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软实力这个词,乍一听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是软实力?在我们介绍软实力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线索。


我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从小都是被按照一套“外部评价系统”培养起来的。什么是外部评价系统呢?


包括:父母和家庭的期望、学校的评估和老师的要求,有没有做到这些要求,外界的反馈如何,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当收到负面反馈和评价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我们就这样按照外部评价系统要求着自己,以大家期望的方式成长、择业,压抑忽略了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突然有一天我开始意识到,为什么即使我满足了这些外部的评价,自己的内心却没有价值感?反而感觉到很多无奈和迫不得已的妥协,我看不到真正的意义?这时候我开始思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谁?我生命的价值和使命到底是什么?


我之前被压抑的自我需求开始显现,我开始想要成为我自己。于是我开始跟从法国的哲学大师奥斯卡.柏尼菲教授学习应用哲学和儿童哲学,开始了寻找自我和意义的旅程。


那么这些与软实力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地说,软实力就是向内探索自我价值,向外实现人际交流合作,是我们如何同自己、同他人、同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那么,孩子的软实力启蒙,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构建她的内部评价系统,培养孩子接纳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


该怎么培养孩子接纳自我的能力


目前大家都普遍焦虑一件事:科技发展得这么快,未来可能超过半数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那我们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能力,人类独有的能力,包括: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帮助孩子向内接纳构建自我,向外理解他人、培养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也些正是我们要讲的软实力启蒙


为什么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软实力要从小开始呢?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


我的大女儿现在在幼儿园大班,老师最近开始对他们进行纪律训练,要求她们把小手放在身后,身体坐直,一动不动的坚持很久。中间不提供任何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纯粹是纪律自控力训练。最后坚持不住的孩子会被“贴自我管理和纪律性差的标签”,被罚不能在课间出去玩。


女儿回来告诉我说,她今天表现不好,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所以没有出去玩。她的自我感受很不好,已经开始对自己产生了羞耻感。


作为妈妈,我在心里很难受。我同他的主班老师,也是一个一级一类幼儿园里很有经验的老师聊了很久。我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这不人道,但还是认为有必要训练孩子提前适应我们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提前练习各种技能,学会控制自己,这样才可能考出好成绩。而考出好成绩,某种程度上已经被默认为等同于’成功和幸福人生’。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100年来仍然在以学科成绩为评估和选拔的主要标准,我很无奈,也能理解,可是,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被这些单一的评价体系所困,从而慢慢地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我女儿的经历不是特例。我自己也一直在给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开哲思启蒙课,旨在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在上课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不少很小的孩子,最小的只是幼儿园中班,都已经或多或少开始有一些软实力的问题了,譬如:


➢ 在家人面前表现的很活泼,在外却很内向、羞怯、不自信;

➢ 情绪化,喜欢以自己为中心;

➢ 不愿接受批评、害怕失败、害怕被人拒绝;

➢ 持久性和意志力比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当然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自我怀疑和退缩,但当评价标准只有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的成绩时候,孩子其他6种智能和天赋就可能被扼杀,而软实力,正是帮孩子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力量,帮助孩子更好地接纳和构建自我,塑造冰山在水面下部坚实的基础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回想我们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对比现在学校里孩子们的状态。我不知道你的心情,但是我自己真的不忍心让我的两个孩子重蹈覆辙,我希望帮助她从小就走在自我价值探索和实现的路上。


获得成功不代表孩子必须身心分离,疲于奔命,以便获得外部定义的成功,同样需要孩子在情感上认同自己,认同学习的价值。当孩子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技能、能力、身份和价值时,父母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边,支持他们。


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目光,面向孩子10年-20年后的生活,来思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发现、维持、激发、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让它和学习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提高他们为社会贡献的能力,帮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让他们成长为最真实的自己?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该怎么培养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现在主要应用在职场场景中。它也叫做soft skills/soft power, 是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在八十年代提出的,最早是用在国家层面上的,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后来这个概念被用在企业中,指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价值文化,创新能力等。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那么,外部评价系统中,职场中很在意的个人软实力到底有哪些呢?


一种叫天线的软实力


讲一个我以前工作时的故事,一个关于“天线”的故事。


那时候我在法国核电集团工作,也就是一个法国的国企。同事们经常在喝咖啡的时候,聚在一起吐吐槽。法国人其实也很八卦。然后我发现有一个同事经常被大家吐槽。


吐槽的人告诉我说,这个人没有“天线”。我当时心想:天线是什么鬼?难道法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人机结合了吗?


后来听他们吐槽,说:这个人又做了什么蠢事,说了什么蠢话。我心想,原来没有天线是说一个人蠢。可是,我听过这个同事做报告,讲解业务知识挺专业的,而且作报告的能力很好,智商没有问题。


后来我才明白,“天线”不是指智商或硬技能方面的问题,而是指软实力。没有“天线”,是比喻一个人不能准确敏锐的接收到周围的信号,以至于判断失误。


那到底是什么信号呢?是一些不通过语言来传递的信号,可能是一个眼神、一种语气等等。没有天线的人,经常接收不到这些信号,于是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总是搞不清楚状况和局势,导致言行决策失误,于是就像我那个同事一样被经常吐槽。


“天线”这个描述软实力的方式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拆解一下,“天线”代表哪些软实力:


首先,代表观察感知的能力。指一个人要能够观察感知到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包括非语言信息。


二是,同理换位的能力。要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能够根据观察感知到的信息推理出别人的想法。


三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怎样表达更好,能够判断出事情未来的走向。面对未知的未来,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好坏非常重要。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决策。


所以可见,所谓“天线”的这三种软实力真的很重要。具体是指观察感知能力,换位思考和同理心,以及好的判断能力。这些软实力,在孩子走入社会、同人相处的时候,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人有别于人工智能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一个能适应未来的孩子

该具备哪些软实力


讲完了对内的接纳和职场上基本的3种软实力,我们来详细说说软实力都有什么。


简单的分,软实力包括内部软实力和外部软实力。


内部软实力主要指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心态等方面的实力。具体包括: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面对批评的能力等。


外部软实力,主要涉及我们与周围人群互动的能力。包括: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等。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特别指出,一个人的职业成就80%都是由软实力决定的,只有20%是由硬技能决定的。所以,软实力的培养对孩子的职业发展和一生的成就至关重要。


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的软实力,都有哪些?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分析了全球各国际组织重视的人才未来核心能力,最受重视的七个能力分别是:


1. 沟通与合作能力

2. 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

3. 信息素养

4.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能力

5. 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7. 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我们知道,硬实力,也就是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集中学习来掌握,可是“软实力”的培养却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大量的练习,而且年龄越大越难培养,尤其是内部软实力。而这七个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都不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可突击的技能,而是需要慢慢培养,长期练习的软实力。


软实力在家庭环境中该如何培养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聊聊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九十五年前,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苏州的讲演中,问过家长这个问题:“为什么上学?”


大多数人回答说:“为的是求学问”;


梁启超先生再问:“为什么求学问?”,结果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大家猜梁启超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诸君啊!为的是学做人”。


而这个学做人,正是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100年前的教育改革者们就已经知道培养孩子的软实力的重要性,但具体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有着太多的无奈。现有的教育体制仍需要孩子背诵大量的知识,仍然需要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准确给出正确答案,学业的压力孩子和父母都感受得到,似乎可以先解决考试的问题,以后再考虑软实力培养的问题。


然而,在外部评价标准如此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有什么力量能保护孩子,依然走在自我潜力开发和自我价值探索的路上?如何在家庭语境下,帮助他构建内部评价体系,在技能培养之外,赋予他更多的软实力,让他从自我、从他人那里,汲取更多的力量。


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其实不是体制,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最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认知,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软实力,会关系到他一生的价值和幸福感,是值得从现在开始培养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父母需要“选择”和“勇气”。选择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成功;勇气是指如何顶住压力而做出改变的勇气


我们也许无法很快改变教育体制,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作用,先做好身为父母的功课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努力从自己原生家庭和时代烙印带来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2、我们要给孩子营造稳定安全快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


3、我们要和孩子建立好的依恋关系。因为原生家庭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尚未成型的性格,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心智模式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些都是孩子未来情感智力、自尊心、认知能力和社交技巧等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


这些建议都只是从大的原则方向来讲的软实力启蒙。具体来说,我认为,学龄前孩子的软实力主题主要有两个:“情感智力:认识和管理情绪”,“满足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多种体验”,以及“开始构建健康的内在自我和认知”;小学阶段软实力关注的主题主要有三个:“如何结交朋友”,“如何适应外部评价体系”,以及“如何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结语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在我们按照外部评价系统的要求培养各种硬技能的时候,有一种需求可能被压抑了,那就是自我的内在评价系统。给孩子的软实力启蒙,正是从保护塑造孩子的内在评价系统开始,这个系统的构建会陪伴孩子的一生


所谓的软实力,向内,是培养孩子接纳构建自我、保持好奇心和成长性思维的能力;向外,是培养孩子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都是重要的、人类独有的能力,也是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能力。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互动话题

你是否也在一直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而焦虑?今天的文章是否给了你反思和启发?

作为家人,以后该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支持和引导呢?

欢迎把你的思考留言分享给我们!


童行学院介绍

童行学院创办于2017年,创始人是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核心团队均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级学府和国际学校、互联网教育公司等一线教育机构的优秀教育从业者。童行学院专注3-12岁儿童通识启蒙,通过科学系统、趣味有效的探索型课程,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培养具有创造力思维的未来人才。童行学院建立四大思维模型,培养十二种思维能力。让孩子一通百通,学任何学科都游刃有余,目前已经服务超过20万家庭。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童行学院为孩子搭建进阶式课程体系,通过几年深度进阶学习,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创造力人才。幼儿阶段让孩子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小学低年级让孩子学习大师经典、建立多学科思路;小学高年级让孩子发现兴趣方向,进行精深钻研,创造作品。以驱动性问题引导思考,让孩子爱上学习,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童行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人工智能   孩子   法国   天线   认知   年后   实力   技能   自我   评价   能力   老师   未来   家庭   学院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