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宋代人过节的场面。点燃爆竹,喝屠苏酒,摘旧桃符,换新桃符。一派喜庆的景象。

千百年延续下来,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年味渐淡。

城市基本浓缩成一些最简单的流程:除夕夜的挂灯笼,吃团年饭,逛花市,看灯节,初一吃发糕,煮汤圆,初二开年,探亲访友;

农村地方的会更热闹一些,不同地方风俗不同,拜公拜神的老规矩会做得足很多。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除夕团年饭: “幸福时光”

团年饭是重中之重,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大家喜气洋洋地忙碌着。就我家中来说,早些年是妈妈主持大局,给每个人分工,然后她负责杀鸡杀鱼,炒菜;煮饭,洗菜,香料什么的就是我们几姊妹完成。

近些年,姐妹们都出嫁,成家了,就轮流回来过年。妈退居二线主要负责口头指挥,弟弟杀鸡,妹夫们主厨;有时候兴致来的时候,每个人准备一道拿手菜,就是一桌丰盛的大餐了。

其中白切鸡和鱼是少不了的。鸡是逢年过节都是要杀的,寓意隆重以及好生活,而且鸡一定是完整的水煮或盐焗,熟了之后才取出来切成小块,摆盘的时候一定要摆出整鸡来,方显出精神;鱼是整条清蒸,也要保持完整,寓意是“年年有余”。

这是一年中难得的热热闹闹,欢笑不断的时光。平时各人忙于工作,没什么空回来,过年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说说工作,话话家常,开开玩笑。伴着鞭炮声,伴着音乐声,跳动着欢乐的音符。所谓岁月静好,正是如此吧。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除旧迎新 :“仪式感”

这一天(或提前几天),全家总动员,搞清洁大扫除,从天花板死角到地板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被褥床单之类的全部拆开,清洗晾晒,把大门小门,窗户和柜子上的旧红纸,全部都清除干净。在新年零点钟声敲响之前,在门口两边挂上灯笼,贴上新的对联,在门上贴上“福”字,门头贴上利市钱。保证整个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吃过团年饭之后隆隆重重的洗漱,换上新衣裳。

看春晚 :“ 欢乐时光”

一家人围坐在一块,一面欣赏春晚的精彩节目,一面叽叽喳喳的聊天,品评。以前最喜欢看赵本山和宋丹丹等人的小品,让人笑疼肚子,比如“白云黑土”的梗简直是无人超越的经典;现在变成了贾玲岳云鹏……什么“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之类的,也挺欢乐。

可惜,总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这个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笑声都是类似的,但欢乐的程度各有不同;水平高下各有千秋,但总有一些东西是无法复制的。慢慢的,过去的美好变成了怀念,现在的美好总会适应。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守岁 :“烟花爆竹”

小时候是喜欢守岁的,一到过年欢欣雀跃,有新衣穿,有大餐吃。父母格外宽容慈祥,姊妹们也格外友爱互助。大家跑上跑下,跑出跑进,点鞭炮,放烟花,那种欢乐是让人不愿睡去的,所以一定要等到春晚开始倒计时:十,九,八,七,……一!

大家异口同声的“一”完之后,外面的鞭炮声,同时劈里啪啦的轰鸣。喧天的热闹声中,大家都大声的互道“新年好!”巨大的声浪震荡,大家连彼此的说话声都听不到了,这时的欢乐才达到极致。(现在城市禁烟花爆竹,但在小县城,还是可以听到四面八方的爆竹声。)

这时远嫁重庆的妹妹,给爸妈拜年的电话声,便会准时响起。

这时春晚的歌舞欢庆,又换了轻松愉快的曲风。

等鞭炮声终于响停了,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房睡觉。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初一: “找财神”

初一是不会客,不串门的。初一是一年中唯一一天,留给自家人自家门的节日。这天早上,妈妈会早早起来,蒸发糕,炒果心,包汤圆。

发糕寓意年年发财,汤圆也叫“得胜果”,寓意团圆与胜利。据说“得胜果”名称的由来跟抗战有关,当时有纪念抗战胜利的意思。

我们家包汤圆是喜欢包咸心的。咸心通常用木耳、粉丝、花生、猪肉切碎,然后炒熟再包到汤圆里。煮汤圆的汤中会放糖,再加几片姜去腻。

发糕蒸好,汤圆煮好后,我们就陆续起床了。洗漱完穿好新衣服,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爸爸,跟爸道新年好,爸会给我们每个人发装好新钱的利市,再去找妈妈道新年好,妈妈又会给我们发利市。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通常爸的利市会比较大,妈的只是意思意思。妈的理由是她没工资领,所以给少一些。而爸呢,这一天是最大方的,给的利市足以让孩子惊喜。爸会给每个人都派利市,包括妈妈。(可惜爸现在已经不在了,现在过年是我们给妈妈利市了)。

一家人吃完汤圆之后会盛装出门“找财神”,财神在哪个方向,我们就往哪个方向走。途中会遇到左邻右舍,大家就高高兴兴的打招呼,吆喝着孩子给大人问好。然后各自继续“找财神”,有时候也会往街上走,看表演,逛庙会,感受一下街上的喜庆热闹。

“找财神”之后,是家中成员各自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可以自去找小伙伴玩,爸爸去找人斗棋,妈妈继续去收拾厨房。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初二 :“开年”

一大早,鞭炮声震天,各家各户开始杀鸡,拜公拜神,宣告开年。亲戚开始走动,邻居开始探访。热热闹闹的“探年”正式拉开序幕。正月的探亲一般会持续到农历十五。

初二初四一般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姑探舅”一般会选双数,而且正月要探完亲,做完规矩。民间有说法是正月不探亲,一年中也不能上门。(当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繁忙,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这个说法了)。

探亲要备的礼,视亲疏远近,也各有不同,亲一些的要备活鸡,买猪肉等,对方也要杀鸡煮饭款待,出门前要回礼给利市才算是合礼。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旧时风俗比较繁琐,有些也不合理,需要摒除。但也有不少风俗可以保留,增加我们生活中的仪式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往昔遥遥,美好常在。

长大后回想起来,那一项一项的习俗中,更多感受到的是一家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欢声笑语。

那些美好的时光,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遥远,也愈加难能可贵。时刻提醒我们:把握现在,珍惜当下。

开年啦!这些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小伙伴们,你们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的呢,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作者

嗨,你好啊。我是云水琴馨,

出走半生,仍是少年的写作者。

很高兴能在这茫茫人海中遇到你。

清清云水间,浅浅琴馨里。

与你共读好书,与你灵魂共舞。

浮华尘世,愿我的文章有温暖到你。

若喜欢我,请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屠苏   桃符   发糕   利市   杀鸡   鞭炮声   汤圆   爆竹   财神   寓意   贴上   正月   习俗   欢乐   美好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