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孩子,凭这一点当上班干部,就问你服不服?

自恋的孩子,凭这一点当上班干部,就问你服不服?

(图文无关,图片已获授权)


导读:

l 自恋除了有消极影响之外,它也跟一些积极结果有关,比如领导力。

l 研究显示,自恋的儿童更有可能当选为领导者。

l 自恋型儿童作为领导者的表现,似乎没有比其他儿童好。


01 什么是自恋?


自恋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往往同时具备非常消极的特征和非常积极的特征。


一方面,自恋者是自负和傲慢的,他们觉得自己有特权,对别人缺乏同情心。此外,他们可能非常嫉妒和嫉羡,会剥削和利用别人。即使是受到轻微的批评,他们也会产生敌意和攻击性(这叫做“自恋式的暴怒”)。


事实上,一些学者认为,自恋的核心是对抗性。对抗性可是合群性的反面。根据DSM-5【译者注:DSM-5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解释,对抗性行为“使个人与其他人产生矛盾”。这些对抗性特征可能包括自大和自负、认为自己应该有权力、操纵性、冷酷无情、欺骗性、敌意、缺乏同情心和普遍不遵守规则。


另一方面,自恋者也会得到好评。一些自恋者受到爱戴和钦佩,因为他们常常表现得自信、迷人和有魅力。而且自恋者往往很受欢迎(尽管他们可能不会一直受欢迎)。


此外,许多自恋者是成功人士。例如,研究表明,富人、成功的艺术家和高薪的CEO更有可能是自恋者。研究表明,即使是美国总统,“与普通人相比,也表现出较高的浮夸性自恋水平”,而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总统的浮夸性自恋一直在上升。”


布鲁梅尔曼等人最近发表在3月份的《心理科学》的一项研究,更详细指出了自恋和领导力之间的关联。例如,这种关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成年期、青少年期,还是早在儿童期就出现了?与自恋程度低的儿童相比,如果自恋程度高的儿童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那么他们是否能发挥更好的领导作用?


02 自恋和领导力研究的参与者和方法


在布鲁梅尔曼等人的研究中,参与者是荷兰的107名儿童,他们年龄在7-14岁之间; 97%是荷兰人;女孩占54%。所有参与者分为几个小组,随机指定一位儿童作为小组组长。要求各组完成一项任务。在此项任务中,每位小组成员得到不同的信息,他们要分享各自获得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小组要完成的任务是:在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最适合当警官的人。每个孩子都得到关于这三个人的不同信息。他们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共享他们各自所获得的信息。如果他们能够成功交换信息,小组就能成功得出结论:第三位候选人最适合这份工作。因为与其他候选人相比,第三位候选人具有更多的积极属性(例如,快速记住面孔和细节),而不是消极属性(例如,懒惰和软弱)。


研究所使用的测量方式是:


使用10个条目的《儿童自恋量表》来评估自恋水平,此量表的条目包括 "像我这样的孩子应该得到额外的东西 "和 "我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等。


通过要求儿童提名谁是小组中真正的领导者,以此来测量领导力。注意,领导者的定义是 “决定一个团体做什么的人,发号施令的人”。本研究还评估了领导者的权威、领导者的有效性和未来领导者的偏好。


为了确定领导者在团体中的实际作用,两名研究生观看了团体讨论和儿童领导行为的视频录像,然后他们对领导力不同方面的相关行为进行了编码,如指导、监督、计划和解决问题。


03 研究结果:自恋和领导力的关系


根据同龄人的评价,相对自恋的儿童更有可能成为小组中真正的领导者。此外,当相对自恋的儿童获得领导者职位时,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就是好的领导者的观点。


然而,自恋型儿童作为领导者的实际作用,与非自恋型领导者没有明显的区别。具体来说,在表现出多少领导行为、追随者对他们的看法有多积极以及他们的团体表现如何等方面,自恋型领导者与非自恋型领导者没有区别。


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为什么自恋的孩子更有可能当选为领导者?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自我欺骗”。当人们比较少自我怀疑时,他们会更容易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自恋的孩子认为自己很特别、比其他人都优秀,所以他们比较容易说服别人相信自己就是优秀的领导者


另一个解释是自恋和个体性之间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自恋可以被定义为对抗性和个体性人格特征的融合:自信、自负、果断和雄心勃勃。 【译者注:个体性指的是与个人有关的属性,如坚持己见、果断和能力。】


本研究发现:个体性与成功追求个人目标和实现预期结果相关。在本研究中,个体性特征在自恋和自恋者对他们作为领导者的功能的看法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因此,“个体性特征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自恋水平较高的儿童更容易把自己看作领导者”。此研究作者指出,这是 “建立领导身份的一个重要步骤”。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和改写。)

作者:Arash Emamzadeh

翻译:唐诗

编辑: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Are Narcissistic Children More Likely to Become Leaders?》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孩子   体性   这一点   浮夸   参与者   候选人   领导者   消极   班干部   团体   特征   小组   作用   领导   儿童   对抗性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