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确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我是一名材料学的博士,毕业以后也依然在做材料方向的研究,今天看到有的网友提到了材料,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材料的确是人类进步的基石,甚至人类的历史都是以材料划分的,比如石器、青铜、铁器,目前的电子信息时代,本质上是硅时代,未来会是以电光材料为基础的光子时代,只不过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看见。

材料学科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交叉学科,有非常前沿的,但对于历史发展的角度,材料不能停留在实验室,必须“材要有用”,也就是要产业化,并且能够嵌入到产业链中。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新材料的研究还是依靠高校、科学院等院所,但是院所目前的评价体系还是以文章为代表的成果性评价,几乎所有老师为了职称不得不投入发文章、高影响因子这样的内卷,以至于十几年前一篇science或者nature这样的顶刊基本可以锁定院士,但现在是不够的。

另一个问题是材料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地位是非常被动的,只要下游不应用,上游的创新发展是受限的。所以国家层面,一定要解决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保留精华前沿的前提下,指挥大部分科研往真正成为生产力的方向发展;另外整合产业链,通过政策或者科研项目等手段,鼓励新材料的尝试及应用,形成良好循环。

最后对于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我想说的是,材料在理工科里是非常有趣的学科,你不是只接触虚拟的代码,而是实实在在的材料,并且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他进行探索。学材料,大概率不会有996,不会35岁危机,反而是越老越吃香。

我就是在学材料,准备回国继续深造搞电池…不过国内真的应该好好提升一下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待遇了(虽然国外生化环材也是天坑,工资也不算高),至少得确保科研实习生能吃得饱饭吧,当金融领域的实习生拿的实习工资比基层研究员的基础工资都高的时候,科研真的只能靠情怀了。当然真正的科研工作者都是有情怀驱动的,但是好歹要让别人吃得饱饭不是?

另外,我看有人再说生化材的问题,我昨天刚好看到这个问题的讨论,目前这四个领域之所以成为冷门一方面是需要实验,最近爆出的高校教授打假大多数在这几个专业,就是实验数据失真,灌水的严重程度可能超过很多人想象,劣币驱逐良币比其他学科或许更严重,因为有的实验无法复现,所以这几个专业的可操作性特别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到处都充斥着捞快钱,学生想做东西辛辛苦苦干几年说不定不如人家几周水的成果,这就是目前为止高校生化材学术圈最恶劣的事情。

那些愿意沉下心来做研究的前辈大多数人已经退休,目前这些领域的高校之严重或许早已经千疮百孔,其他学科未知,但生化环材之所以那么令人诟病不是一定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毕竟要说工作难有的是冷门专业何何这几个专业频繁出现,或许这就是根,说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但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在工作的,在深造的,环境都很恶劣。

我看见有人说觉醒年代,是啊,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但历史终将螺旋向上升,愿种花家的每一只兔子都能有实现兔子梦想的一天。达瓦里氏,应该相信曙光在不远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材料   院所   冷门   基石   产业链   实习生   新材料   生化   恶劣   学科   科研   工资   领域   高校   历史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