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高度”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高度”

最近老是会听到朋友抱怨说:“孩子不听话,养孩子太难了”。

而父母的态度往往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的高度,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多,父母的应对方法和态度也应有所不同,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果。


我们都会经常在商场看到这样的场景: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高度”

孩子站在某个心仪的玩具前面不肯走,甚至还会大哭大闹,父母怎么说都不行,批评、指责甚至恐吓、打骂都不管用。父母一般怎么办?

因为是公共场合,父母会考虑围观者的眼光、对他人的干扰的呢过,无奈之余,大多会选择妥协,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之后父母通常会说:“就这一次啊,下次不许这样了。

”孩子通常也会很乖巧地回答:“嗯,好的。”

表面上,孩子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也对父母的教育做出了承诺,但这事真的解决了吗?没有!

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孩子要——父母不给——孩子哭闹——父母妥协”,这一过程虽然在当时是有效果的,但孩子以后还会再犯,因为孩子会觉得只要哭闹了,就能达到目的,就能“威胁”到父母,让父母妥协。成功之后的承诺,孩子压根儿不会记得。正是由于父母的妥协行为的错误引导,孩子才尝到了“威胁父母”的甜头——这是一种变相的鼓励,会让孩子从此有恃无恐,“知己知彼”,父母则会“节节败退”,为自己错误的处理方式不停地买单

父母应该自身要坚定,做事要有标准,不能给孩子的错误行为开始的聚会。

搞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我就买个玩具吗,有什么错?为什么不给我买?爸爸妈妈别无理取闹了!我只是想要玩具!

这时候父母一定要站在“理”字上与孩子沟通,可以说“家里有这个玩具了,不能没有满足”“钱不够买不了”等。

纵是孩子哭闹,也不要妥协,父母可以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但也要有底线,要让孩子知道哭闹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这样只要有一次真正处理好,以后孩子就不会在犯同样的事了,父母也不会再伤脑筋了。

有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倾听者”

一个家长曾给我分享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天考试成绩出来后,一个平时学习很好的孩子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爸爸问他考试成绩怎么样,他说考了80分。

爸爸当时就火了:“你平时不是都考满分的吗?怎么成绩下滑这么快?说,你最近都干嘛去了?有没有玩游戏?又没有逃课?又没有······?”

面对突如其来的责备,孩子的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爸爸一看更生气了:“考这么点分你还委屈呢?哭什么哭!平时都是怎么教你的?······”。

孩子委屈地说:“这次题特别难,老师说全班最高分就是80多一点,我是第二高分。”

爸爸一听,立刻“哑火”了······

有多少家长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听到坏消息,负面情绪瞬间爆发,还没来得及听完,后续,手口并行,配合大脑就做出了简单粗暴的反应。

这就是因为不会倾听,用自己的轻率、粗暴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就算时候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大多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面对父母一次又一次地过分轻率、粗暴的行为孩子内心会受到伤害,有时候孩子为了减少或者躲避这种处罚,开始掩饰、隐藏、删减语言中重要信息,甚至撒谎。

伏尔泰曾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有时候保持善于“倾听”的态度,唠叨诗句,不如多听孩子一句,主动倾听,坏消息有时候也能及时发现,帮孩子及时应对和改变。学会倾听!听孩子讲得越多,了解的信息就越全面,就越能做到心里有数,也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孩子犯错应有的态度——批评教育要分开,再一再二不再三。

面对孩子犯错不听话,越是复杂的局面,越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引起孩子自我意识的反弹。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男孩,初中生,很爱玩电子游戏,很影响功课,甚至逃课,父母非常着急,问我该怎么办?


首先要说理

通过我的调查发现,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其实还可以,但本人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的预见性不足,也有可能就像跑出去玩电子游戏。我建议父母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一定要有足够耐心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清楚地告诉孩子这样持续的后果,还要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这样的做法是不当的。切忌大发雷霆,打骂孩子。“说理是对待孩子真正的办法”


重返要约定

这个孩子后来经不住诱惑,逮到机会,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了。这时父母还和风细雨地对待吗?

肯定不行!父母应该严厉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要和他月底女一个方案,并要求他保证,如果再犯,他将接受怎样的惩罚。当然惩罚的方式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如做家务有意义且不伤害孩子的方式,同时附磨具也要承诺,不会对孩子大发雷霆,打骂孩子。

其实,孩子比大人更讲义气。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基本不会在犯,及时想玩,也会跟父母事先打招呼。

再犯就要惩罚

孩子毕竟是孩子。成年人尚且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孩子当然也不可避免。后来,他又逃课去玩游戏了!这时父母该怎么办?两个方法,很简单,一是保持沉默,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都知道了,告诉他保留采取惩罚措施的权利,但当下还不打算执行;二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行承诺,接受惩罚,并再次保证,如果在犯该怎么办。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不要对孩子大发雷霆,打骂孩子。

其实面对任何教育问题,只要态度和认识到位,这个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正确的态度才会对孩子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如果你在面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咨询。可以直接私信我。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高度”

加油!一起出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态度   父母   孩子   大发雷霆   轻率   电子游戏   粗暴   委屈   平时   情绪   高度   爸爸   错误   玩具   方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