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不同寻常的家教

陈毅元帅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功勋盖世、才华横溢而又襟怀坦荡、幽默风趣的人物。发生在他身边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和子女之间的故事都饶有趣味,人们津津乐道。

1、特殊的交流方式

陈毅出生于“耕读之家”,他的父亲陈昌礼是同门兄弟中读书最多的,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皆胜人一筹。这大概是陈毅有相当的国学基础,在以上领域亦出手不凡的根源吧!也是这个原因,陈毅能在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建立起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交流方式-“诗沟通”。

陈毅的长子陈昊苏(现任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回忆:父亲有暇和子女沟通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便是古今诗词,或问子女对自己新作的感受,或以诗词中的微言大义对子女谆谆教诲。

1956年,毛主席的18首诗词发表,陈毅随即给孩子从头至尾讲解了其中的《水调歌头·游泳》。他对孩子们说:“毛主席已逾60高龄,但他的革命豪情仍像中流击水的青年时期一样。你们这些孩子从小就要向毛主席学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大风大浪中培养和锻炼革命意志。”


三子陈晓鲁记得父亲用唐诗中“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向子女形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告诫他们不要依赖父母的功劳与地位,要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上。


然而首创在家中以诗词沟通的,还是长子陈昊苏。1949年仲春,陈昊苏和弟弟们自东北抵达新解放的山东济南市,而陈毅此刻刚率部打过长江,准备进攻上海。听到父亲新近的消息,已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陈昊苏随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末尾,把他和弟弟创作的一首“诗歌”抄给了父亲:嘻嘻哈哈笑呵呵,快快活活扭秧歌,妈妈身体很健康,爸爸前方打胜仗,打垮敌人反动派,一家大小团圆过,你说快活不快活?

此后,家人便逐渐习惯以诗歌进行沟通。

1961年夏,陈毅的二子陈丹淮(现在国防科工委工作)高中毕业,以品学兼优保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哈军工当时是中国一流的军工院校)。陈毅得知后十分高兴,但因公务要离京南下,只能与陈丹淮匆匆告别。他想到儿子是首次只身出远门,理应多多倾谈,以尽父辈教诲之责,于是提笔将未及细说之言诉诸诗中: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试看大风雪,独有立青松。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一首写罢,他觉得还需再嘱咐几句,便又研墨展纸。

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儿去靠学校,照顾胜家庭。儿去靠组织,培养汝成人。样样均放心,为何再叮咛?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此诗写得亲切而又入情人理,充分显示了共和国元帅宏大而又务实的胸怀。陈丹淮读了父亲这首长诗,十分感动,想到自己刚刚18岁就离家赴东北,而父亲也是18岁就告别故土赴异国寻求益民强国之途,于是步父韵写了一首五言长诗给父亲:父年十八岁,出国万里行,归来入军旅,井岗领红兵·. . . . . .

陈毅在南方完成公务后回京接到陈丹淮的这首长诗,感到莫大的宽慰,同时也被孩子的韵言勾起诗兴,遂咏成《示儿女》一首给孩子们:宇宙无穷大,万国共一球。展望天外天,想作逍遥游。后羿夸射日,羲和逐光流。人类百万年,实为地之囚。生命世代续,知识无尽头。科学重实践,理论启新猷。应知重实际,平地起高楼。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人人能如此,世界即自由。所恨剥削辈,坐食汗不流。所恨压迫者,役人如马牛。更恨说教者,实与强暴侔。铲除旧制度,革命志勿休。嗟余一老兵,六十去不留。接班望汝等,及早作划筹。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

陈毅元帅不同寻常的家教

陈毅元帅全家福(拍摄于中南海住宅院内)。左起陈毅、陈丹、张茜、陈昊苏、陈姗姗、陈晓鲁。


2、对子女前途的设想

陈毅平日对孩子学习和功课的关心是粗放的,但一旦孩子的学业和人生、和未来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便不仅很关注,而且毫不含糊。在这次采访中,笔者从陈毅子女的朋友处了解到,陈毅当年出自对中国建设事业的全面关心,对他四个子女的学业和职业都事先有一定的设想,这就是:让长子陈昊苏从政,让二子陈丹淮搞工业,让三子陈晓鲁搞农业,让小女儿陈珊珊搞外交。这种说法和陈家几个孩子后来的职业情况基本吻合。陈昊苏最终听了父亲的话,读了理工科大学,但在父亲的影响下,很早就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投人了许多精力,自然地走上了从政之路;陈丹淮读了哈军工,后来一直在军工口搞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陈珊珊学了外语,后来在外交口工作了多年。只有陈晓鲁是例外,没有等到他学农业,“文化大革命”就来了。以后,他参军、研究理论,最后在企业界工作。

陈珊珊告诉笔者,她学外语并有过一段外交工作的经历,的确和父亲最早的建议有关。“记得我小时候,妈妈曾认为女孩子搞医务工作比较好,后来我学习弹钢琴,妈妈又觉得女孩子从事文艺工作也挺好,妈妈自己就是从文工团出来的,她想让我走她的路。”但陈珊珊对妈妈这种建议很不情愿,倒不是她有什么更高远的志向,而是她对翻来覆去地弹奏钢琴练习曲感到乏味和厌倦。生性活泼好动的她,觉得一辈子干这个工作受不了,有一次和父亲聊天时,陈珊珊毫不隐讳地说,将来究竟做什么,自己还没有成熟的打算,但她不想接受妈妈学文艺、学医的建议。尽人皆知,陈毅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听了她的话,未加深思熟虑就豪爽地说:“好,好,好!不学文艺,也不学医务,那就学外语吧,女孩子学外语挺好,将来接我的班!”就这样,1963年小学毕业考中学时,陈珊珊报考了外语学院附中并被录取,主攻英语。后来,她有幸赴英国深造,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现任某外事局局长)。

其实,陈珊珊接触外交工作是由来已久,自然而然的。大约在五六十年代,周总理为了更好地开展外交工作,曾提出调动领导人夫人的积极性,以配合外事工作的创意。在他看来,外交也是一种公关工作,夫人的参与,往往能给政治味很浓的外交注人几许人情亲和剂。据陈珊珊回忆,有一次她和母亲张茜外出,和邓颖超同坐一辆车,途中邓颖超告诉张茜;中央为了更有效地拓展外交工作,要组成一个“夫人小组”。说到这儿,邓颖超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外交方面的工作,不光要调动夫人参与,还可以让孩子们参与。”

这在当时,可有点儿出乎意料,因为中国的外交工作一直是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抓,凡重大决策和原则、方针,都由毛泽东最终拍板,再由周恩来亲自部署和操作。对此,身为外交部长的陈毅十分清楚。他常常对部下说:“外交工作,权力有限。”故他向来不对孩子们吐露半分自己的工作,也从不允许孩子们参与。但中央有了新精神之后,陈毅便从自己家庭做起,让自己的孩子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出力。每当有看望外国使节或应邀去他们那儿做客的机会,只要情况允许,他就带上自已的孩子,这样的经历,对已经在外语学院附中读书的陈珊珊来说,似乎比哥哥们更多一些。

有一次,陈珊珊随母亲到南亚某国大使家做客。大使有一个男孩子,年纪和陈珊珊相仿,他很热情地带陈珊珊到他自己的房间,找出许多非常漂亮的画片和明信片,一张一张地给陈珊珊看。但是他不会中文,只能用英文讲述,陈珊珊当时认识的词汇量有限,弄了半天也没猜出来。他又拿出一组水中的城市的明信片,显得有些兴奋。陈珊珊连听带猜才明白了他说的大概意思:他和自己的父母曾到明信片上的城市度假观光,那里非常美丽。图片上有楼群和水道,有小桥,有游船,他一面指点一面说:“Venice,Venice.”显然,男孩认为陈珊珊理应马上就能反应过来。可陈珊珊却皱着眉头,一脸的不解。他又重复了两遍Venice.陈珊珊还是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什么。男孩说:“Europe.”陈珊珊这才明白他在说图片上的城市是欧洲某地。后来陈珊珊长大一些,认识的英语词汇也更多了一些的时候,才琢磨清楚当年那男孩给她指点的地方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刚读初中的我,怎么会想到他说的Venice,就是威尼斯呢?”陈珊珊说。

除了走出去外,陈毅还把一些外国友人请到家里来。

60年代,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两位王子在中国留学。1965年的一天,陈毅把他们带到自己家中做客。客人来时,陈晓鲁和陈珊珊最初还有些拘束。那天主要是陈毅、张茜和两位王子闲聊些轻松的话题,陈晓鲁、陈珊珊当陪客,偶尔在父母的引导下插上一两句话。陈珊珊记得在那次交谈中,父亲提到王子在学校里表现很好,而且积极参与当时中国开展的学雷锋运动,并对他们表示赞赏:“这样很好,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两位王子能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谈,因为他们在学校学习中文,陈晓鲁同他们讲了一些自己学校和学习的情况,还跟他们打了一会儿乒乓球。

这些经历和锻炼,对陈家的孩子特别是陈珊珊以后走上外交岗位有着莫大的帮助。

3、父慈母严的家庭

一般的家庭总是父严母慈”,但陈毅的家庭却留给人们‘‘母严父慈’’的印象。陈毅夫人张茜性子比较急,要求孩子也比较严。

有一年,陈毅夫妇去广东潮汕地区休息,因时值寒假而带上了小儿子陈晓鲁。在一番游历之后,母亲张茜提议晓鲁写一篇游览观后感式的作文,这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锻炼。可陈晓鲁对这附加的功课死活都不愿接受。抵牾中,孩子的执拗惹起了妈妈的脾气。此时,外儒内刚的陈毅劝妻子说:“慢慢讲,不要着急喽,他还是孩子嘛!”听丈夫如此说,张茜的火气一下子转移到丈夫身上:“都是你,平日宠他,现在他一句都不肯听了!”陈毅有些悻悻然:“好了,好了,我不管了!真是莫名其妙!”父母的争执使陈晓鲁深受触动,当晚他无法入眠,通宵奋笔,赶出了一篇作文。他发奋写作之文甚为可观,父母看后,流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在教育上“母严父宽”,陈珊珊也是有体会的。她上小学时,不光要学好学校教的功课,母亲还要她学弹钢琴,钢琴老师留下的作业,母亲都要过问,并严格督促她一丝不苟地完成。陈珊珊有段时间想打退堂鼓,母亲不仅不同意,反而对她要求更严格了。珊珊是听话且诚实的孩子,既然母亲嘱咐要按老师的布置做,每天必须弹奏多少时间的琴,她就老老实实地如数完成。隔壁邓小平家的邓榕、邓毛毛也在练钢琴,但她们的妈妈卓琳要求孩子就比较宽松,所以邓榕常常在珊珊未练完琴就过来约她去玩。孩子们总是爱玩的,这时陈珊珊总是从心底羡慕邓榕,但她还是强忍住欲望,让邓榕再等等:“你帮我看表,一到时间我就跟你们去玩。”“我妈妈要我必须练这么长时间,我不敢偷懒。”看到陈珊珊一脸诚挚的样子,邓榕无奈,只好帮她看着表,直到练够了时间才一起出去玩。

陈毅虽然不像张茜那样管得严,但也不是不闻不问。拿珊珊练琴来说,当他听到有外国钢琴家来华访问演出时,总设法弄几张票陪女儿去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周恩来   长诗   长子   明信片   元帅   不同寻常   中国   外交   家教   夫人   子女   父亲   母亲   父母   妈妈   孩子   家庭   工作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