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算下来,我也是用过超过30款移动硬盘盒的人了,其中一部分还是日趋主流的M.2 NVMe SSD硬盘盒。使用这类硬盘盒的刚需人群,要么是有闲置的固态硬盘,想要物尽其用;要么是单纯希望拥有一款物美价廉的“极速U盘”,享受接近每秒1GB的高速移动数据传输(10Gbps标准)。

有些朋友可能遇到过SSD硬盘盒标称10Gbps,但实际拷贝数据只显示每秒几百MB的情况,这种“速度缩水”往往归结于三类原因:1,错用USB-A to C传输线(或无法使用C to C传输线);2,主设备Type-C口传输受限,3,SSD硬盘盒散热不佳,传输过程中SSD升温太猛,导致降速。

我的笔记本华为MateBook 14 2020在使用移动SSD硬盘时就会因为USB3.1 Type-C的限制,读写速度500MB/s到顶;同一款支持10Gbps的PSSD插到我的X570主机PC上就恢复1秒1GB文件传输,这就是第二个原因的实际案例。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而第三种情况的解决思路,就是增强散热。很显然,传统的金属热传导散热方案太被动了,想要让SSD在高速传输中始终“冷+静”,内置风扇才是上佳之选。按照这一思路,ORICO推出了一款带有内置风扇的SSD硬盘盒,通过硅PCBA铜条+胶导热片+双侧密孔+带背鳍的金属盒,让热量快速导出,再无降速隐忧。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在如此强悍的主动散热方案之下,ORICO又采用了USB3.2 Gen2*2的Type-C接口,最高支持数据传输速度达到2000MB/s,真正实现了“极速冷静”,而这款M.2 NVMe SSD硬盘盒也被ORICO冠以“雷速”之称。下面,我就对该硬盘盒做一个简单的开箱和应用实测。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型号ORICO M2PVC3-G20太拗口,下文提及该硬盘盒,我都称其为“ORICO雷速”。

可以看到,ORICO雷速比普通硬盘盒更厚,长宽高分为为115x39.5x22.5mm,这多出的厚度就是为内置主动散热风扇让出的空间。顶面盖板有风扇的镂空格栅出风口,且并未打破金属鳍片盖板的整体观感,而两侧一改普通M.2 SSD硬盘盒的设计,拥有密布的散热孔,加强内外空气流动,除盖板外,硬盘盒盒体为ABS材质,使整体重量不会太沉。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C to C和A to C线缆各一条、硅胶导热片1片、板载扣件和备用件若干,螺丝刀均为随盒自带。将散热风扇组件取出,可以看到其厚度占据了ORICO雷速硬盘盒约3/4的内部空间,其他1/4用来容纳底部PCBA主板,二者均可取出,装卸我的闲置SSD,除了下图右面三款2280的SSD,ORICO雷速也兼容2260/2242/2230等多种规格。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不过,由于主动散热需要与SSD芯片“亲密接触”,像下图这个红红的原厂散热铠甲需要拆下,然后贴上导热硅胶,最后组装完成PSSD。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上图右上角箭头所指,是ORICO雷速特意为主板设计的免工具SSD卡扣,拆卸SSD更方便;类似的,散热组件与主板之间也是用4个弹簧扣件完成组装,不过在扣上之前,应该先将风扇线接好,如下图所示,左右两个2pin接口任选其一即可。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静音小风扇与大面积高导热鳍片组成的主动散热组件,可以将SSD盒外空气由两侧密孔快速吸入,再从顶部出风圆窗排出,以往需要被动导出的热量再也不会滞留盒中,在使用中,整个SSD硬盘的清凉真的“触手可及”。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直接用C to C线插入我的华为MateBook 14 2020笔记本C口做一个测试,虽然这台笔记本的Type-C口是3.0的无法测出SSD极速,但整个测试过程中,SSD外壳摸着都是冰凉的,有了主动散热之后,以往的“越用越烫”拜拜了。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想要测出更快的传输速度,一方面SSD本身配置要高,另一方面测速环境也要适宜,我目前的装备还无法做到外接测到2000MB/s,但X570主机PC的主板Type-C接口支持USB3.2 Gen2,按照惯例AMD折半,这款自组装PSSD的速度应该可以跑满1000MB/s。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下图就是分别在华为MateBook 14 2020和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WiFi Carbon暗黑版平台PC的C口传输实测。AS SSD Benchmark 2.0跑分,笔记本被迫缩水,而PC则自然而然上到965MB/s连续读取和869MB/s连续写入,跑分达到1176。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我也做了文件拷贝测试,截图对比,笔记本没法看,PC成绩优异,读取速度823MB/s非常平稳,写入速度则稳定在581MB/s。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使用CrystalDiskMark 7.0和TxBench测试,结果分别为1037MB/s读取,920MB/s写入;以及1036MB/s读取,923MB/s写入。对比此前的PSSD硬盘的速度,这款20Gbps标准的ORICO雷速足足翻了一倍(10Gbps标准的PSSD在本机同一个C口测速跑满500MB/s)。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实测无论是接入笔记本还是台式机,这款M.2 NVMe SSD硬盘盒的表面温度都维持在35℃以下,这么凉快,完全不用担心传输速度缩水了。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我入手了一块容量2TB的NVMe SSD,目前还在犹豫是将其作为PC主板主硬盘,还是单纯作为外置PSSD硬盘方便移动存储,如果最终定了后一种方案,那么使用这款ORICO雷速将是最佳选择,因为它的容量支持刚好也是最大2TB。

20Gbps,C口Gen2,主动散热!ORICO雷速M.2固态硬盘盒体验

关键词:内置风扇,冷静高速稳定传输;SSD和散热组件支持免工具拆装。

遗憾:SSD硬盘盒最外的金属盖板不是免工具的,依然要用螺丝固定。盒体除金属盖板外,采用了ABS塑料。不过,如果全部以金属材质做盒体,虽然散热更佳,却不可避免的增加重量。

最满意之处:解决了常见的外置SSD硬盘一旦过热就出现“断崖式”降速,原本1GB/s的速度跌至300MB/s甚至更低的情况再未出现。

选购建议:如果你的PSSD硬盘经常烫得可以“烧开水”,建议更换为ORICO雷速这种支持主动散热、同时体积+重量保持在可接受程度内的NVMe硬盘盒,毕竟峰值速度再快,凉快+稳定不掉速才是终极目标。#固态硬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硬盘盒   华为   主动   传输线   扣件   盖板   固态   下图   风扇   组件   主板   速度   硬盘   金属   笔记本   测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