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做什么才能让未来的人口数量得到提升?

目前,我国的生育问题似乎已经成了一件大事,但是对于鼓励生育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践了很多年。

无论是从韩国、日本到北欧,似乎都都很难奏效。

鼓励生育的内核实际上是经济或物质补贴,而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经被资本诉求和物质需求所裹挟,生育变成一件很难、很贵的事情,以经济和物质补贴为主的鼓励生育措施不仅很难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而且容易诱发补贴竞争和补贴陷阱。

试想,给生育人群补贴现金的话,几万亿的投入均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改变生育观念,以及一系列的家庭观念。

首先,要进一步放开生育限制,把生育的权利还给人民。

其次,需要打造『家庭友好型』的社会环境,降低结婚、生育和养育的成本,以此为基础挖掘生育潜力。如果只是鼓励生育,就变成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依然没有走出工具理性和干预主义。

过去生个孩子,只不过是家里多一双筷子的事情,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特别在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房价高、资源竞争激烈,生育、养育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乃至家庭观念已经结构性地转变,并且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对于一部分农村地区来说,还亟需移风易俗,避免一些天价彩礼、因婚返贫的情况出现,降低婚姻成本。

另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家庭传统和家庭伦理一直没有断掉,在国家没有给家庭很好的制度性支持的情况下,家庭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互相扶持。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70% 上海 80 后家庭 的孩子养育(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需要祖父母的参与,其中近 90% 是每天都需要祖父母帮忙。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很具有普遍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家在花大力气推动托幼服务。

到底应该做什么才能让未来的人口数量得到提升?

另外,当前社会架构对于男性是更加友好的,女性的家庭-工作平衡问题更严重,尤其生育最后一步毕竟还是要靠女性来完成。如果我们的社会政策只是『性别中立』,其实还是对女性不公平,所以我认为在部分政策要明确对女性予以倾斜。

所以,生育状况的改善需要对社会观念和公共政策做一揽子的改造,我们不能硬性要求年轻人必须结婚或者生育,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降低结婚和生育、养育的成本,并创造一种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最终把选择权交到他们自己。

我们需要尊重选择不结婚、不生育的人群;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囿于现实压力而难以结婚和不敢生育,对于这部分人,如果国家和社会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婚育成本,他们的生育潜力就会完全释放。

第三,就是进行宏观的生育管理,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好的生殖健康服务,帮助家庭实现社会理想和生活计划。

中国目前还是存在许多低收入家庭,但这些家庭的结构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可能还比较多。虽然去年年底已经全部脱贫,但还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一些合理的生育养育规划,或者拿出一些红包政策,这能帮他们减轻很大的育儿压力。

另外,像现在的失独家庭,也需要通过宏观的规划来调整。

2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在此后的说明中表示:关于互联网上「东北地区将试点放开生育限制」「生育政策将全面放开」等推测,不是答复的本意。

国家卫健委委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东北地区   北欧   祖父母   中国   意愿   友好   观念   物质   成本   人口数量   未来   孩子   政策   家庭   女性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