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文/文东纪实影像 悟道君

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罗素

伯兰特·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他一生的很多的观点似乎总是与人们的认知“背道而驰”,令少数赞同,多数人反对。喜欢他的人,总会去深究他所说的深层意思,反对者则常常嗤之以鼻。

而在笔者看来,他对教育的讽刺,就特别适宜于我们当下的“灰色”教育

自从教育可以“私有化”以后,我们的教育就变成了资本市场的“一块肥肉”,觊觎者接踪而来。真正的教育者活在夹缝之中,而商人和“莽夫”成为了教育的佼佼者和管理人

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提起“豫章书院”可能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甚至单看这四个字就会脊背发凉,因为它曾是一座“人间炼狱”。

有媒体报道,两年前,豫章书院因违规办学,暴力殴打、囚禁学生被勒令停办,没想到时隔两年竟死灰复燃。更为可怕的是,当年曝光豫章书院的志愿者,个人隐私一直在不断被曝光,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

一位名为“子沐”的志愿者因承受不住骚扰,坐在学校的天台上选择喝酒吞服药片自杀。而最早的曝光者温柔,更是收到了“死亡威胁”,以至于他整日惶恐不安,睡觉一定将门反锁,门口还要堵上桌子。连续一个多月,他尽量不出门,一定要出门时,必须带上口罩,生怕被人跟踪。

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1、合法的教育“集中营”

2017年的一天,一群曾在灰色教育“集中营”生活过的“问题少年”发起了一场他们与豫章书院之间的战争。一篇名为《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从此揭开了这些灰色教育的丑陋面目。

陆伟曾是豫章书院的一名学员,因为“不听父母的话”被关进了豫章书院。进入书院的第一天,他和所有新学员一样,被关进“烦闷室”,十多平米的小黑屋里,床上铺着发霉的军黄被褥,旁边就是一个蹲坑。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个烦闷室里解决,最少要关7天。

豫章书院的伙食也是一绝,只要吃不死就行。学生们每天的早餐是前一天的剩饭、剩馒头搅和在一起,有时候能够清晰的看见馒头上的霉变和一些小虫子,在汤水里喝出烟味或吃出烟头也是常有的事。按照豫章书院的规定,饭碗里的饭必须吃完,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有学生爆料,一次集体食物中毒,全部学生被要求坐在一口大教室内喝一下午盐水,没有送医,因为这是书院的“课程之一”。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这里一顿顿突如其来的暴打。

每天早上,学生们会被要求围着操场跑20圈,到了晚上全部集合站好,由书院高层和老师在台上清算学生当天的错误,被点名的学生要上前接受教官的戒尺惩罚,起罚点是5下。被罚的理由有很多,但凡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都会被抽打。除了戒尺,还有“龙鞭”,小拇指粗的钢筋,往屁股上抽,扒光了打。

被子没有叠成方块要打,床头放置文具盒也要接受“龙鞭”的惩罚。另外书院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几乎每到下课就有学生跑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因为“举报者”可以被加餐,“犯错”的学生常常被打得手心淤青、屁股红肿......

然而这种近乎“魔鬼化训练”的教育环境,真的起到了教育问题少年的作用了吗?事实上,走出书院的孩子们,非但没有得到校方宣传的“治疗效果”,反而留下了阴影。有人陷入抑郁,有人变得麻木,甚至有人尝试自杀或犯罪。

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无独有偶,近日成都一家名为“嘉年华”的问题少年矫正中心被曝出类似情况。在这里等级森严、异化人性,利用极限体能、暴力惩罚、侮辱恐吓等方式迫害学生。因为无法忍受非人的生活,学生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逃跑方式,有人喝下碘伏试图自杀,有人拿起砖头以死相逼,更有人想到了去厨房偷菜刀,挟持人质出逃......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看不出一点学校的样子,反而是反人类、反教育、反社会的恐怖集中营。可是他们却披着“合法”的外衣,从事着“戒除网瘾”、“矫正心理”的灰色教育。

2、私有化发展,引发的教育黑产链

说到“戒除网瘾”怎能不让人提到杨永信?杨永信被誉为“全国戒网瘾专家”,人送“电击狂人杨永信”、"磁暴步兵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等等称号。

他一手创办的“告别网瘾,重塑自我”的13号诊室曾是山东临沂的一个神话。用家长们的话说,那些沉迷于网瘾,管不了的孩子,只要走进13号诊室,短短几十分钟后就能“脱胎换骨”,换了一个人,简直就是个奇迹。

杨永信更为“强大”的是,不论你在全国哪里角落,只要经过父母同意,他就会派出“特种部队”迅速将你抓入“集中营”。而其所谓的“痛苦打击”和“精神洗脑”颇似邪教,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屈服,且不论代价。

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而事实上,这种极端的治疗方式,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接受过杨永信治疗的一些孩子们,走出诊疗室后真的“变了一个人”。他们有人随身带着尖刀,对家人失去了信任,和父母断绝了关系,甚至彻底玩起了失踪。

因其“冥灭人性”的手段对社会和接受治疗的家庭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伤害后,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打击,最终于2016年8月被迫关停,杨永信神话也因此破灭。

虽然杨永信、豫章书院和成都“嘉年华”都曾迫于压力关停,但事实上,这种灰色教育机构并未停止繁衍。豫章书院公司已于今年4月15日更名为堂渊文公司,续存营业至今,而成都“嘉年华”也被媒体曝出可能在几个月后会“重新开学”。

在全国至少有2000家这样的戒除网瘾的机构,而豫章书院和成都“嘉年华”只是其中之一。他们打着“救人于水火之中”,实则实施营造集中营式的“人间炼狱”,用灰色教育手段,摧残每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并对他们的一生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但为何会一直存在?

第一、利益驱使,部分家长愚蠢

教育在当今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份额较大的商业体系之一,家长们盲目的教育投资,让部分教育形式走上了反教育的路子。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可事实上,教育不仅没有让孩子们整体变得更加优秀,反而让一些家长变得更愚蠢。

第二、黑色教育产业链早已形成

纵观我国乡村,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老农民成为了幼儿园园长,小学毕业的家庭主妇成为了幼儿教师。老百姓乐呵呵的在外宣称,自己的孩子在某某幼儿园上学。可事实上,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没有办学资质,教师队伍也都不符合标准。

多年前,我国教育黑色产业链早已形成,只需花钱,就能搞定学历和从业资格。打着擦边球,各类教育机构层出不穷。暗访乡村幼儿园可以轻易发现,园方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供餐营养差,教育内容小学化,甚至错误引导的事情时有发生。

而在城市,这种黑产教育多发于培训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他们貌似“先进”的教育方式,无非是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性摧残。

孩子们的战争,灰色教育营造下的“人间炼狱”,何时能了?

第三、盲目的前程预定

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和文明。而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已经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学历竞争,和盲目的前程预定。

小时候被家长强行安排进入各种辅导机构,走上社会才发现,曾经无奈学习的很多兴趣,在工作中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第四、立意导向错误

可能有人看过一个有关“教育家和政治家谁更适合管理教育”的讨论,结论是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而笔者认为,教育本是有着自身规律的专业技能,不同于经济建设和治安管理,它更多的遵循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一味的扩张学校建设,必然会失去教育本身的颜色。

一位从事教育管理多年的朋友跟我说起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孙子成绩优异,但在小学就被儿子送到了当地一家知名“民办学校”。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度过。如今眼里除了利益,很难看到亲情。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心智尚未健全,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引导,并非一味的学习文化知识所能完善地了的。他们需要与父母家人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灵架桥,需要每天回到家中和父母的一个拥抱或撒娇。可大量的孩子,却被“无情”的扔在了“封闭学校”。这样的成长,或许能够培养出一个“强大的竞争机器”,但也可能因此会失去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豫章   罗素   戒尺   灰色   成都   炼狱   集中营   嘉年华   书院   愚蠢   幼儿园   事实上   人间   父母   战争   孩子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