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的底层逻辑与展望

这几年,我们听到灵活用工、灵活就业这类词是越来越多,这个不是新鲜词,也不是新事物,为什么会最近这么火,背后肯定有它自身的发展原因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灵活用工到底是个什么业务?它的本质是什么?以来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灵工不是新鲜事,是当下主要的就业状态之一


这个灵活用工啊,后面我们以灵工称呼,在国外也特别流行啊,因为国外经济发展比中国早,而且市场化比较明显,灵工模式在美国、欧洲等特别流行,大概是有30%以上的人口在从事这类性质的工作,当然国外的法律比较规范,你这个灵工可以,但是你的社保、税啊,还是按照正常来缴纳,前段时间UBER司机还被法院认定为与平台是雇佣关系,在国内目前与平台都是非雇佣关系为主。


我们国家是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多种经济共存的发展模式,但是民营经济解决了80%左右的就业问题,也推动了灵工就业的发展。


这个灵工人员主要来源三大主体:

1、一个全国8000万的个体户,可以带动2亿就业人员;

2、一个是2亿农民工的灵活就业,主要是劳动力外包服务为多;

3、以电商、外卖、租车等平台经济下的大量的平台职业者,数量应该也是千万级别,光一个美团外卖就解决了400多万就业。


特别是第三类的平台经济,大大促进了用工的平台化和标准化、构建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模式,但是这类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矛盾,核心在于平台的资本与人民的劳动之间的越来越不平等的矛盾。


这类平台的发展,是典型的社会化创业发展模式,有利的部分是创造了新的就业,不利的部分是劳动法以及税法监管目前还没有完全监管到,灵工就业人员在劳动必要的保障上缺少配套,这个是一个新的课题,背后其实是一种利益博弈。


二、灵工业务的底层逻辑


中国的支付产业发展是非常积极的,是有超前的战略眼光的,因为支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尽管支付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但是结果还是好的,是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


灵工业务涉及到"公转私"的核心问题,因为是非劳动关系,这样的公转私必然涉及到发票和税费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你是拖不得的,不可能无视,也必须纳入到一个监管上来。


然后相关的税法,金税三四期,税局打通了银行和支付数据,社保归税局代管,税局成立大数据监管部门等等措施,都是把这个灵工的监管纳入到统一的监管上来了。


灵工业务的底层逻辑就是我前面讲过的淘宝的逻辑,委托代征也行、个体户也行,背后还是一个为地方创造税收、为灵工便捷商事服务、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好事,至于你自己具体在做什么业务,自己是很清楚的,核心还是要经得起税务检查,至于自己如何赚钱和盈利,税务局是不管的。


不管你是滴滴、美团、运满满、高灯自由薪、云账户、美差等目前市场成千上万的服务公司,背后基本是依托(类)委托代征模式解决了这个公转私的合规问题。尽管在前端每个业务都相差很大,但是在结算和完税环节是雷同的。


平台经济下的灵工目前还是一个规范的过程,目前各地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也规范灵活用工的场景和税务处理原则,比如湖南、海南等出台的地方法规,有点越来越接触支付行业的监管要求。


我们可以预计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国家层面(比如国家税务总局牵头)也会出台条例和法规,把这个业务范围纳入到国家许可经营的范围来,就像当年的支付行业一样,在纳入监管后,行业竞争门槛就提高了,小公司出局是必然的,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但是太多的同质化竞争,也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这点是可以参考支付公司的监管的,非常有参考价值。


三、灵工业务的未来


我观察过很多数字化的行业,支付是最先数字化的行业,因为更容易数字化,发票和税务是目前数字化监管的重点行业,中间必然就推动了灵工平台的”支付+薪税”的数字化发展,或者未来“支付+薪税”就是国家要严格监管的。


那么这个薪税服务业将变成平台公司或大公司的一个标配业务,扫除了政策的障碍,更加有利于企业可以在“用工”业务上加大投资和运营。


灵工产业链长、行业集中度非常太低,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这个行业有点大家自吹的感觉,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标准,每个公司都可以吹自己是第一,实际呢,还是要综合来评估的;


目前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一个是形势比人强,你涉及到此类业务必然要去做灵工平台来解决公转私问题,另外确实可以通过这个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客户,实际呢,效果没有那么的好,不如支付工具。竞争者主要呈现如下:


1、自带场景的,比如股东或关联方是自带行业背景/核心场景的,这类大的平台经济体,阿里、腾讯、美团、滴滴等,都是这个情况,基本就是围绕自己所在的场景做服务为主,这类大平台基本瓜分了平台经济下的灵工业务;


2、独立平台,独立为客户提供灵工服务的,可能你是做支付公司起步的,也可能你是做人力资源起步,也可能你就是做企业SAAS服务起步的,都参与进来。主要来服务了市场上其他市场份额,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大量个体户市场。


从核心来看,灵工平台还是要离人近一点的业务模式为好,离税要远一点,灵工的未来在于用和工,不在于薪税服务,你要走得远,谁能够不断把人产品化、标准化程度做得高、效率高,谁就能胜出。


最近的融资事件也证明了,只有真正把人的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公司才是真正的灵活用工平台,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有利于实现企业客户、灵工、平台、政府等多方共赢的。


有个朋友和我讲,在中国要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让小老板们赚钱,你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灵活   公转   个体户   中国   底层   逻辑   场景   核心   模式   未来   业务   工业   国家   经济   行业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