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湖上升明月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南部,又名古民居博览园,占地5000亩,建设用地1314亩,计划总投资68亿元。目前作为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建成后,它将是国内规模最大、建筑类型最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的古民居博览园。图为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的一角。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湖上升明月始建于2012年11月,共计修复重建450栋古建筑,它与仿古建筑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所有的建筑均货真价实。这些古民居来自不同地区,是从旧区改造、市政建设的拆迁现场抢救下来的。其中有的是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建筑,十分珍贵,由于种种原因,都有不同程度损毁。图为湖上升明月局部图。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据悉,该建筑群中的古建筑,均来自民间书藏家,其中还有影视明星成龙的捐赠建筑,被命名为成龙馆。目前,这450栋古建筑在100多名工匠几年的精雕细刻下已经全部修复完成。 不仅非常漂亮,而且透露着强烈的文化气息。图为俯瞰湖上升明月。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湖上升明月的建设目标是创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建成后,对丰富皖北的旅游资源,完善安徽省的旅游战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内建设有古民居客栈、古民居风情商业街、古戏台剧场等等,可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图为俯瞰湖上升明月。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古民居风情街位于主湖心岛上,是该博览园的亮点,占地150亩,有近200栋古民居,街巷错落,小桥流水人家,遍布酒楼饭馆、茶坊咖吧、客栈民宿、画廊书店、戏院影城等,环岛水系与园区观光河道相连,架设形态各异的24座石桥,形成了新"二十四桥"的美丽壮观景象。图为主湖心岛上的古民居风情街。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作为全国建筑规模最大、古民居类型最多、文化含量最厚重的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殊项目,它的出现将会对复兴古代大宅门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这里还建设了13栋古民居VIP套房。来到这里,您可以体验一下古居生活。图为宾馆区俯瞰图。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整个园区的设置,古代文化气息浓重,主湖心岛建筑形态如同一轮明月,建筑层层向外,颇有寓意。而东侧的小岛在浮桥连接下,则形如章鱼,空中俯瞰美轮美奂。图为湖上升明月水域一角。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在园区内,一座红色假山特别显眼,其将山体与房屋建筑融为一体,犹如一座可供人居住的石窟。由于近期受到疫情影响,园区暂不向外开放,我们没能了解到这座山的用途。不过根据楼梯和植被设计来看,应该是一处游乐场所。图为湖上升明月一角。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关于湖上升明月的名称问题,曾引起蚌埠本地人的广泛热议。专家认为,作为国内最大的古建筑群,无论是在建设文化上,还是人文历史上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应该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称,有位知名学者建议更名为“中国老天地”。但蚌埠百姓普遍认为“中国老天地”名称俗气,不如湖上升明月更有诗情画意。图为主湖心岛建筑群。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湖上升明月博览园共计有4个入口,主入口位于园区南侧,由一座石桥链接公路,受到允许,可以开车进入。园区进门建筑也很有特色,从侧面看有点像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风格。图为湖上升明月主入口。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湖上升明月目前还处于待完善阶段,一些工程仍在施工建设当中,具体何时可以开园迎客我们尚未可知。但蚌埠本地人对它的期待已经很久了,自己的家乡能有一处“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博览园也实属自豪。如果你想看古民居建筑奇观,听古民居的前世今生,了解大宅门里的百姓传奇故事,湖上升明月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图为湖上升明月施工进行中的建筑。

走近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看古民居奇观,听大宅门里的百姓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中国   蚌埠市   蚌埠   成龙   安徽省   石桥   岛上   奇观   露天   客栈   明月   古建筑   博物馆   入口   气息   名称   百姓   建筑   故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