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背后的自我剖析

愤怒或生气是一种内在情绪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

引用《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中加思导师曾说过的话,就是“愤怒是次级情绪-我们用它来控制更深层的感受”。

愤怒背后的自我剖析

从昨天开始,情绪就有些不佳。

突然某一刻这样的想法又浮出脑海:我已经不再是为我自己而活。我得为了腹中胎儿吃好喝好休息好,我以后的生活和心里的重心也要向孩子倾斜,我可能会被要求,为了孩子如何如何,或者一切为了孩子,你吃什么苦都值得等等这样的话。不管是语言形式的,还是行动,还是表情,都可能会让我因为这个义务而觉得自己不再重要。

到了晚上,老公又去见他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一直等到10点都没有电话。我有点担心,给他打了过去,他说正好要出发了。11点20左右回来后,我问他为什么两个人吃个饭要这么久,他说同学从东北回来,对北京不熟悉,他那里也很远,所以路上就耗费了时间。我突然就有点无语。只是碍于身体的疲惫和困乏,就没再说什么。

早上起床,说着说着话题就引到了这里。我说:都30出头的男人了,不熟悉也可以约个地方打车过去啊,没必要把一个人累到不行啊。是好朋友的话,互相体谅着岂不更好?

说着说着话题又到了友情上。他说友情需要维护,高中同学中保持联系的目前就他一个了,所以很珍惜。

我说:“有的友情不是这样形式的维护,你不能太牺牲自己了,大家都舒舒服服的才最好。”

“人家对北京也不熟悉。”

其实此刻我内心理智的一角是很清楚,他说的也可以理解,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和朋友的处事方式不同,况且只是偶尔一次的相聚,只要他不觉得不舒服就可以了。

然而庞大的情绪逐渐填满了我的神经。

“你那么主动地,不嫌路途遥远地往人家那儿凑,谁知道人家怎么想?更何况,有时候友情的维系,不是吃一顿饭就维系得了的。现在很多人都是要看价值的,你对人家有价值,人家就愿意维护跟你的关系,要是没价值,理都懒得理你”。我知道自己此刻说得有些偏激或者说是“跑题”了,却偏偏还是要这么说。仿佛不说出来,就要爆炸似的。

“你那样的交朋友,只会朋友越来越少,真正的友情,是根本不会在乎这些的。”

我更生气了,冲他大吼。

他起床去洗漱了。

趁他不在旁边,我开始整理情绪。我为什么这么激动,放平时来说,这都芝麻大点小事,为什么今天就这么情绪化?

他来到了房间,叫我起床。

“哼,我才不是那样交友的人呢。可是我确确实实被这样伤过!”

“好吧好吧,我知道了~”他好声好气地安慰道。

上班路上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突然想到那本书里的另一句话:“愤怒和否认是拒绝、掩饰痛苦的好方法,但拒绝痛苦就是拒绝自己。”

我开始深挖原因。

今天的情绪肯定与昨天的情绪有关联,深究方知,我是因为自己的“价值”问题而愤怒,郁闷。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值”。

因为从小没跟爸妈姐弟们一起生活,当我长到七八岁(年纪记得不是特别清楚)要回到我家跟他们长期相处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这个家意味着什么。爹娘似乎只是喊一声就可以的称呼。等我长大后才知道,我那时候根本不曾知道“爹”、“娘”原来是含有“爱”的称呼。

奶奶说我要多干活儿才会让妈妈喜欢。我便用上比那个年纪还要多的眼力见儿和心眼儿去找活儿干,想像姐姐那样舒舒服服地趴床上看会儿书都不敢。

看到屋里攒放的蜂窝煤不太充足了,我便去屋外分几次搬来一些;看到院子里有落叶或其他垃圾,我便主动去打扫,沿着每一个墙角,打扫得仔仔细细......

在学校被门夹了手指,不敢跟家人说疼;切菜切到了手指,切得很深,也没有哭没有喊疼;生病了,也不知道说话;学校受了委屈,也不敢说;下雨了,我偏偏喜欢走在雨中淋雨,仿佛雨水可以冲洗内心的委屈或难以名状的心情;看到姐姐带着她的朋友来菜园,然后要一起去玩,我也想脱离菜园去玩一下,结果也不敢说;给妈妈按摩,累了也不敢直言,不知是为了听一句表扬还是为了什么;....

因为我一直不以为我有资格,我不知道我竟然也可以像她们那样(直到上了大学才真正明白,原来作为女儿也是可以那样的)。仿佛我就永远是个附属品,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我不值得他人想到我或者为我做什么,反而为了不知理由地“生存”,而去讨好......

愤怒背后的自我剖析

小时候学习成绩也一般,长相也不好看,性格更是如晒蔫的萝卜,一天天渐渐长大,越来越感觉到在我们几个姐弟们一起出现时,村里的人或者亲戚们(除了一些看着我长大的亲戚)也一样地会忽略我的存在,有的人会脱口而出地说我这孩子话真少。甚至连血脉相连的家人都会说:你话太少了,太内向了,不会吃香的,看你大姐二姐还有弟弟......

这样的现实,伴随我走了很多年,直到去年也仍在影响着我。

有一年姑姑家的哥哥来我家,哥哥说要加二姐的微信,没说加我的,而我就在旁边听着、看着;

有一年去姨妈家,姨妈家的二哥也要加微信,然而他只跟二姐和弟弟说(大姐的微信早已加过),我似乎仍然是个“雕像”或者空气般的存在;

好多次与姨妈家的大哥大嫂见面,她们只会一个劲地夸二姐漂亮大方又能说会道,总之赞美的词语赞不绝口;

大姐的领导也是好朋友来家里做客,我离开酒席很久都没人注意到我不在酒席上......

外界不断地给我注入那个“我不重要,我没有价值,我没有资格”的意识,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也潜意识中顺水推舟(已经习以为常),“是的,我就是这样没有价值,没有资格的一个人,你们这样对我也是很正常的”......

几年前一个高中同学来找我,我那时候混得也一般,很少去外面,基本都是宅在家里。她问得好多东西我也不知道。陪朋友玩了一天后,她回了老家,然后基本就没有再联系过我。

明白了愤怒的根源,清楚了我生气的原因:又一次陷入了之前的痛苦场景中。终极原因是我受不了自己这么没有价值。

虽然进入社会后,我不断地寻找和创造自己的价值,也在很多时候得到了认可,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成就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很充实的,只是偶尔也会因为未被治愈的伤口深处的涟漪泛起而疼痛一番。

如今面对几个月后将要临盆,然后就是想到有孩子后的未来不知要何去何从,不免会担忧,而担忧的背后,仍是对自己价值的怀疑。

但是我明白这是我从小注定要走的路,必须要克服的一座大山,我可以在半路受伤和疗伤,但是不可以放弃,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有一颗追求更好的决心,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愤怒背后的自我剖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愤怒   好朋友   菜园   酒席   姐弟   大姐   高中同学   情绪   痛苦   自我   友情   原因   资格   价值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