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务员到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改变他命运的写作法,藏在这本书里

每天写6张卡片笔记,一年就可以完成博士论文,你信吗?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某个行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个酿酒师的儿子,他叫尼克拉斯·卢曼。

他上过法学院,但因为他不喜欢为多个客户工作,所以选择了做一名公务员。而行政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社交活动,于是他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

所以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结束后,他就找借口回家,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阅读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哲学、组织理论和社会学内容。

每当遇到不同寻常的事情,或者对所读内容有想法时,他都会记下来。

他发明了一种记笔记的方式。他没有再将笔记添加到现有的类别或相应的文本中,而是将它们全部写在小纸片上,并在纸片的角上编号,然后将它们收集到卡片盒中。

在卡片盒的帮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跻身于学术界。从公务员变成了社会学教授。

在他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2013年,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卢曼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写作法。

卡片盒是如何工作的呢?这种高效优质的写作法是怎样的流程呢?答案就藏着这本书里——《卡片笔记写作法》

从公务员到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改变他命运的写作法,藏在这本书里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详细地介绍了卢曼从从阅读到记笔记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背后的认知原理。希望每一个终身学习者都能从本书中吸取到成功的秘笈。

01 一种从阅读到写作的简易技巧

从阅读到记笔记

阅读时,卢曼将记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三类,

1、记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

你手边需要随时有记笔记的工具,以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这些都是闪念笔记,可以把它们放到一个你定义为“收集箱”的地方,稍后统一处理。

2、记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

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精心选择,并使用自己语言记录,对引文不要只是抄写,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义。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

3、记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

现在打开你的卡片盒,仔细阅读你在第一步或第二步所做的笔记,并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想法、论点和讨论。得到的笔记则是永久笔记。

此时,扔掉第一步的闪念笔记,把第二步的文献笔记放入你的文献管理系统。现在把你新写的永久笔记编号索引添加到卡片盒中。

严格来说,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永久笔记卡片。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待所有重要的内容都进入卡片盒后,你就可以忘记它们了。

从记笔记到写作

  1. 自下而上的写作机制

如果说通过计划进行写作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那么通过卡片盒来提出问题、发展主题、进行写作的过程就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使用卡片盒时,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写作的主题。一段时间后,会积攒到足够多的想法去确定一个写作主题。这时,你的主题是基于你所拥有的素材,而不是基于即将阅读的文献可能提供的未知想法。

思考一下这个主题的内在联系,收集所有与之相关的笔记(大部分的相关笔记已经有了一定顺序),把它们复制到大纲软件中,并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好。

2、把你的笔记变成文稿

写作可以看作是对笔记的修改,是将一系列笔记变成具有连贯意义文字的过程,而我们每天都在记笔记,并且在卡片盒里建立联系和索引。

如果想要找到可以利用的素材,就去看看你的卡片盒,看看哪些主题下形成了笔记集群。

然后,你可以把这些笔记放在桌面上,勾勒出论点,并建立初步的段落和章节的结构。

不要简单地把笔记复制到手稿里,要把它们转化成连贯的内容,并将它们嵌入到你论点的上下文中,同时从笔记中得出你的论点。

检查论点中的漏洞,看看哪些还不够,哪些是多余的。要积极思考,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记笔记,以改进你的想法、论点和架构。

综上,学会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并不难。你不需要从零开始,只要在阅读时拿着笔,按照书中的建议,做好卡片笔记,并在笔记之间建立联系,越来越多的想法就会自动涌现出来,你的写作任务也会自然而然地得以推进。

为什么同样都是记笔记,却很少有人能像作者和书中介绍的卢曼那样轻松且顺利地做研究呢?

这就是作者在书的末尾谈到的为什么不是写一篇文章,而是要写一本书来向读者介绍这种方式的原因了:这不仅是一套简单易学的写作技巧和流程,还是一套升级认知的思维系统。

02 一套升级思维的认知系统

1、卡片笔记法帮助我们打破认知偏差

我们的大脑喜欢墨守成规。当遇到新信息时,大脑要么忽略它们,要么就沿用原来的方式进行思考,而通常情况下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会变成谚语里说的“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Abraham Wald)是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著名人物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要求帮助英国空军找到飞机上最常被子弹击中的区域,以便在那些地方覆盖更多的装甲。

但瓦尔德并没有统计返航飞机上的弹孔,而是建议在返航飞机都没有被击中的地方加装装甲。

原来,之前英国空军犯了思维上的常见错误——“幸存者偏差”:他们只考虑了那些回来的飞机上的弹孔,但这些都是不太关键的,否则他们就回不来了;而忽略了没飞回来的飞机,它们正是因为被击中了需要额外保护的关键部位(比如油箱)才没能返航。

阅读时也是如此。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策略来打破常规思维。

解决确认偏差的问题需要分两步:

首先,把整个写作过程颠倒过来——通过计划进行写作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卡片盒来提出问题、发展主题、进行写作的过程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其次,把动机从寻找证实性的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而不去管它支持什么论点。

卡片盒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对比笔记帮助我们发现差异。在第一次解读的基础上不断修正,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篇文章。

我们必须训练自己能够真正看清所看到的而不是期望看到的东西。

2、头脑风暴不如卡片风暴

对于很多人来说,头脑风暴仍然是产生新想法的最佳方法说,但卢曼认为这不过是固执己见的另一种说法。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能提出(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回忆出)大量的想法,也不表示这些想法的质量就高。

然而,对于自始至终都在书写并整理笔记的我们而言,在进行写作时,我们可以直接查看自己的卡片盒,而完全不需要进行头脑风暴。

如果我们曾经有一个好的想法(当然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个好想法是在几个月内通过反复锤炼而形成的,而不只是在几分钟内就能得到),那么它就会一直存在于卡片盒内,甚至可能拥有与其相关联的支持性材料,从而证明它是值得跟进的。

使用头脑风暴就像是在预测哪些想法值得写,而使用卡片盒可以真切地看到值得写的内容,后者自然会更加有效。

从公务员到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改变他命运的写作法,藏在这本书里

有时候一本书,或者一套思想体系,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便是如此。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从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过程的书。

把《卡片笔记写作法》当作一本写作书籍看,当然不错;但如果把它看作一本思维方法书,收获会更多。因为这本书不但能改变人们对写作的看法,也能彻底改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我从这个视角的阅读中受益良多,相信你也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卡片盒   作法   闪念   自下而上   社会学家   论点   卡片   文献   头脑   公务员   想法   思维   命运   风暴   过程   笔记   内容   主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