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能够愉快的沟通,切记不要“对牛弹琴”

说到学问,这个概念涵盖的面积实在太大了,今天笔者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接地气的学问------人与人的沟通。

想要能够愉快的沟通,切记不要“对牛弹琴”

交际学,自古以来就有,上到国与国直接的外交,下到乡间百姓之间的交谈,这都可以算到交际学的范畴内。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外交太高端大气了,今天我们就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看起来并不是传说中描述的圆滑,可是与其聊天也是非常愉快惬意的事情。

为何会这样呢?

其实,如果仔细的观察会发现这种人,在和人交流中会有两个特点。

第一,倾听。

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而说话或者诉说就是人的本性之一。

人们在交谈时,大多数人喜欢高谈阔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有人喜欢静静的听别人讲。

而这种会倾听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说话者的认同,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在说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而这种不但不会打断你,还似乎认真听你说话的人,则必然让你感到非常的高兴了。

而事实上,在别人话还没说完时,就乱插嘴才是我们日常经常出现的情况,从人性来说,一个观点还没有表达完整就被别人打断,无论如何都不会开心的。

第二,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说起第二点,这个就比较难掌握了。

因为这个似乎有点抽象,恐怕只有情商很高的人才懂的语言的技巧。

笔者经历职场十数年,对这个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归纳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这个点甚至可以用孔圣人的名言来表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想要能够愉快的沟通,切记不要“对牛弹琴”

对于《论语》中的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它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知道的你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不要装知道。

在沟通中,这点确定很重要,不懂装懂,恐怕不仅仅是闹笑话那么简单。

这里呢,我想说的是我对这句话的另外一种理解。

那就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个东西他如果明白,你就去和他探讨沟通,可是,如果一件事情他是不明白的,你最好不要去和他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的纠缠,否则就是自取烦恼。

举个例子,其实也是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在路上遇见了这么一个人。

此人全身通绿,脸有两根长长的胡须,看起来就像一只翠绿的蚂蚱,当然了,其实他就是一只蚂蚱。

这个蚂蚱精就问颜回,“一年有几季?”

颜回答,“四季!”

蚂蚱精说不对,只有三季。

这怎么可能呢?

春夏秋冬四季,怎么会是三季呢?

颜回当然不同意了,于是,就跟蚂蚱精争论了起来,正巧的是他的老师孔子路过,看见颜回在与蚂蚱精争论,于是询问了他们争论的事情。

看到老师来了,颜回很开心,以为这次肯定是自己赢了。

可是,当孔子知道他们争论的事情后,对蚂蚱精表示,“你说的没错,一年就三季。”

并且,还让颜回给蚂蚱精赔礼道歉,颜回很是不明白,“老师,你为何说他对呢?”

孔子说,“与其争论,你本身就是错了,蚂蚱一生只能活四季,它如何知道冬季,你却在此纠缠不休,是大大的错误。”

颜回至此才恍然大悟,是的,知之为知之,可以说是这样,你说认知的正确对于别人来说恐怕很难理解,如果两人并没有共同的交谈基础,最好还是适可而止,否则真是对牛弹琴而已。

于是乎,如果想要愉快的和人交谈沟通,就要做到认真的听,好好的说,这两个都缺一不可。

只有彼此能够理解对方,才能真正的高山流水,否则就是鸡鸭交流,让人贻笑大方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论语   孔子   愉快   知之为知之   闹笑话   对牛弹琴   蚂蚱   学问   本性   外交   笔者   观点   说话   事情   老师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