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倔?因为他们要“刷存在感”

连着写了3篇关于青春期孩子的话题,分别如下: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前提是,了解他们

以前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了,因为他“长高”了

青春期的孩子,思维上表现的“鼠目寸光”

第一篇文章中,重点提到了,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打交道的前提是了解他们。

后2两篇文章分别从青春期孩子身体的变化、大脑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孩子思想、行为方面的变化,做了详尽说明。

这几篇文章,特别是后两篇,带有科普性质,读起来会枯燥一些,但它们又都是客观存在的。

写出来,一来对自己来说是消化学习内容,二来,希望能分享给更多的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来临前或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先不要武断的给孩子贴上“叛逆”、“任性”、“脆弱”、“冲动”的标签,一棍子把孩子打死。

而能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孩子出现的行为,多去了解孩子发生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倔?因为他们要“刷存在感”

了解清楚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给孩子帮助。

今天这篇,依旧是青春期的主题。

青春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孩子成长路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这个阶段,前端连接着童年期的无忧无虑,后端则连接着成年期的成熟与责任。

孩子经历过这段时间的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理想走向现实。

在10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大部分时间像个海绵似的,不断地吸收、输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很大一部分属于“纯理论”,只知道道理,并没有实际经验。

或时机不当,或力量不足,或是别的原因,让孩子没有机会去验证自己的“知道”。

进入青春期,无论是孩子自身的力量、见识、思维、自主性,都已齐备,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孩子到了输出的时候。

他们开始尝试、验证十几年来的“知道”、“道理”,去寻找真实的答案,积累经验。

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倔?因为他们要“刷存在感”

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做出一些“怪异”的行径,而且主意坚定,不轻易改变和动摇。
这些想法和行为,在父母或是其他大人看来是不合理的,或是不需要再去走一遍。

有现成的路,哪条路好走,哪条路不通,父母已走过,你照着走、照着做就行,

父母的期望是美好的,但一定会遭到他们无情地拒绝和认同。

他们一定要亲力亲为,亲自走一遍才行。

父母觉得孩子怎么这么倔,有些想法和事情,明明不对,还非要去做,怎么说都不听;

有些事情,明明有现成的经验,非要浪费时间,自己碰壁,哪怕碰得头破血流。

父母往往会以过来人的角色,努力纠正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传授自己的经验,试图让孩子避开“弯路”,走上“正确”的路,

这其中,就会造成很多亲子间的矛盾,引发亲子关系紧张。

如果,父母能明白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目的,就不会这么疑惑。

孩子之所以这么“倔”,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也不是为了找解决方法。

只是为了尝试和验证,为了体验,为了寻找真实感和刷自己的存在感。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倔?因为他们要“刷存在感”

只有他亲自参与一件事,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与这些经历深度捆绑,他才能获得鲜活的体验和经验,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创造力爆棚。他们的大脑,如同装了永动机,不断地有新想法冒出来,并马上付诸验证。

而创造力的特性决定了,想要创造,一定伴随着破坏、麻烦和“浪费时间”。

这有悖于父母已经习惯的稳定和高效,父母希望孩子不要折腾,不要搞那么多麻烦,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这就造成父母和孩子,一个拼了命地往前跑,一个在后面使劲拉。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就有很多矛盾和摩擦发生。

父母如若能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给孩子支持和鼓励。

帮助他们利用好他们的创造力,利用好这段特殊的成长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青春期   永动机   孩子   目的   创造力   叛逆   大脑   前提   想法   走向   成熟   父母   阶段   经验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