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怎样的孩子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喜欢使用激将法,比如孩子写字稍稍有点不端正,家长就会说写的东倒西歪,你这辈子估计都写不好字,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你暗示的话语,决定孩子的优秀与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和推理能力的测试。

然后随机抽取其中20%的人出来,告诉老师,这些孩子很有潜能,将来比其他学生会很有出息。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发现那些20%的学生,他们成绩真的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过程中,老师的期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老师相信罗森塔尔说的话,对那些学生寄予了厚望,而这种行为也对那些学生产生了心理暗示,孩子觉得自己会也有出息,于是朝着那个目标前进。

生活中,这样的暗示无处不在:你总是怀疑自己不行,你就真的啥事都做不好!

比如你总说你这孩子太懒惰了!”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磨蹭?”

“你为什么总不把东西放回原位?”

你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怎样的孩子

当你看不惯孩子某种行为时,孩子那就是偏偏就做的很差,孩子心里也会觉得反正我做不好,那做不好就做不好呗。

法国有句谚语:自以为是鼠辈的人一定会被他人轻视、欺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心理暗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父母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积极正面的暗示会给孩子爱与支持,相反消极负面的只会让孩子慢慢失去信心。

你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怎样的孩子

我一个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朋友告诉我,很多家长总喜欢说自己的孩子挑食,有些说不喜欢吃青菜,有些说不喜欢吃肉。

其实就是孩子特别喜欢吃某个饭,而这个菜吃的比较少,就被家长贴上“挑食”的标签。

孩子摔跤了,家长关心很正常,但过度紧张只会让人觉得摔跤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本来不怎么痛,你一说“宝贝,摔疼了吧”,暗示着孩子正在承受着痛苦,自然孩子就会嗷嗷大哭。

倘若你假装视而不见,孩子也自然会觉得摔跤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

你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怎样的孩子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果总是用孩子不懂礼貌、胆小、磨蹭、不爱学习等词语去暗示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慢慢就成为那样的人,因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接受这个自己是这样子的事实。

从3岁开始,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就进入了关键期,既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请为人父母在家教育孩子时,请尽可能给予孩子一些好的暗示,促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比如你下班回来,孩子主动给你倒了杯水,或主动承担起家务活,或及时完成了作业,请及时给予孩子一个赞赏的眼神或语言。

在这样一个小小细节中,孩子会感受到你的信任和爱,这种爱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孩子心扉,促进孩子内驱动力,孩子自然会变得优秀。

其实,教育就是潜移默化的,你想要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那就请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吧!#家庭教育##育儿##父母学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暗示   孩子   挑食   摔跤   出息   教育孩子   将来   主动   不好   家长   父母   事情   自然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