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学习雷锋好榜样!妈妈,今天是学雷锋日,老师告诉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

今天,可爱多一放学就跟我分享了刚学到的热乎乎的新知识。“雷锋不用问发生了什么问题,直接去帮忙了。”

说这话时,可爱多满脸的崇拜与向往,心目中俨然又多了一个英雄人物。

“妈妈,我也要学雷锋帮助别人。我来帮你一起扛被子。”今日恰逢学校发放被子,瞧我拎着厚重的行李袋走路吃力的样子,可爱多主动提出要帮我一起分担。

看着他瘦弱的小身板,再看看庞大厚重的行李袋,我原想拒绝,奈何他热情又诚恳,我还是把行李袋放低了一些,让这个小小男子汉帮我分担一部分的重量。

“妈妈,我是不是一个小雷锋呀?”可爱多满脸写着得意与满足,助人为乐大概就是如此快乐吧。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可我转念一想,现在的社会也不能鼓励孩子盲目做好事。社会险恶,人心不古,做好事也有不少风险,我得提前教导他如何在学雷锋做好事的同时,规避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和灾难。

对于孩子来说,做好事时保护好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思来想去,我觉得用改编的真实案例来科普与宣贯最为合适,并且每个案例讲完都请可爱多来当小法官分析、评判与公断,增加孩子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以便他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01.学会辨别成年人的求助信息,不随意跟别人或送别人回家。

素媛案、女孩送孕妇回家被杀害,这些孩子做好事不得好报反遭性侵、杀害的案件历历在目,一想起来就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真实事件太过血腥可怕,我只好将这些案例改编,简化,以便更好地呈现教导的效果。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一个下雨天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淋着雨走在路上,便好心提供帮助,与这个男子一起撑雨伞。男子说自己家离得近,请女孩送他回家,女孩答应了,结果女孩送这个男子回家的时候却被他杀死了。”

可爱多听了满脸惊讶,“他为什么要杀害这个女孩呢?”很显然,好心没好报的结局震惊了孩子的三观。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因为自己生活得不好,就想打击报复社会,去伤害一些无辜的孩童。也有的是有精神病,这样的人表面上看不出来,心理上却阴暗得很。我们尽量不要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伤害你,都不用负法律责任。”

可爱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能跟别人回家,尤其是陌生人。”

“对的。”我肯定了可爱多的结论,并且做了相关拓展,“当你遇到能力比你强的成年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当他诱导、请求你送他回家,或者去没人的地方时,一定不能去,可以让他请别的成年人帮忙。”

02.做好事留证据,最好身旁有摄像头,有证人。

为了让故事更贴近生活,第二个故事中,我把人物主角设定为我自己。

“今天,妈妈走在马路上遇到了一个被车撞倒的老爷爷,肇事的司机跑了,妈妈看爷爷处于昏迷状态,便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随着救护车一起去医院帮忙。结果家属赶过来,爷爷醒过来都说我是肇事司机,说如果不是肇事司机为什么要留在医院里陪着呢?”

“这样是不对的。你是好人。”可爱多听了故事以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是啊,可是没有证据证明我是好人啊,好人没好报,反而被冤枉,你说难受不难受啊?”

可爱多极其认可地点了点头,又因为苦无找不到证明妈妈是好人的办法而眉头紧锁。

“所以,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留足证据,证明自己是好人。”见孩子满脸疑惑,我给可爱多示范了助人的正确做法。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首先,我们要观察一下周围是否有摄像头,可以证明我们是路人,而非肇事的司机。

其次,我们要打开手机摄像头,找几个路人作证人,方便警察和家属到来时证明自己是好心帮助。

最后,老人被急救车送去医院就可以了,我们不是家属,也不是肇事司机,没必要也没义务跟着一同去医院,这样可以减少后续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03.偶遇校园欺凌,不要直接出手相助,可以请有能力的成年人帮忙。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一个初中生男孩目睹了一场校园欺凌,心地善良的他看不过身边的同学被欺负,便主动上前帮忙调解,驱散校园恶霸。没想到因此惹祸上身,事后遭遇校园恶霸的报复,被生生殴打至死。

我看了之后这条新闻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孩子未来的上学环境总有隐隐的担心。今天借此机会,我又将这个故事给可爱多叙述了一遍。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遇到同学被欺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故意问可爱多。

“可以请身边的成年人帮忙。”可爱多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回答。

是的,安全起见,我不鼓励自己的孩子直接参与调解校园霸凌。但是我们也不能对这样的现象视而不见,应该及时寻找身边有能力的成年人来帮助调解,解救受欺凌的孩子。

04.做好事不求回报,无偿帮助显道义,有偿帮助要担责。

今天有个热门新闻,有个全职妈妈帮助邻居家长免费接送其孩子两年半,在一次接送过程中孩子不慎跌倒受伤,这个邻居家长不念旧情,恩将仇报,竟然将这个好心助人的全职妈妈告上了法庭,要求全职妈妈赔偿她孩子受伤的所有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6800多块钱。

我将这个新闻转述给可爱多的时候,询问他作为法官的建议,“你作为法官来判断一下,这个事件中的全职妈妈应不应该赔钱呢?”

“不应该。因为是他自己摔的。”可爱多坦率地说。

虽然可爱多给出了正确判断,但是原因不够周全,我便将其中的利弊与情理梳理了一遍,讲给他听。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在这个事件中,全职妈妈是好心助人,她没有索求报酬,完全是出于邻里互帮互助的心理。孩子受伤也是意外,并非她故意引发。倘若因此法官判定全职妈妈负全责,只能说明法律鼓励人们恩将仇报,只会寒了热心肠的好人心。

倘若全职妈妈是收钱帮忙接送邻居的孩子,那就与邻居家长建立了雇佣关系,邻居孩子受伤,或许她就得承担一定的责任了。

所以,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要求回报,尽心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可以避开踩坑的风险。

聊完了所有案例,讲述了做好事可能会遇到的灾难与危险,我笑着问可爱多,“学雷锋做好事有可能会遇到危险,你还要不要做好事呀?”

“要!”可爱多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眼神,“但是要跨过危险。”

跨过危险,说得真棒!可爱多的总结精准又贴切,看来他已经真正理解到做好事,避风险的全部意义了。

“向你求助的人可能会杀你!”孩子,别盲目做好事,要学会避风险

@茶茶说道

我们不能只给孩子展示社会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要将勇于在孩子面前揭露社会阴暗灰色的一面,这才是完整的社会教育。

告诉孩子,做好事一定要避开以下几个坑:

1.到比自己强的成年人寻求帮助,要谨慎小心地判断对方的需求,可以给对方指路,但决不跟他或送他回家。

2.做好事一定要留证据(包括人证、物证),而不是盲目热心惹麻烦。

3.遇到校园欺凌或打斗,不要直接冲过去帮忙,可以告诉老师、保安或警察,请身边的成年人去帮忙。

4.帮助别人时,避免金钱交易,可以避免后续的很多麻烦。

#育儿事务所##育儿##育儿经#


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茶茶说道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一个爱孩子,爱文字,爱做梦的80后宝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可能会   行李袋   孩子   学雷锋   法官   成年人   好心   证据   盲目   邻居   司机   危险   可爱多   风险   妈妈   社会   校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