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最近,一个妈妈对我吐槽:

她家孩子因为没能认出一个名牌鞋子的牌子,被同学嘲笑没有见过世面。

孩子回家后很难受,嘟囔着自己被同学说成是“乡巴佬”。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听着孩子的抱怨,妈妈也很难受。


是啊,我们也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见过世界和没见过世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于是,为了让孩子见世面。


每到假期,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被送往海外游学。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比比皆是。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家长们争先恐后地让孩子去让“见世面”。


一个妈妈因为没办法让孩子出国留学,自责地对我说:


“见世面就是富人的专属产品,而我这些穷人哪有这么多时间带孩子去见世面。”


这也提出一些大家一直都很关注的问题:


走出国门,就算是见过世面了吗?

没钱,是不是注定就没见过世面?

真正见过世面的孩子,到底是怎样的?


01

见过世面,不是自觉高人一等


关于见世面,《一代宗师》里梁朝伟有这么一句台词:


见天地,见自我,见众生。


不能否认的是,一个人见过的天地越大,他的思维的确会更加灵活和开阔。


美国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发现:

人的大脑皮层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环境越丰富,大脑发育就越好。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曾经有一对80后小夫妻轰动全网。


他们攒了一些钱,但是却没有给孩子买几百万的学区房,而是双双辞职带着5岁的儿子巴乔去环游世界。


在人文地理、民俗文化的感染下,孩子成长得无比迅速。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他比同龄人更为稳重,在陌生的场合从不会怯场。


在熟悉的场合总是好奇心满满,非常有主见。


“世面”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


如果硬要给“见世面”一个定义。


我想,网上一个高赞评论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见过世面后,思维方式才是最大的亮点。

见过大江大河,就不会拘束于一条山溪。

见过人心万象,就不会执拗于小恩小惠。

见过世界的广阔,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我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见世面的方式很特别。


经济条件不错的他们会带着6岁的孩子去工厂里工作,让孩子体验上班的滋味。


他们也会带着孩子去贫困山区住几天,徒步爬山,看看山里的生活。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孩子的父母解释:


让孩子看到生活的另外一面,只是让他知道某些东西的来之不易,更懂得慈悲和珍惜。


为什么我对这个新闻记忆尤深?


因为这解答了一个孩子成长得温柔又有力量的原因。


那大概正是因为他们见过世面之后,骨子里有了份难得的“同理心”。


见过世面,不是让孩子更有谈资,更高人一等。


正是因为看见了更真实的生活,知道了美好,也知道了不美好。


知道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不妄自菲薄,但也不盲目自信。


分得清世界,拎得清自我。

这份见世面,变成了温柔,变成了自知,变成了不卑不亢。


02

能在心中“悟”,才是吸收了世面如今,“见世面”这个词,被不少家长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画上等号。

我曾认识一个海归女孩。

爸妈家境还不错,供孩子在国外留学。

女孩在国外留学回来后,开始找工作。


因为“见过世面”,她的生活要求更高了,贷款买了很多名牌包。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虽然对于包包、口红、化妆品如数家珍。


可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


工作不顺后,她辞职回家,背上了巨额债务。


生活日渐消沉,出国留学美名其曰是为了见世面、受教育。


可最后,还是得父母帮她还贷款。


在网上,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


一个学妹在借贷平台上,借了8000块去旅游,等一趟旅游回来。

利息已经滚上了几万块,死活还不上了。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又或者父母为了孩子见世面,把孩子送出国。


可出国回来后孩子依然觉得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


为什么有的孩子“见过世面”?


最后也不过如虚空的蝼蚁。

因为,在于每个人的感受力不同。


我的另外一个好友恐怕是“见世面”的反面。


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出过老家的地级市。


上了大学,她的生活费都得靠奖学金来维持。

虽然生活窘迫,但她却热爱读书、观察、学习。

稻盛和夫曾说:


“书本教给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我们可以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

自身的直接经验,加上读书得来的间接经验,构成了人生成功的精神基础。”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读书对她的意义,不是学习任务,更不是谈资。


她总结了两样让自己受益终身的东西:


“第一,书籍是看世界的窗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帮助我完善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第二,因为文学、历史地理、心理学各类书籍的输入,帮助我建立了更强大的思维方式。”

从一座小城跨越时间、跨越地域,结合着书籍长久的浸润,她的博客上写满了这些年的思考和体会。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在哪儿?

印度洋里的孤岛有什么特别之处?

人类为什么发生战争?

为什么人会做梦?

为什么人会痛苦……


这些问题,在书籍都能找到答案。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其实,孩子不仅要“见”,还要心里悟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就如一个教育家说过:

“这年头,不是有钱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权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


人情事故,人生百态,都是世面。

培养孩子的感受力,才是孩子见世面的关键。

不然见再多世面,也会麻木不己。


03

见世面,拼的是格局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综艺里谈起自己儿时的一段经历。

在村小上学的他,因为一篇作文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最后闹到要被退学的地步。

郑渊洁的父亲得知之后,并没有责骂儿子,而是毅然带着他离开了学校。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人,却对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见地和胆识。

因为,他看到了儿子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潜力。

他拒绝孩子的创造力被当老师用“规则”来框住。

都说要带孩子见世面,但家长更是孩子见世面的第一关。

而这一切,和父母有没有钱没有太大关系,更在于父母的认识和格局。


杨澜曾说:


“父母的格局,就是父母的活法,你想如何过一生,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格局。”


我家表姐即便工作很忙,但也雷打不动在双休日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出行。


无论是在动物园,还是街头巷尾,甚至是菜市场。


她都会用心陪孩子一起观察以前没有注意过的事物,讲解各种知识。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在她看来,这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见世面”的地方。


父母眼里装得下天地,也装得下他人,孩子才能学会这份气度。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也更能创造各种可能,让孩子在日常中见“世面”。


见世面,更是拼父母的眼界,而不是拼父母砸多么钱。

04 见世面,更是要见真我

作家美亚说:


“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你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


我在大学的时候,曾和一个朋友去日本游玩。


小巷里藏着一家饭店,当我们进去后却发现店铺很高雅。


菜单上全是日本菜,昂贵的价格让我意外,大家aa下来,对我来说还是过高。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可没想到,朋友看出了我的窘迫,用英语对服务员说:


“不好意思,进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家的价格,我们还是学生,承受不起。不好意思,打扰了。”


我有些面红耳赤,而她走出饭店却没有任何尴尬,而是自嘲:


大城市就是不一样,小巷子里的小店也这么高级,长见识了。


我相信,从高中就出过留学的她,去过十多个国家。


早已经见过更多高级的餐厅,消费过更昂贵的午餐。


但她体谅到了我,知进退有格局,无所谓旁人的目光。


见识,是一种眼界,更是一种心境。


而她的梦想,看起来不是这么牛气。

只是想毕业后,深入乡野,做一名考古学家。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这大概就是见世面最美好的样子:

有最遥远的梦想,也有最朴素的生活。


曾经的经历,都化在了现在为人接物的气质之中。


处处透露的都是过来人的善解人意。


见了世面,更见了真我,自由而从容地做自己。


05

见世面的目的,最终指向幸福感最后,我想说,其实所谓的见世面,也是一种途径而已。与其,只是执着于让孩子见世面,不如问他们如何才能感受到幸福。


见过了世面,我们作为父母,不要忘了更重要的:


孩子身上扎实的尊严感和价值感要从何而来?

子是否能从细小的细节中察觉生命的美感?

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活吗?


不要觉得这些并不重要。


正是这些品质,能帮人克服一切苦难。


“因为一双鞋,孩子被同学笑”: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如果孩子在以后觉得去乡村支教比在大城市更好,你又会作何打算?


张德芬说:


“太多条件优越的孩子,茫然地活着,感受不到幸福。”


见了这么多世面,无非也是想让孩子能够幸福且快乐,智慧且包容。


所以放松一点吧。


父母带有灵性的教育,才能带有灵性的孩子。


想要让孩子见世面,和钱没绝对关系,和爱有关系。


当我们养育的孩子长大,成为妈妈或者爸爸。


即便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能否在和恋人相爱时,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即便物质暂时匮乏,他们能否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通过小确幸看到美好?


这一切,不是钱能决定,而是来自于内在的品质。


如果真要给孩子世面,那父母们先努力吧。


我们内外兼修,认真且酷,力所能及活出自己。


不是用钱,而是借用我们内在的品质。


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世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山溪   世面   孩子   感受力   谈资   窘迫   日本   格局   儿子   父母   美好   同学   妈妈   书籍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