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本文共4675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与你分享


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花好月圆人团圆


时隔一年重回家乡,没有想象中的热泪盈眶,也没有预想中的心情澎湃,只有平静如水的快乐与安心。


26日下午,爸爸早早地到达动车站门口,站在栅栏外,伸长脖子等着迎接我们。人群中,望见爸爸熟悉的笑脸,旅途劳顿的疲劳顷刻间散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与家人团聚的满心欢喜。


出了站口,爸爸一把抱起可爱多,径直朝停车场走去。一边走,一边与可爱多互动,“一年多没回来了,有没有想外公啊?外公很想你们呢。”对孩子说话,爸爸毫不掩饰自己的思念之情。对我,从来只是旁敲侧击地问,“啥时候回来啊?” “你妈做的东西很好吃耶,快回来吃。”


可爱多没接外公的话,只是害羞地用双手捂住眼睛,嘿嘿傻笑。过了一小会儿,才松开捂眼的双手,挺直小身板,随外公一道玩找车游戏之“外公车车在哪里”。


上了车,给婆婆打了电话报平安,在微信上知会倪已上爸爸的车,这才安静下来欣赏回家路上沿途的风景。


01 全程接送的幸福


家乡变化挺大的,不少路都是新建的。坐在爸爸的车里,我的方向感迷糊成了一锅粥。所幸是爸爸的车,不然我真要怀疑司机拐带我去哪了。


爸爸送我到家附近的大路上,还得回厂里办事,便提前打电话召唤妈妈下楼帮我拿行李,领孩子。


“我认得路,不用麻烦妈妈下来,我自己可以的。”我不想回家搞得兴师动众,连声拒绝。


“没事,你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得给她找点事做,她马上就过来了。”爸爸帮我把车上的行李拿下来,一直盯着家的方向,期盼着熟悉的人影尽快出现。


“爸,你厂里有事先去办事,我自己在这等妈妈就行。”我劝爸爸早些离去忙自己工作上的事。


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没事,等你妈过来再说。”爸爸依旧坚持。在爸爸的眼里,我永远是需要照顾和保护的孩子。


不一会儿,瘦高个妈妈穿着黑色碎花裙,领着小侄子匆匆忙忙向我这边赶来,手里还拎着一条四四方方的红袋子。


走近一问才知道,妈妈手上这袋东西还得拿哥哥家去。妈妈说过来刚好顺路,便带在身边了。


“叫你下来接女儿,你带这个干嘛?什么时候不是送啊,非赶在这时候,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我还急着回厂里呢。”爸爸指责妈妈多事,关键时刻掉链子。


“没事没事,你只管去厂里,我在这边等一下妈就好。就在家旁边,又不是很远的地方。”妈妈一脸尴尬,我忙出言调和,催爸爸忙自己的事。“你快去吧。”


爸爸这才恋恋不舍地驱车离开。


“跳跳你跟着姑姑,我把东西送上去了马上下来。”妈妈把侄子交给我看管,拎着手里的红袋子,一路小跑着往哥哥家飞奔。


没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让她在前头领孩子,我在后头拉行李。她非不肯,硬是让我干轻松的看管孩子的活,自己拖重重的行李。


临近家门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所幸我们躲得快,没淋到。爸爸又打电话来,“下大雨了,你们别在外头傻傻地等你妈,待会被雨淋湿感冒了,就麻烦了。”


“我们早在家里了,没淋着,你别担心。”挂断电话,可爱多和哥哥玩成一团,结伴站在窗前看风景,分享着各自的发现与秘密。


02 抠门的时间


回家是短暂且忙碌的。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回家对可爱多学业的影响,我们9月26日回家,10月4日就必须返回上海,合计下来总共也就八天的假期。娘家和夫家两边最多只能各安排4天。


越是想家,越是想多陪陪家人,时间就越抠门。我们只好尽可能地早起,尽可能地晚睡,以尽可能地增加陪伴家人的时间。


26日晚饭后,我随妈妈到超市买了点老人家平日里爱吃的水果、麦片和素食,摸黑前去探望爷爷奶奶。


一见我领着孩子来,奶奶热情地招呼我入屋就坐。爷爷奶奶今年刚搬了新家,房子看上去虽然狭小,却崭新温馨,两个老人住绰绰有余。奶奶拉着我介绍这介绍那,问我她这新居看着如何?


“老人家住挺不错的,很清爽,面积小比较好收拾。”


“是啊,我和你爷爷两个人住刚刚好,比较自在。”奶奶脸上的皱纹如菊花一般,随着笑容逐渐舒展又收拢。


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随着奶奶的步伐,我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了她的新房内外,听了她洋洋洒洒的房屋介绍。


临近餐桌时,奶奶的焦点立刻转移,两颗眼珠像扫描仪一样在桌上迅速搜索哄娃美食。


“要吃什么吗?月饼吃不吃?八宝粥吃不吃?”奶奶一会拿月饼,一会拿八宝粥,一会拿我刚买来的苹果要给可爱多削,像个积极卖力的推销员。


“我们刚吃过晚饭,肚子不饿,主要过来看看你,奶奶你别忙活了。”


因为陌生,可爱多不敢接受太奶奶的馈赠,同样摇头拒绝。


可奶奶还是硬把八宝粥塞到了可爱多怀里,“阿太家没什么好吃的,这个八宝粥好吃,给你吃。”


“太奶奶给你,你就拿着吧。自己谢谢太奶奶。”见推脱不过,我便让可爱多接下奶奶递来的见面礼。可爱多这才怯生生地接过太奶奶递来的八宝粥,轻声说了句“谢谢”。


奶奶满意地笑了,给孩子的礼物被接受,她的心里才舒坦。


还想多陪奶奶说几句,妈妈催说晚上还得做手抓饼,没时间多坐,只能趁着夜色骑电瓶车赶回妈妈家了。


晚上,早早地哄睡了可爱多,听到厨房传来砰砰啪啪的声音。循着声音探头张望,原来母亲还在餐桌上揉着面团,做她心心念念的手抓饼。


“你侄子爱吃,每天早餐一个手抓饼加鸡蛋,涂上点番茄酱,配一碗牛奶,都能全部吃完。你嫂子也说我做的比超市里买的好吃,上次在外头买的手抓饼做起来软塌塌的,还不如我做的香脆呢。这几天刚好吃完了,我得赶快做一点。接下来几天忙,恐怕没时间做,只能晚上赶工了。”


妈妈絮絮叨叨地述说着晚上开工的必要性,手始终在娴熟地揉搓着汤团大小的面团。


揉好后,把面团放在碗里裹一层油,继而放在锅里,加盖锅盖醒面。


“大半夜搞手抓饼,还要多久啊?都十点多了。”我没试过做手抓饼,也不知道还有几道工序,只能开口问妈妈。妈妈这人,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不想她太操劳,太晚睡。


“今天坐了一天的车累了吧,你快去睡,我马上就好。”妈妈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很快”,催我进去早些睡。


“反正我也睡不着,我帮你一起做吧!”我撩起袖子就跻身上前。


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不用不用。都是油,怪脏的,你别过来。”妈妈使劲挥手,示意这是她的主场,让我别跟着瞎掺和。停顿了一小会,她似乎想起了一点我可以打下手的事,这才安排我。“你要是实在睡不着,这样吧。你帮我把厨房的葱洗了,切碎了给我。”


接到任务的我,满心欢喜地开始洗葱、切葱的工作。


“一定要切细一点,很细很细的那种,千万别切大了。”妈妈听见我用菜刀与砧板打击出的交响乐,立刻放下手上的面团,前来验收指导。


“嗯,你这个葱切得可以。”妈妈仔细查看了我的葱花,终于满意地离开,继续她的揉面工作。


“当然,我切的还用说啊。”我自鸣得意,唯独眼睛被葱辣得酸爽,痛得眼神迷离,完全睁不开。“这葱真辣,我眼睛快受不了了!”我使劲眨巴了下眼睛,眼泪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把眼球表面的辣冲去了一部分,才稍微舒缓点。


“你怎么这么笨啊?”妈妈开启了亲闺女的打击嫌弃模式,“你切葱的时候,头抬高,往后面看不就好了嘛。”


“你真聪明。你既要求我切细,又不让我看着葱和刀,我怎么切细啊?待会切到手,可就完蛋了。”我试着听妈妈的建议,头朝后,凭手感切葱,可心里完全放心不下,超怕下一秒就成命案现场。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原始的辣眼睛切葱法。


“妈,我真的受不了了,太辣了!”切了一大半的葱,流了几行清泪,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按下了暂停键。“我的眼泪在直直流。”


“你别搞得这么头皮胀(头皮胀是温州话夸张的意思),不就是切点葱吗?”妈妈满不在乎地又来视察我的切葱工作。


“真没骗你,不信,你抬头看看我的眼睛。”


妈妈听话地抬头看我双眼,禁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果真,果真满眼都是泪啊,哈哈哈!”


“是呐,真的很辣。”眼睛湿答答地全然看不清砧板上的葱,我只好再次用力盖下眼皮,希望多挤出点眼泪,让泪水洗去些酸辣感。


切葱断断续续完工了,我才得以在餐桌旁仔细观摩手抓饼胚的做法。


只见妈妈从锅里拎出将最早一批醒好的面团放在擀面板上,用玻璃瓶擀薄,擀平,撒上葱花后,再将面团反复对折成一个长条,继而轻柔地将其卷成圆形小山丘,放回锅里继续醒。


“妈,还要多久啊?”倦意袭来,我禁不住打了个瞌睡。可我依然想陪着妈妈把饼做完。


闲着没事干,我把妈妈放在餐桌上需要清洗的工具都拿去洗了个热水泡泡浴,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妈妈当晚的工作量。


“你上次说,每次回来,我都叫你帮忙干事。这次可不是我叫你的,是你自己要做的。”妈妈玩笑道。


“是呐是呐,是我自己闲着没事干,要做的,没怪你。”我乐呵呵地应声道。


之后,剪硅油纸,按压饼皮,我也出了一点余力。


母女同心,其利断金。


在11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完成了所有工序,把做好的手抓饼全送进了冰箱冷冻室储存。


妈妈如释重负,“明天早餐就吃手抓饼。”这才安心收拾工具,准备梳洗睡觉。


03 童年回忆不可追


27日是我在娘家暂留的最后完整一天,我选择了前往外婆家看看久未谋面的外公外婆。


外公90岁高龄,前阵子听说吃坏了肚子,半夜吐血,把外婆吓得够呛。所幸住院治疗后,总算康复。


平日里只能在电话连线问好,今日有时间,总算能见面问候,内心有些小小的雀跃与激动。


说起来,我的童年假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绝大部分记忆都和山山水水有关。


用力扣塑料桶下井,待桶里灌满水立刻拽绳子往上拉,帮着表姐一桶一桶打井水,蹲在井边用清澈冰凉的井水浣洗衣物;在小溪边洗衣服,洗完了,爬溪的源头翻石头,抓虾米和螃蟹;跑山上摘红红的覆盆子,甜甜的树莓,酸酸的李子,捧一抔山泉直饮,饥渴全解决;在烧得火热的灶台前,一把一把地添柴火,只为烤出香甜可口的地瓜,黄金香脆的锅巴来。


在外婆家,没有责备,没有打骂,每一觉可以睡到自然醒,每顿饭随意吃多少,电视随便看多久都没人管,还有表姐带着我游山玩水,山野探险。


那是我最快乐自在的童年,只是一切回不去了。


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自长大成人,嫁人为妻,生儿为母,便与年少时最亲密的玩伴表姐鲜少再见面了。


大山依旧青山绿水,没熟人引领,我也失了年幼时的无知与无畏,不敢贸然闯入。


曾经人满为患,洗衣锤敲打声此起彼伏的水坑,现在冷清又安静,只有两个阿婆蹲在地上揉搓三两件衣服。水坑也被山上冲下来的砂石填充了一大半,水位还是过去的水位,容量却大大减少了。


每回往返表姐家和外婆家必经的石头房子,如今被藤蔓缠绕布满,成了绿意盎然的小山坡,再也没了人为建筑的痕迹,反倒是浑然天成地与山野融为一体。


曾经牵着我的手,阔步向前的高个子外婆,如今佝偻了身子,皱起了皮,成了我身边的小矮人。


握着外婆皮肉分离的干巴巴的手,偷偷想,倘若我一直不长大,外婆会不会一直年轻如常呢?


外婆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地洗菜,切菜,外公坐在客厅里看窗外的风景发呆。


“这么多菜啊,我来炒吧,你陪孩子就好。”我扶着外婆低矮的肩膀,柔声说。推推搡搡之下,外婆被我挤出了厨房,厨房成了我一个人的地盘。


“你们年轻人炒得好吃,我老了,炒的味道只怕不合你们口味。”外婆自顾自念叨着,把调味料的摆放位置一一告诉我。


“不是你炒得不好吃,是怕你累着。”


外婆这才乐呵呵地点头,“你每次来,都自己炒菜,我也省力了。”


外公因为痛风,手指一块一块地肿起,扣纽扣,洗澡都不能自理,只能由外婆帮忙。所幸外婆还健康,两人相互照顾陪伴,也让我们这些后辈少操了不少心。


月是家乡圆,人是故乡熟


吃饭有了年轻人和孩子的陪伴,外公外婆吃饭也是又快又香。


饭后,我把可爱多过往的成长照片和手工作品打开给外公外婆看,并不住地介绍何时何地所拍,他们禁不住哈哈大笑。


“真聪明,多乖啊!”赞誉之词如排山倒海之势向可爱多袭来。可爱多害羞地躲在一旁偷笑,心里早乐开了花。


离别之际,我特意蹲在两位老人中间,与他们美美地合了个影。


“我下次洗几张照片出来,寄过来给你们。”我对外婆说。


外婆87岁,外公90岁,我能陪他们的时间不多,惟愿每次能多拍几张照片,记录当下,记住这相聚的短暂时光。


月是家乡圆,人是两相熟,菜是家常菜。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能和珍爱的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真真是人间最幸事!

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秋##情感##情感上头条#


本文由茶茶说道原创,给你分享最接地气的育儿经验,最持久耐用的婚姻保鲜秘籍,最甜蜜撩人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干过传统纸媒的记者,新媒体编辑,任过中国500强企业的董事长秘书,当过最佛系的微商,开过最小资的淘宝店,直到拥有了可爱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累计书写21万字,粉丝超3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香脆   面团   厂里   表姐   外公   闲着   外婆   故乡   奶奶   好吃   家乡   爸爸   眼睛   可爱多   妈妈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