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曾在刘墉的书中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台湾有个名医,在博客上发牢骚,说他从小就没自己做过主,大学读什么专业是爸爸指定的,结婚娶什么样的太太是妈妈决定的,就连生几个孩子也是太太决定的,他每天只知道工作,某天终于疲倦了,就和爸爸说想出家,爸爸居然回答说:“好哇!我来给你盖间庙!”

初看这个故事时,觉得有些好笑,这位名医可真惨,就连出家也逃脱不了父母的掌控,可细想起来,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从小到大父母都会替我们做各种决定,他们认为这样就是爱,但父母们并不知道,这种没有界限的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许多困扰。

《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正如《当你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在书中所写“没有界限,不是因为无私;没有界限,哪怕是付出,也是自私的行为。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当你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是一位心理学专家,从事心理学研究近10年,在本书中,她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孩子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心理学家张德芬评价她的文字有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并且具有疗愈的效果,因为每个字都是她自己的见证,自自血泪,所言不虚,今天我将结合这本书从三个方面去详细剖析一下父母没有界限的爱。

父母“为你好”的爱

从小到大,我们常能从父母口中听到“为你好”三个字,“你好,我就好了”、“你听话,我才开心”、“你有出息,我就跟着享福”,这些都是没有界限爱的表现,父母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通常忽略“界限”两个字,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却使得自己和孩子都痛苦不堪。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离婚之后,把所有的爱都放在女儿乔英子身上,把女儿的生活和学习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让英子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使得英子丝毫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英子的梦想是考取南京大学天文系,但多次和妈妈宋倩沟通都没有得到她的支持。

《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英子被妈妈的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多希望在大学四年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想一直生活在妈妈的操控之中,她知道妈妈爱她,但同时也觉得压力特别大,最终英子因为父母不支持自己去南大,就跑到河边,想用跳河发泄心中的不满。

英子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因为宋倩没有界限的爱导致的,英子作为电视剧中的人物,结局还是比较美满的。可同样的事情换到生活中就有可能引起悲剧了,我们偶尔也会看到新闻报道,一些孩子因为受不了父母的控制和压迫,选择通过自杀去解脱。

没有界限的爱,只因缺乏爱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会缺乏界限呢?是因为太爱对方,太无私吗?不是,缺乏界限,是缺乏爱的能力的结果。

婴儿在1岁之前,基本上都处在“不分你我”的共生期,就好像依然在妈妈的子宫里,他们需要来自妈妈的亲密回应和及时抚慰,等婴儿大一点之后,内心就会开始分化,形成个体化的自我,拥有自我界限。

《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可悲剧是,一些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早点上班,会提早断奶,为了孩子乖巧一些,会少抱孩子,以免惯坏,甚至还会使用哭声免疫法去训练孩子,严重摧毁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妈妈们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在婴儿共生期体验到大量的孤独和恐惧,导致他们的心理水平卡在了1岁前的共生期。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孩子在共生期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回应,导致他们心理没有及时分化而拥有自我界限,所以他们的一生都没有良好的界限感,更可悲的是,他们还会用父母对待他们方式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如此继续,造成轮回的悲剧,致使一代又一代的关系都处在没有界限的恶性循环中。

如何做,才能不操控孩子的人生

1、 不干扰孩子的成长节奏

现在许多父母都喜欢攀比,经常以“孩子走路早、早说话、说得多”为荣,她们早教训练的目标是使孩子早早就有各种能力,以为这样做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先走一步,其实只不过是在自以为是的干涉孩子内在成长规律。

除此之外在孩子长大后,父母也会不由自主的去干涉孩子,比如孩子正在专注的观看一幅画,感受画的精神生命,这个时候有些父母会横插一刀,告诉孩子这幅画的名字、作者是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隔断孩子自己的感受。

《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不管是过早的培养孩子各种能力亦或是去介入孩子对画的欣赏,都是父母没有界限的体现,我们应该做的是给足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该走路的时候走路。若孩子希望和父母交流、共同玩耍的时候,就努力的回应孩子,与他们感受共振,彼此呼应,若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世界,那么父母就该给与他们不被打扰的空间。

唯有这样,不自以为是的教育孩子,不强迫孩子变成父母想象的样子,让孩子遵从自己内在精神胚胎去发展,他们的成就才有可能会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所及,最好的教育就是只爱而不去打扰孩子。

2、 不期望改变

无论父母的话说的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只要起心动念想要改变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能量被阻塞。父母不去改变孩子,并非因为孩子不可改变,而是改变的念头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换句话说就是父母无界限的、希望去改变孩子的爱,并不能让孩子更好,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干旱时节,小树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及时浇水;园丁B视而不见,小树熬到下雨,也活了下来;园丁C很爱控制,不辞辛劳地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小树失水过多死掉了。

《当你遇见一个人》,父母没有界限的爱,或许才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父母不可能像园丁A那样了解孩子所有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像园丁B那样就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谓的“正确方式”来生活,至少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当我们父母有了足够高的觉知,就会发现孩子当下的体验就是他最需要的体验,我们只有不去干涉,不试图教育孩子怎么生活、怎么思考,才能点亮孩子的内心。

结语: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放手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狮子妈妈带着两个小狮子生活,不断的教小狮子一些生存的本领,当小狮子大到可以独立生活时,狮子妈妈就悄悄的离开它们,强迫它们独立生活,其实绝大部分的动物都懂得让孩子独立的生活,唯独人类在这个事上似乎做的不尽人意。

许多父母总奢望孩子能一直在自己身边,粘着自己,这种没有界限的爱,只会制造矛盾,养出无数妈宝男和妈宝女,父母应当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与足够的爱,当孩大一些以后,试着去放手,不干涉和打扰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去独立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连生   界限   园丁   父母   孩子   小树   根源   悲剧   婴儿   你好   痛苦   爸爸   说话   独立   能力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