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监狱,在个人认知中,这个词语始终代表着一种终结:是对一个人惩戒的最终承载体,或是对一个人某一时期某种错误行为的处置方式。同时,还象征着,自由的丧失。

而大多数人对于美国监狱最直观的印象,无不来自于影视剧中的场景呈现。

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越狱》,《肖申克的救赎》,我们在这些经典作品中,看到满是暴力,冷酷,无情以及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书中也提到了那个最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请来的学生被设置成两种身份,一种是狱警,一种是罪犯。规则很简单,扮演狱警的实验者代表着权威,而扮演罪犯的实验者必须选择服从。

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开始时,大家还会忌惮这一暂时的身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则被验证,狱警们开始适应这种权力带来的自由,从咒骂到虐待,人性的底线被刺穿,心底的恶念也被释放出来,最后,本来原定两周的实验期限,在6天后被组织者叫停了。

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内心藏着怎样的猛兽,也不会想象到恶的极端是怎样的。

美国因其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在监狱制度的形成上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作者肖恩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上,为我们讲述了美国监狱的历史和体制由来。从18世纪,美国取消奴隶制,到内战前后,犯罪率逐年提升导致整个监狱体系负担过重,某些人在此时嗅到了商机,他们向州长提案,将监狱私营化。由政府为每个犯人拨付一定款项,而犯人除了在监狱服刑外,还要接受劳动改造,改造并不是最终目的,盈利才是。

被剥夺自由的他们,成为最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纺织,家佣,甚至是修筑堤坝,或者可以说,从事着那些高危行业,做着没人愿意做,没有勇气做的事情。

本该在监狱内接受改造的犯人,变成了奴隶的替代品。

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并且,最具有奴隶制特点的是,监狱内犯人们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比例高达7:3。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很多人聚焦在监狱内犯人们的人权问题。

肖恩,便是带着这一目的性,以一个监狱工作人员应聘者身份,走进了美国监狱之中。

为了探究最真实的监狱现状,发现私有制下监狱管理的漏洞和不足,肖恩冒着被揭穿的风险,带着针孔摄像头的手表,和录音笔,直击真相。

他用简单直白的文字,和镜头般的平铺描述,讲述的却是冷酷的制度和苦涩的温情。

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在那些摄像头无法监视到的角落里,在那些只为了上班赚取9美元每小时的“临时工”眼中,是外界不曾想到的暴力和冷漠。

惩戒法庭形式主义的审判,被工作人员无情嘲笑的一封封“情书”,被撕毁的寄托着孩子对父亲满满思念和爱的贺卡,被随意践踏的人性和破败不堪的尊严……

以及,为了营利而被随意延长的刑期,等等。

针孔摄像、录音笔下的美国监狱生活实录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往往关注到的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后审判机构对其量刑或审判结果,而很少会去思考,那些触碰法律的人,走进监狱后的生活。

在这个一直标榜自由和人权的国家里,却在监狱中上演着与其极度相反的景象。本该是一场救赎和惩戒,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资本和权力的游戏。

正如腰封中标注的那句话,“这是一部充斥罪恶和腐败的美国监禁史”,更是对人性的背离和侮辱。感谢肖恩,让我们看到被人忽略掉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美国   斯坦福   监狱   实验者   奴隶制   狱警   针孔   人种   犯人   罪犯   人权   笔下   冷酷   实录   人性   身份   制度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