。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现在时隔三十年,陈美龄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却是因为她的三个儿子。2015年秋天,陈美龄的三个儿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大学。一个孩子成才,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能把三个孩子都送入顶尖名校,说明她的教育方法一定有可取之处。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育儿方法,能让她的孩子出人头地呢?分享几条给大家。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1

教育要从怀孕期开始

我认为得从怀孕期开始。虽然没做过什么特别的胎教,但我怀孕时就想着要好好照顾身体,生个健康的宝宝,这算是育儿的起点吧。接着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考虑如何配合家里的生活模式制订育儿计划,与丈夫商量关于教育计划和目标的问题。

婴幼儿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从小看老”,据说孩子大脑发育百分之八十的过程,到三岁为止就已完成。到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婴幼儿期的教育进行投资,得到的收获最大。

怀孕的9个月间,我并没有做特别的胎教,只是跟儿子唱歌、说话,让他记住父母的声音。等到儿子一生下,“启蒙”教育就开始进行。俗话说“三岁看大,从小看老”,孩子大脑发育百分之八十过程,据说在三岁就已经完成了。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许多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婴幼儿期进行教育投资,收获最大。

0岁-3岁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育时期,这时候的孩子记忆力不发达,所以我们并不教导孩子具体学什么,而是读书给他们听,每天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对读书感兴趣、对这个世界感兴趣。

读书到后来,我的小孩一看到书就拍手,叫我快点念,念慢了他会主动翻页,告诉你继续。回想一下,我的三个儿子,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2

教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针,夫妻间必须达成一致。怀孕以后,夫妻俩马上进行商讨比较好。

在我们家,丈夫对我表态,“即使我们之间有各种意见,关于教育方面,最后还是由你决定吧。”虽然他经常说“是因为我不及你那么关心教育啦”,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见。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大部分也是采纳了丈夫提出的。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修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我回到日本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慢慢恢复工作。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决定我家大儿子读哪所小学。我一直有在关注东京都内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学。这所学校可以自动升学晋级至大学,只要能入学,作为家长也就安枕无忧了。当时从“前辈”妈妈那里,获取了不少关于考试的建议等。

但是某日,丈夫参加完这所小学的说明会回来,突然对我说:“孩子他妈,我们还是放弃考试吧。”原来在说明会上,老师说了一段话:“由于应征者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那天孩子绝对不能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作为家长的责任,请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哦。”

丈夫很是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听他说完我才顿悟,想把孩子送进名校,也许只是父母的虚荣心作祟罢了。我为追随“世界名牌”而随波逐流的自己感到羞愧难当。

另外还有一家中意的国际学校,我觉得把孩子送进这里上学也挺好。可是呢,那所国际学校在当时没有得到文科省认证。也就是说,孩子即便在那儿毕业,也无法保证是否能进入日本国内的大学。即便如此,我们夫妇俩还是一起去了说明会。

“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话,请立刻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

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状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这次,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这样的话。那一瞬间,我和丈夫互看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决定“就选这里了”。我们都觉得,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的学校比较好。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我嘱咐丈夫,希望他尽量参加所有的学校活动。而且,我有什么困难、迷惑,一定会和丈夫商量着解决。

在育儿、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夫妻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大儿子提出想去美国念高中的时候也好,决定选择斯坦福大学的时候也好,丈夫都给予了我和孩子们恰当的忠告。让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读书,这是件可以左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情。为此,必须预见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的朋友会说:“我家那位才不会这么帮忙呢”,但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即便两人意见不合,花些时间,慢慢地多交流沟通,这很重要。教育方针和升学相关的问题,夫妻之间要经常商讨、达成共识,这是最最基本的。

好比谚语“孟母三迁”,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有时候必须得有不得不搬家的觉悟。需要做重要决断的时候,夫妻俩最终都要商量好,这是最为重要的。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3

不期望如朋友般的亲子关系

对父母毫无敬意、感谢的孩子,是不会受任何人信赖的。

无论和孩子有多要好,我都从不指望亲子关系真的像朋友一样。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希望孩子对父母怀有敬意。因此,我认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样子,展示出认真生活的姿态,送给孩子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当然了,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希望孩子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始终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保护家人;万一有什么突发事件,父母都是值得依靠的,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我,给我中肯的意见”。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每天都端正自己的姿态过日子。

即便无法成为让孩子崇拜的家长,也至少能让孩子信任、依赖。所以每天我都很努力。

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家可以算是对于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礼仪比较严苛的家庭吧。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以说话方式为例,“讨厌!”“吵死了!”如此失礼的话,别说是父母了,只要是比自己年长的人,绝对不可以说。这是我家的规矩。在我们家,伤人的话也是严厉禁止的。

有一次,在机场碰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我前面站着一对母女,十几岁的小女孩突然对自己的妈妈说:“去死吧。吵死了老太婆。”那位母亲一言不发,而我却惊讶得哑口无言。

然后,我想都没想就对这小女孩说:“对妈妈怎么能说这样的话!”虽然母女俩一脸诧异地看着我,但我实在是忍不住。

最近,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一个误解,认为父母和自己是对等关系。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真到关键时刻,做不到好好管教孩子。对这种“朋友式的亲子关系”,我始终是存有疑问的。特别是当孩子对自己态度恶劣的时候,父母虽然表面装作无所谓,实际上真的会很心痛。

亲子关系融洽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误会。希望家长们要好好教导孩子对长辈有礼貌,常怀感谢之情。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4

家长要帮助孩子消除学校的不良影响

人格形成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给学校就不管了。

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小学、初中教的是读写、算术,高中、大学教的是在社会上必需的专业知识。但是,老师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全部正确。其中,也有一些不希望孩子学习的部分。

这是我去参加二儿子的小学参观日发生的事。某位老师以“人类都是卑鄙的”为题,让学生们讲一讲平时在家,觉得家里人或自己卑鄙的一些事例。

当下我非常吃惊,但还是决定静观其变。轮到我家二儿子,他说道:“我觉得人类并不卑鄙。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和他好好交谈,帮助他改正。”而老师听完之后竟说:“你好像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主题的意思。不管怎样你也努力做发表了,大家拍手鼓励吧。”听他的意思,似乎认定我儿子说的观点是错的。其他学生们演讲的内容,也净是在拼命挑别人的错一样。

事后,我去找了那位老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并不认为人类都是卑鄙的……”他解释道:“不不,我认为明白自己卑鄙的小孩,更能原谅他人。所以说,让孩子记住自己也是卑鄙之人比较好。”反正那位老师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丝毫不肯让步。我回家后,重新和二儿子谈了一谈:“没这回事哦。你也好妈妈也好,都不卑鄙。”“我就说是吧。”二儿子这才露出放心的表情。

有些老师的观点确实会像这样有失偏颇。在国际学校里,有歧视亚洲人的老师,也有只认规章制度、以自己的权威使学生服从的老师。而避免孩子受这些观点影响,就是家长的责任了。

当年的青春偶像,现在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曾经有一年,有位无论如何也和我家孩子合不来的老师做了班主任。那时候,我安慰孩子:“尽可能多看到老师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实在对这位老师喜欢不起来,也就这一年嘛。”并且,为了不让孩子成绩因为老师的好恶有所下滑,我也更加谨慎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这样一个狭小的世界里,被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通过学业成绩和体育表现来评测价值。真是残酷的环境啊。有的孩子能够顺利融入学校生活,乐在其中;有的孩子却在学校被彻底“击垮”。家长要非常清楚其中存在这样的风险。无论孩子被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责任让他们相信自我并拓展自己的潜力。

对孩子教育承担责任的,绝对不是学校和老师。“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由家长承担。”首先,必须得有这个觉悟。

-EDN-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之家”,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   儿子   青春偶像   日本   卑鄙   当年   丈夫   家长   观点   父母   我家   妈妈   老师   孩子   小学   学校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