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从厌学本质找到解决方法

我们惯常所说的学习新知识,是指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新连接。学习新知识,目的是为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思考把正确的新思想、观念、行为变成自己行为习惯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能力强、意志坚定者能最终获得知识、能力。能力欠缺、意志薄弱的孩子往往会退缩,这类孩子会被我们认为讨厌学习。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 爱因斯坦

探索未知事物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对孩子来说,好奇的天性更是让他们对新事物充满探索学习的渴望。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厌学,而有的孩子却对学习充满热情呢?

小学阶段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从厌学本质找到解决方法

从学习的本质认识厌学的本质:

我们从更深一层来认识学习、学习的过程。心理学家赫布研究认为:如果大脑里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他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而这个时候,如果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那么另外一个细胞,就会被同时激发。学习就是将不同事物彼此联系到一起,并在大脑中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变化。

因为孩子上小学的原因,我更关注小学阶段的厌学现象。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厌学,根本原因是孩子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大量细胞之前未能建立有效链接,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阶段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从厌学本质找到解决方法

进入学龄阶段的孩子,总有些孩子因为性格问题,或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原因,没有专心听讲。而一般课堂也就40分钟,以小学语文课为例,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通常在确认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之后,就会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问题出现了,那一小部分没弄懂的孩子怎么办?期望孩子自觉主动地去请教老师、家长,完成对知识点和透彻理解,这种想法被心理学家否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个时期的孩子认知行为主要受他律控制。如果没有家长、老师的督促,这一小部分孩子会很快忘记这件事。

小学阶段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从厌学本质找到解决方法

日积月累的结果,积食成山,孩子缺的知识点越来越多,结果可想而知,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此时再没有父母老师他人的有效干预,“破罐破摔”的思想会在这些孩子脑中滋生,愈来愈强烈。最终孩子失去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再往后,积重难返,孩子面前的山越来越高,难以逾越,孩子的厌学情绪自然根深蒂固。

还有一种厌学现象更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醒和深思:

小学阶段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从厌学本质找到解决方法

小美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级被评为三好生。深得老师、同学、家长喜爱,但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老师发现小美有了一些不能理解的变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言不积极,作业完成情况不甚理想,错误频出。经过和家长沟通之后老师明白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小美妈妈同学的孩子,那位同学的孩子比小美好几个年级,屡次获得各级竞赛冠军。小美妈妈经常拿那个孩子和小美比,对小美提出了一些超负荷、超认知的要求。小美由此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上面列举的那些问题。

这就是期望值过高引起的的厌学现象。

该如何预防小学阶段的孩子厌学?

教育专家提出:早发现,早干预的解决方案,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发展到严重厌学。

小学阶段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从厌学本质找到解决方法

​家庭方面:父母正确认识考试成绩,它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孩子学习情况的反应。家长重点关心的不应该是分数,而是关注孩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基础知识问题、理解问题、粗心问题、审题问题或是其它。还有跟之前相比进步的地方。然后用科学的态度,自己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老师、专家找出正确解决方案。

  不要给孩子提出不符合年龄认知的超符合要求,以免挫伤孩子学习积极性。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抗压能力,孩子遇到挫折在所难免。遇到挫折的孩子,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高孩子自信心,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并一起解决。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习更多能力,不挫折,无学习。

我是为娃学画,我始终坚信初生的婴儿好似一张白纸,一方未开垦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练“画功”,才能为娃画出一条人生坦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厌学   阶段   孩子   小学   神经细胞   知识点   心理学家   认知   挫折   细胞   本质   事物   家长   同学   能力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