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国人对心理问题的羞耻感


扫除国人对心理问题的羞耻感

| 小编小语 |

当你不明原因地头晕脑涨或者腹痛难忍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然是去医院。

但当你情绪低落、抑郁轻生,或者在婚姻和人际关系中痛苦挣扎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独自默默承受,或找亲朋好友倾诉,甚至沉迷烟酒逃避。

在中国,人们还没有形成看心理医生的习惯。一方面是因为专业的、训练有素的咨询师与14亿人口相比还是太少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在观念上,仍然对看心理医生感到羞耻。

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观念,中国人大可不必把表达感情和情绪看作是软弱的表现,更不该把心理疾病当作一件不可告人的事情。生病了,就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

小编总结了6家著名心理机构创始人,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他们为普及心理学、扫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羞耻感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心理咨询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国内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有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因为心理压力而自杀的人约28万。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但事实上只有2%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而98%的人根本不会去求助。在心理健康花费方面,美国2014年人均支出560美元,而中国的人均支出仅为11美元,是美国人的1/50。可见,我们国人对心理健康的投入还远远落后。

中国人选择心理咨询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个人问题,其次是解决发展的困惑,再次是解决精神痛苦。大多数人找到心理咨询师都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等途径,也有一部分人会通过网络平台推荐。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顾虑主要在于咨询费用过高,其次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师,最看重心理咨询师擅长解答哪一类问题及其专业资质。

大众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逐年增加,2015年增幅达70%,2016年继续增长。全国对心理咨询师需求最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的需求最为强烈。目前,20~29岁年龄层是心理咨询最核心人群,其次是30~39岁年龄层,这两个年轻层咨询占比85.3%。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面对面、视频咨询这两种形式,大众更倾向选择语音咨询。同时大众最渴望解决的问题领域主要集中在婚恋家庭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但同时,相较于愿意接纳心理咨询的人来说,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比较抵触进行咨询。以下两点对中国人就心理问题寻求治疗具有阻碍性:(1)人们只信任家人和亲密朋友。其实这是有缺陷的,因为很多时候家人和朋友并没有解决你可能存在的各种精神问题的能力。(2)中国人普遍认为展现自己情感和情绪都是软弱的表现,不应被鼓励。这种价值观会直接导致人们对关心和爱护他们的人隐藏自己的痛苦。事实上,表达消极的情感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部分,完全的自我意识包括接纳一个人的情绪自我。

他们在路上,6 位心理学人的坚持与努力

1

壹心理创始人 ·黄伟强

让孤独的心灵找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感觉

壹心理,中国最大的心理学网络服务平台。注册会员1400多万、APP注册用户超过700万、在线咨询师6000人。创始人黄伟强被圈内人称为“老黄”,平和中透着一股韧劲,这跟他“温和而坚持”的行为风格分不开。在他眼中,心理学是一种选择。“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习惯用愤怒、伤心或是暴力的方式去面对困境,这跟我们接受的应试教育中缺乏挫折教育有关。所以,我希望通过‘壹心理’这个平台, 让大家更容接触到心理学的知识。”

在心理学这条道路上,黄伟强已经走了14年。从最初在北师大学习心理学专业,到如今创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心理学平台,老黄始终坚持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位CEO平日还会认真翻看读者给他或是壹心理平台的留言。“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位读者写给我的信,他说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幸福都是来自我们的心理FM。看到这句话后我心里很难受,很想给她一个安慰的拥抱。”事实上,对历经苦痛的人们心怀怜悯和关爱,让孤独的心灵找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感觉,正是黄伟强做壹心理的初衷。“你强调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如果你强调爱,就会遇到跟你一样想传播爱的人。”目前壹心理平台上有400多人在心理FM无偿制作广播节目,这些人是来自各地电台的主播或心理学老师、学生,另外,还有一个80多人的翻译团队及600多人的专栏作家团队。这些“外援”都是在义务生产内容,传递正能量。

“如果你带着‘我要去怎么挣钱’的目的,你看不懂壹心理在做什么。”谈到壹心理的运营黄伟强这么说。“为什么?在过去4年半的时间里,壹心理就没有做过挣钱的事。因为我们对心理学行业的理解,和很多同行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现在心理学最大的痛点并不是找不到好的专家和渠道,而是人们的傲慢与偏见,就是98%的用户,他即使知道自己内心有问题,也不会去找心理医生。壹心理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就是在让用户了解心理学、靠近心理学,当我们再提到心理学的时候,他不会退后一步,觉得心理学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时候,慢也是一种快。“我们并不只在谈情怀,而是在做一件非常值钱的事情。我们让1400万用户能够沉淀在我们的平台。经营多年,我们在2015年10月才开始做商业化的探索,第一月就实现收支平衡。”

这就是老黄和他的壹心理团队,把心理学人的“匠人”气质,秉承到底,就像他们的鲸鱼LOGO一样,庞大且治愈。

2

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乐土合伙人·武志红

每个人心里都有病,不要对心理咨询抱有羞耻感

北大心理学系研究生毕业的武志红在心理咨询行业中属于科班出身,但他却从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学院派,而是一直在运用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析中国家庭中存在的一些独特现象。

《为何家会伤人》《为什么爱会伤人》等一系列作品,撕开了很多家庭温情脉脉的假象,也让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当然更为他吸引了人数众多的粉丝。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方式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朋友圈和网络中广泛流传着武志红的心理学金句,他成了中国最接地气、广受欢迎的心理专家及心理畅销书作家。

他喜欢用“中国式”这三个字做标签来定义他发现的问题,比如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婚姻、中国式父母。在谈到情感模式时,武志红说:“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这种心态的失衡也导致了很多人走进婚姻,却无法正确应对婚姻问题。”

追根溯源,武志红用客体理论来解释中国人之所以解决不好自己的亲密关系问题,是由于在婴儿期没处理好母婴关系问题。“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待他都无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人们成年后的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

说到中国人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武志红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面子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从小被教育要“听话”,长大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团和气”,这让我们困于其中,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心理咨询能做到的,就是帮助大家摘下沉重的“面具”,逐步找回内心真实的感受。

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分析,是因为武志红从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常常看到他拿着“手术刀”解剖自己、解剖自己的家庭。他承认自己也会有心理问题,因此,他大胆抛出“看心理医生没有错,每个人心里都有病”的宣言,他告诉人们“不要对心理咨询抱有羞耻感”。这句话说出了当下国人对心理治疗的误区,同时也指出了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瓶颈,引发了业内广泛认同。

目前武志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了工作室,他希望做更多的事情来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除了招募资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人们提供咨询服务,还会给很多在校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生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心理学知识和学习机会有很多,这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这也是武志红从业多年的遗憾,他说:“我很后悔自己在上学期间没能再多看些书,多消化些知识,也缺少更多的实操性训练。虽然我是在北大心理学系读到了研究生,但仍觉得自己30岁以前跟心理学真实的接触太少,没有做过大量的咨询个案,这对一名心理咨询师来说是种缺失。”

“一名心理咨询师没有经历过大量的实操训练和个案分析,拥有再精进的专业理论也是纸上谈兵,这无法真正帮助别人。”武志红认真地说。

3

林紫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 林紫

用最柔软的心,攻克世上最坚硬的堡垒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比让开封闭的内心更艰难的事情了。”然而,一个清秀温婉的女人和她带领的600多位心理咨询师及义工团队做到了。她是林紫,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最早、同时也是目前最大的非药物心理服务机构——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创办者。看似柔软的她,却见证了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变迁。

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于1998年,当时人们说到心理咨询大致有两种反应,一种很茫然,不知是做什么的;另一种,就是很快联想到精神疾病。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伊始,很多来访者会告诉她们,自己已经在门口徘徊了一两个月了。咨询结束之后,他们还会一再确认:你能确保没有任何人知道我来过这里吗?

2001年开始,国家开始出台心理咨询行业认证相关文件;2002年,心理咨询师正式成为一个职业并开始了认证。在此过程中,林紫和她的同事们做了大量普及和推进工作,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也在转变。

在2005年,林紫遇到一位职业女性,主动告诉她自己曾经做过心理咨询,咨询对她的帮助很大,她还跟先生分享了咨询的过程。尽管在大多数同行眼中 ,如今心理咨询还远未普及,但林紫认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一线城市里,你能看到人们已经开始把心理咨询当做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甚至有人还把它当作一种温暖的礼物来赠送。还曾有一名初中生带着他们一家子前来咨询,如今的年轻人开始反过来影响着他们的父母对心理学的态度。

除了为大众提供最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员工心理关怀EAP服务,林紫心理咨询机构这些年还坚持做着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从2003年起,组织心理咨询师为人们提供免费心理援助,如今已先后有500多名义工参与到国内大型公益援助中来。克拉玛依大火、“5·12”汶川大地震、“4·20”雅安大地震、马航事件中都有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义工的身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组织了多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心理专家用3个小时制定出了一套《灾后心理重建三年援助方案》。而这套3年方案,后来也被中科院救援小组借鉴、采纳。

回想起那段经历,林紫说:“犹如突然间多养了一个小宝宝,我们迅速在成都成立了灾后心理重建办公室,这是一个3年以上的长期计划,会分阶段进行。在当地共设立了5个心理关怀站,主要针对14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通过绘画、音乐、游戏等方式,尝试跟孩子们建立关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可以自己互相支持的团体,同时对创伤严重的儿童和家庭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我们要帮助孩子释放和表达真实的情感,根据需要进行团体治疗或一对一辅导,以便他们更好地开始生活。在孩子真实情绪的释放中,专业人士会一直陪伴着他们。”

就像他们义工团队的口号:“尽我们的力量,让世界少一分遗憾。”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一直在用一种温柔的力量,用专业与爱,让每个相遇的生命都如花开放。

4

中国NLP学院创办人· 黄启团

治疗人们心中的“未病”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在中国NLP学院创始人黄启团眼中,“治疗”人们心中的“未病”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任务,也们多年秉承的目标。

中国NLP学院是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以推广NLP为主轴的实用心理学为主。创建人黄启团,业界人称“团长”。

说到最初进入心理学行业的契机,黄启团说道:“我原来从事管理学培训,会接触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性——做事情对事不对人。他们将很多时间花在处理事情工作,却忽略了做事情的人。这往往会让员工感受不到价值感,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家认为将事业打拼好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殊不知忽略了伴侣和孩子的感受,进而出现了很多家庭问题。我发现原来事业成功如他们,也一样迫切地需要心理帮助,需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提升自己。为此,我决定转行到实用心理学行业,来帮助他们。”几年来,黄启团和他的团队做了近千场培训课程,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直面生活中的困惑。

在黄启团的职业生涯中,有个小女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他在结束了一场培训之后,在会场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远远地望着他。要知道,这个会场很少有这么小的孩子出现,他好奇地走过去询问小女孩为什么会来参加这个培训。小女孩对他粲然一笑说:“我是专门来谢谢您的,我在国外读书,和妈妈的关系很不好,甚至快要闹到互不联系的地步。我一度很绝望,但是她自从参加了您的课程培训,竟然开始主动和我沟通了,如今我们的关系正在逐渐缓和,所以我今天专程来看看您是何方神圣。”黄启团在回忆时自己也动了情,他说:“我听到过很多学员对我们的鼓励和称赞,但这是第一次由学员的下一代跑来告诉我心理学的力量,我们的努力没白费。”

5

心联网科技创始人兼CEO· 青音

做心理学的翻译,说听得懂的话给你们

1999年,当整个中国对心理治疗还没什么概念时,青音就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电波开了中国心理访谈节目的先河。李子勋、杨凤池、朱建军……这些如今在心理治疗界颇有声望的心理学大师们,当年都是青音节目里的常客。17年来,青音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解决过上亿听众的心理难题。

2015年青音创办心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这位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心理治疗师和节目主持人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放下“铁饭碗”,拿起自媒体的话筒,开始在“青音”新媒体平台上,向喜欢支持她的“音符”粉丝们,传递有关爱的理念。

青音坦言自己更像是一个翻译,把很多枯燥的、生硬的、学术的心理学道理和观点,放在普通人每天都能遇到的情感困扰和情绪困扰当中,然后翻译成他们听得懂的话讲给他们听。出于让大家更多接受心理学的目的,青音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在喜马拉雅上做网络广播节目,在爱奇艺上做一档心理学的脱口秀节目“听青音”。

说到自己告别传统行业、投身新媒体创业之后的感觉,青音说:“做了17年夜间广播的情感栏目主持人,我的工作其实就是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各样的情感和生活上的困惑。而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工作性质,我不但收获了我的粉丝‘音符’们,而且接触到了很多心理专家,学到了非常多的心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大家解决困扰,真的成了我的习惯。我愿意倾听,更愿意帮助他们。说实话,我跟心理学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我觉得受益最多的是我自己。所以我真心想对正在或将要从事这一行业的同行说:不管现在你的心理机构做到了怎样的一个水平,不管你自己现在的困扰有多少,照顾好你自己,照顾好你身边的人,用心生活。过有爱有趣的人生,让自己每天美美的、快乐的,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多的能量去承载个案当中那些悲苦的心灵。”

做了多年的情感心理节目,也接触了大量的个案,青音并不认为有很多的人需要被治疗,但是她同意有大量的人需要被疗愈、需要被抚慰。青音和她的团队将会继续在心理学领域做好翻译的角色,让心理学的羽翼变得更轻盈。

6

张德芬空间联合创始人兼CEO· 刘丹

致力于打造关注女性成长的高质鸡汤账号

张德芬,华语世界最受欢迎的心灵作家,所著《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创下1000万册销量。她的公众号,已有150多万用户,是目前最大的心灵成长社群,同时被称戏为互联网最强大的“心灵鸡汤”账号,致力于倡导女性拥有内在力量、独立人格。

对于“鸡汤账号”这个标签,张德芬空间联合创始人刘丹有着这样解读:“人人需要心理学,但不是人人需要成为心理专家。对于大众,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心理咨询师,或是做专业研究,多数人还是希望心理学如喝鸡汤般美味立竿见影。鸡汤有时难免口号化、符号化,很多故事更不具普世意义,但‘鸡汤’易吸收,避免了心理学的枯燥。心理学的‘鸡汤’,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有时‘共鸣’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疗愈了。我们致力于把心理学、心灵成长的知识,用大众喜欢的‘鸡汤’的标题和形式呈现出来,让大众先接受,再去思考、践行,我们在‘标题党’下,更强调知行合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去用心理学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张德芬空间所倡导的是希望女性以自己为“原点”,面对自己、认识自己,觉察自己、疗愈自己,从人人遇见未知的自己到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的心灵成长花园,陪伴每一个用户画出自己的心灵成长地图。谈到这么多年的努力,刘丹也有很多感慨:“每次做地面活动,或者在公众号后台都收到很多朋友的反馈,分享他们的烦恼、蜕变,这些都是一个个鲜活宝贵的生命故事,我们看到都会很感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所做的努力一方面引导了用户,同时用户也在打动、影响着我们。我们用文章滋养了他们,他们用鼓励和支持给我们鼓劲儿。这种生命中的相互陪伴,不需要‘坚持’,就是我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相较于其他平台动辄十几年的创业经历,刘丹说张德芬空间还算是刚刚起步,但她们愿意一直这样,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得“轻一点,再轻一点”,让更多的受众可以更快、更轻易地了解和学习。

小编观点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心理咨询行业插上了翅膀,使得心理学以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互联网心理咨询与传统咨询相比,具有咨询成本低、容易监控、及时快捷等特性,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心理咨询行业在当下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期待中国心理行业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让深陷情感关系泥沼的人有勇气走出来;让每一个“迷失自我”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让对婚姻失去信心的人可以重燃爱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羞耻感   大众   扫除   鸡汤   心理咨询   中国   创始人   心理学   国人   痛苦   事情   中国人   心灵   孩子   心理   情感   行业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