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究是一场模仿创新而己

经常有人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生物学上讲,这个没有什么错,比如你的基因、你的指纹、你的视网膜,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生物学上来识别人的唯一性的依据。

但是在社会学的角度,每个人要真正的独一无二是非常难的,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是在不断接近自己想要成为那个人,而那个人可能就在你身边,是你的爸爸和妈妈、老师或朋友,也可能就是历史中的人物或科幻小说中的人而已。


从遗传学来说,我们每个人首先模仿的还是来自父母亲的东西,生活方式、沟通方式、行为方式,这些都是很容易从自己最亲的人学到的,模仿来的,你自己想想自己和父母亲的细节,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你首先是模仿了你的父母亲而已。


这让我们从一个孩子身上就可以观察到父母亲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社会实践之前,是非常容易观察的。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父母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这个是第一位的,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第二位的。


俗话说的就是6岁看老,我们拉开一点说,就是一个小孩从出生到读小学的这段时间,是一个人定性的时候,父母亲要特别重视这段时间,这些关系在未来会爆发出来。但是一个人成年后对6岁之前的事情其实是记不清的,所有需要通过父母亲的描述来解释一些事情是有帮助的。


当我们长大后,更多的还是会沉浸在模仿里面,比如你崇拜个谁啊就去模仿谁,大多还是崇拜自己身边的人,比如爸爸和妈妈,或者家族里个某个亲戚,我们那个时候,更多还是那些很早读书出去的同村同家族的哥哥姐姐们,每年面对那些庄稼,种田只能糊口的年代,你是多么想出去,特别是读书出去,因为可以从过去读书出去的人那儿看到结果。


这些也是构成我们模仿的基础,模仿得可实现性、可接触性、可看到结果的那种才是我们需要的,而你很小的时候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人啊,你所谓的理想就是空的。


这个也为我们培养小孩提供了一个思路,除了父母亲之外,你可以为小孩创造一个新的场景,利用身边好的人脉资源或关系,在小孩头脑中构建模仿的人物行为和结果展示,没有这些场景构建、没有这些结果展示,小孩子就无法去模仿,就无法去按照设计的大概路径去走。


小孩子平时听的是什么,见的是什么,就最后会决定他自己是什么。一个人若要到成年后再来改变自己,那提升的就是要不断的教训,而且是不断重大的教训,很多幸运点的会碰到一些贵人来指导你,然后自己也开悟,自己不开悟,谁都指导不了。


所以,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如果能够早早的有人去构建一个场景或自己看到一些场景,那么这些场景才是一个人会去追求的东西,我们不断去追求的东西,到了最后,其实还是有前人已经走的,你自己再走一次而已。


我们还是要相信自己,即使是模仿,也要搞创新,因为每个人真正经历的东西还是各不相同的,这个也是每个人一生追求的价值点,所谓和而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人脉   和而不同   父母亲   生物学   崇拜   教训   小孩子   场景   小孩   爸爸   事情   身边   家族   东西   妈妈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