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自助书里的成功经验,终究不是我的菜?


为什么心理自助书里的成功经验,终究不是我的菜?


在心理咨询室里,有些来访者会问咨询师:


你能给我推荐我几本书吗?


焦虑的人希望在书里找到放松下来的方法,抑郁的人想要知道别人可以那么快乐的原因,情感受挫的人想要知道建立亲密关系的诀窍……


痛苦烦恼的时间漫长而难熬,焦头烂额或者茫然无助的人,都希望借鉴他人成功的范例,帮助自己脱离苦海,抖落生活这袭华美长袍上密密麻麻的虱子。


所以,当看到一本书的封面写着“一本引导读者自我解决心理困惑、永葆快乐和幸福的书”、“管理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管理”“如何成为一个抗压的人”,似乎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已经在眼前招手了。


只不过,当我们满怀希望地阅读后,在感觉作者说得挺有道理的同时,可能总会觉得自己的收获距离封面上的那些承诺还很遥远。


为什么阅读心理自助书终究不是很有用?


原因1:自助书是帮助作者的,而非帮助读者的


因为自助书大体上都是在讲述:作者在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用的方法。尽管这类书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形式,但作者通常很会讲故事,书中涉及大量的轶事和例子、明确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引人入胜的具体活动。


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她现在惊人的成功,或明或暗的透露出一个意思:如果你跟随他们的步伐,做他们所做的事情,你也能享受类似的辉煌。


可是,对作者有帮助的那些方法,对你也会有帮助吗?


如果你认为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适合你,那你就试试,说不定就成功了呢。但如果不成功,那不妨考虑一下:可能它们本来就不是你的菜。


从别人那里借鉴的东西,永远只能是一个参考。无论是成功的生活秘诀还是轻松的减压活动,那都是别人的


小兔子系列之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兔妈妈觉得做饭是一件重复又无聊的烦心事,而小兔子却认为那是最神奇的创作活动。对于9岁小兔子来说,在写作业碰到挫折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跑去厨房捣鼓一顿饭菜出来,他就神清气爽成就感爆棚了。


对于兔妈妈来说,听那些惆怅的忧伤的缠绵的老歌,是抚慰心灵的莫大享受;而对小兔子来说,那是折磨人的噪音:“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原因2:“心理”在内,书籍在外


心理自助书籍最大的缺陷,就是:书籍只是单方面讲述了作者的想法和做法,而没有人从你内心的角度去了解你的世界


如果你有问题,那你的问题是个人化的,是带有你个人独特内心体验的问题。不同的人当然可以在生活中经历同样的事情,但同样的事情对每个人的影响和带来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次独特而神奇的冒险。即使我们有亲密的家人好友,即使我们有心心相印的爱人伴侣,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还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内在世界


家人密友,爱人情侣,不管有多亲密多了解你,都在我们的内在世界之外。同样,你也在他们的内在世界之外。同样,自助书籍也在你的内在世界之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内在体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生命中的问题也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解决的方法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有时候差异可能很细微,有时候差异可能是巨大的。不管怎么样,差异就是差异。


结论


我并不是叫你抛弃自助书籍。如果你的生活不顺心,读一些鼓舞人心和指导性的材料可能会有帮助。至少你能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独的。至少别人的努力和成功能让你保留希望。重要的是要记住:


如果别人的方法对你不起作用,可能只是因为它们就是“别人的”方法,而不是你的方法。


所以,如果自助书籍没有帮到你,你可以换个方式帮助自己,从“向外寻求”转为“向内寻求”


在跑步、冥想、与他人的讨论中,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和关注内在体验的心理咨询师一起讨论,让自己对内在世界有更多的觉察。


你的内心自有一套运作的机制,它可以创造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解决方案。而来自外界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原材料。如果你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那么有可能是在内部运作的机制出了问题。例如,可能某些环节“搭错线”了。一旦你觉察到原因所在,解决的方案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小兔子系列之“搭错线”的故事


兔妈妈一直为她的“低美商”烦恼:无论去到哪个服装品牌店,她千挑万选之后买下来的那件衣服,总是最不适合她的。为此,她去做了色彩诊断风格诊断,还看了许多时尚杂志,研读了许多穿衣打扮的自助书籍,但是她的衣着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别扭和不协调。


后来,她跟咨询师讨论了这件事时,在自由联想中发现:


她小时候家里穷,没穿过漂亮衣服,非常羡慕女同学穿的蕾丝、小碎花和束腰带的裙子。那是她多么想要而又得不到的衣服。


当长大后的她站在一排服装面前时,她的眼睛看中的是适合自己现在年龄身份的款型颜色,而她的心灵看中的是6岁的小女孩最想要的蕾丝和小碎花。


就这样,过去与当下的融合,意识与无意识的交汇,让她在挑选衣服时总是重复一些诡异的不协调。


当领悟到这一点时,她释然了。原来她不是没品味低美商,原来她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满足童年的愿望而已。知道这一点之后,再去挑衣服时她会思考:这是现在的我想要的,还是6岁的我想要的?


现在,她能为自己选出得体的职业装,同时也给自己买了一堆蕾丝和小碎花的家居服。她终于能够用一种比较现实的方式去满足童年未竟的愿望了,也不再有“低美商”的困扰了。


自助书籍提供了有趣的故事,提供了作者们穿越自己的生命低谷、登上人生巅峰的方案。他们的努力和尝试让我们看到“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只有愿意去看看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你也能创造出自己新的 "可能"。


作者:唐诗

编辑: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心理   美商   这一点   碎花   蕾丝   与众不同   公众   差异   内心   衣服   原因   书籍   方法   作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