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抗疫不能停,生活要继续!

既然必须长时间呆在家里,与其浪费光阴,不如多读几本好书,多写几本好书。

今天想写一个系列,仔细分析一本“后悔没早看,看完必想跪”的经典作之——《非暴力沟通》

在我看来,说它是经典,绝对名符其实。学习、思考并坚持使用“非暴力沟通”,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并改变自己的人生。

其效果取决于理解深度以及坚持实践的时间长度。

《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这个系列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我这些年的讲课、个案咨询以及学员的实践和提问。

在实践非暴力沟通,以及获取学员反馈的过程里,我体悟到了很多极富国情特色的“坑”。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的文化,赋予了我们一定的思维方式。这毕竟作者(美籍犹太人)的文化背景有大不相同。

所以,尽快突破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再学会去融合书中的思维,是实现突破和成长的必由之路。

希望我的整理,能帮助到更多愿意自我探索、不断成长的朋友们。

《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非暴力沟通》讲的是沟通技巧吗?

《非暴力沟通》的确提出了一种新的沟通模式。故而很多人以为它是一本讲沟通技巧的书。

很多人看着看着,会误以为“非暴力沟通”只是一种说话的套路:只要按照这样的结构说话,就能解决问题了。

然而事实上,只要实践过,你就会发现。抱着走套路心态去说话,即使你说的格式完全正确,对别人、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用。

隐藏的关键是:《非暴力沟通》提出了一种强调自我观察、自我剖析的思维方式。

什么意思呢?稍微回忆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发生矛盾时,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是对外的

《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常见的,要么是千方百计说明对方的错误

例如,有人会说:“你这样做太荒唐了!会出门后检查一下门是否锁好是常识!你这么做,是欢迎小偷吗?”

要么就是竭尽全力地要分析说明事情的原委

例如,我们会强调:“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是你太多心了。我根本这个意思。”

如果对方拒不接受,我们恐怕只会更加用力!

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直接抛出自己的判断

例如,有人会说:“你总是怀疑我,对我没有一点尊重和信任!这样相处还有什么意思?”

是的,把矛头对准别人很容易,竭力辩解或者就事论事也很容易,不断抒发情绪更容易(有时候还很快乐)。我们一旦遇到问题,总是下意识地如此解决,以至于花费了全部的力气,甚至不惜耗费积攒起来的亲情和爱意。

《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之下,还能聚焦自己,体会自己到底感受到什么,进而还能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却是千难万难!

我的总结,大多数人的困境是:

一是从没想到,也不习惯这样做;二是试了,发现自己暂时真的没有能力这样做。

好在,所有的能力都是可以一步步练习得来的。关键是坚持的方向要正确。

因此,想要弄懂“非暴力沟通”,请在说话之前牢记:

别花力气去说别人、分析别人!想注意自己!多想想自己!想自己!自己!

聚焦于自己,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沟通!

聚焦于自己,才能养成习惯,学会观察自己、发现自己。

聚焦于自己,才有可能真正开始爱自己。

毫不夸张地说,看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之一!

《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有些朋友会说,在发火之前先说说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嘛。这有何难?

我们不妨通过以下这个例子思考一下。

案例1

学员Lisa陪孩子写作业:其中一项是按要求背诵课文。

但是孩子很抵触!磨磨蹭蹭、各种不专心,一会儿喊累、一会儿要吃东西、一会儿要上厕所。结果折腾一个小时,还是没背出来。

Lisa开始哄了几轮,无效;

接着提出奖励+好言相劝,还是无效;

到快一个小时候的时候,Lisa忍不住开始发火,孩子沉默抵抗;

Lisa暴怒,严厉地提出警告和面壁惩罚,孩子爆哭,顿时鸡飞狗跳;

然后孩子爸爸进来劝说;(在Lisa看来不是帮忙,是“诈尸式育儿”)。结果战火蔓延,夫妻相互指责。

最后全家都很不高兴。

我与Lisa的沟通

我问:后面鸡飞狗跳的事情暂时不表。你想想当时第一轮发火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Lisa:我感觉很生气!

我:再想想,任何事情都可以被称之为“生气”,再确切一点。

Lisa:我觉得愤怒,孩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不要对外,先不要评价孩子。你再想想当时的感觉,你的状态时嫌弃他、鄙视他、觉得他笨的意思?

Lisa:那倒不是鄙视,没有看不起儿子的意思。

我:那再体会体会自己。想想是什么感觉?

Lisa:(想了一想)恩,应该是烦躁、厌烦。我真想让他快点弄完!

我:OK。我收到你的感觉了。那再想想,这种感受背后,你需要什么。

Lisa:我需要他把作业做完啊!快点做完!做完了好干别的事情。

我:需要他把作业做完,只是一个目标。要顺着这个再想想,你需要他快点完成,是因为什么呢?你需要什么?

Lisa:我不明白。我就是需要他快点啊。

我:所以,听起来你陪做作业陪得非常痛苦?

Lisa:是的。我想他快点结束。结束了我们都能做别的事情。也别总是吊着我。

我:所以,你之所以烦躁,希望作业快点做完,是因为你当时感觉到很辛苦。你需要放松,需要有自己的时间休息。是这个意思吗?

Lisa:(想了一想)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我想快点搞完,我觉得很累啊!

我:所以,整理一下,你当时感觉烦躁,感觉很累,因为你需要休息,最好需要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这样吗?

Lisa:是的。

这才算是整理出了你的感受和你的需要。

Lisa接着问:但是,整理出来了又怎么样呢?我说给孩子听,会有用吗?

我说:我不知道会不会有用。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去交流沟通,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但是,即使你把握不住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不意味这就没有办法。

只要你能牢牢记住:聚焦你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在这个事件里,你完全换一种模式,来满足自己,解除痛苦。

感觉累,需要休息。那就去休息一会儿吧。

为什么非要紧逼孩子,非得通过”让孩子赶快做完,我就完事了,我就好休息了”这个思路想问题呢。

当下就休息,时间自己定。可以是5分钟,也可以是15分钟。

一旦你弄懂了自己的需要,凭借成年人应有的思维能力,你总能找到满足自己的方式。

休息好了,让情绪不在崩溃,再回来陪伴孩子完成要做的事情,质量更高。

《非暴力沟通》的隐藏关键:始终聚焦探索自我,无须指责他人

更重要的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对你自己对孩子是不是都算好一点?

其实换个角度想,如果当时你的状态好,可能就不会发火。因此,后面就不会发生孩子沉默抵抗、孩子爆哭、以及老公冲进来干预等一系列事件。可能只要一半的时间,作业已经做完了。

这里的思维盲区是:在那一瞬间,其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感受,究竟有什么需要。

因为没有目标,只好顺着习惯;妈妈处理陪读问题,只有一个方法:聚焦孩子、催促孩子。不断提醒:儿子,你为什么这么慢,为什么不快一点?为什么不认真。认真不就很快完事了吗……

忽视审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贸然把眼光聚焦于他人身上,最大的概率只能把事情越搞越复杂。

总结:想要真正发挥“非暴力沟通”的作用,请务必从聚焦自己、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挖掘地越透彻,你的沟通才会清晰而有力。才有可能谈得上说出充满爱的语言!

无论是在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还是在阅读之后,请务必牢记这一点。


PS:因为篇幅原因,本文是讲解《非暴力沟通》的第一篇。后续整理会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非暴力   自我   鸡飞狗跳   作业   套路   会儿   学员   烦躁   情绪   说话   事情   习惯   关键   感觉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