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想法和行为哪个重要?

小朋友们不排队参加活动,由于现场人多地少,大家挤挤一团。作为一个要做表率的家长,我被迫在后面旁观。

一个小家伙往前挤,挤到前面被甲小朋友挡住了,还被推了一下,哭了起来。小家伙很顽强,哭完继续挤,被更前面的乙小朋友推得往后倒,幸好甲挡住才没摔倒,于是继续哭。

规则、想法和行为哪个重要?

事后,我一个小好朋友告诉我,乙推了某某。她经常向我报告一些小朋友们的情况,我们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推荐大家利用犹太精英家庭的教育方式“海沃塔”聊天法,帮助孩子学会思考,探索世界,学习知识,建立友谊。

于是我问她:为什么啊?

她说不知道。

我继续问:推人是不对的对不对?

她重新兴奋地回答:对啊?——孩子的眼里,是非分明。

我蹲下来向她请教:那该怎么办呢?

她为难的笑着说:不知道。

我启发她说:下次想好了告诉我好不好?比如用嘴巴,比如用智慧...

她如接受重托的士兵,回答:好的。

这个案例里,规则调整群体关系的,想法调整个人行为。规则和想法共同发挥作用。其实每个小朋友都会遇到类似情况。看得见的是行为和规则矛盾,看不见的是感受和想法的冲突。

遵守大家都认同的规则,保障了每个参与者的利益,有利于规则意识的养成。没有共识的时候,对个别小朋友强调规则,他未必能理解。不如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调整个体行为。

什么影响孩子的行为呢?孩子因为感受,产生想法,最后采取行动。感受是外界给他的,想法是探索世界的原动力,行动是尝试,想法实现,行为停止,没实现,行为加倍。孩子的世界里想法和行为是模糊的。我们本想阻止行为,却对对孩子说不,往往就忽略了他的想法,甚至伤害了孩子的心。就好像你房间的烟雾报警器,如果警笛响起,我想你要做的事情绝不是把报警器的声音给关了,而是去检查房间有没有什么问题。面对孩子的行为也是如此,很多孩子天赋的灵性就是这样被摧残的。

比如孩子不想上学,孩子觉得不喜欢,这是孩子的感受;她不想上学,这是孩子的想法;她不去上学,这是孩子的行为。感受、想法、行为是三件事。感受是天然存在的,要全盘接受;想法是加工半成品,要积极启发;行为是简单直接的,更要引导规范。与其呵止,不如先给他关心,可以改善感受;再给他启发,可以优化想法;最后给他引导,可以完善行为。上策就是走弯路的捷径,下策就是走捷径的弯路。

其实这个世界,除了AB,还有CD......Z。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用可以接受的C代替B的时候,既遵循的游戏规则,也尊重了他的感受,更保护了孩子的想法。

积极启发和引导,问孩子为什么?帮助孩子找到原因;问孩子怎么办?帮助孩子找到可行方法。让心灵动力,开智慧花,结善意果。这是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最好方法。

既要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规则,也不应忽视让孩子有意识思考最优方案。因为规则是保障一致性的底线,——符合规则得多普通?

以规则为前提,在规则之上思考,有意识优化行为,才能超越普通,出类拔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犹太   是非分明   想法   规则   友谊   报警器   小家伙   启发   小朋友   房间   智慧   情况   孩子   方法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