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之南阳是不是南阳?!

《三国志第六、黄忠》记载“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这里的南阳即宛县。黄忠已经确认为宛县人,黄忠故里在南阳宛城区新店乡。那么,请问某些襄阳人士,诸葛亮自言“躬耕于南阳”,怎么就非得是襄阳城西“南阳郡”,而不能是南阳郡首所在之宛城?

“亮生于琅琊,迁居南阳,官于西蜀”。《琅琊郡全裔堂诸葛氏宗谱》 说明诸葛亮迁居南阳是事实。

荆州博物馆(太晖观)中藏碑 《汉诸葛武侯像》石刻碑文: “武侯琅玡人,迁于宛,隐居躬耕。后刘先主三雇,始出佐之,收江南,并西蜀,而成帝业。平生勤慎忠贞,精巧过人,实千古人龙也”。石刻碑文说明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之南阳,即指宛!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侯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蜀国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蜀国)故将如黄权等先已在宛,其他族当多相依,故南阳有侯祠所谓诸葛庵者,意亦道陌私祭之类。”

蜀汉末年,蜀故将黄权就率族人在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祭祀武侯,晋代卧龙岗上已形成祭拜诸葛亮的祠庙,距今1700多年了。《水经注·卷三十一》: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山南有魏车骑 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 吏所树者也。

可知南阳卧龙岗有“诸葛庵”的历史,可上溯至魏晋时期。南阳武侯祠是全国武侯祠堂中唯一被称为“诸葛庵”“诸葛亮庵”或“诸葛庐”的祠庙。历代经过修葺、重建、增建,由当年诸葛亮居住的草庐逐步发展为占地200余亩,融古建、园林于一体的宏大建筑群。今日南阳武侯祠的规模、格局基本上是清康熙五十一年扩建后奠定的。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来看看襄阳隆中。习凿齿想要“亮家于南阳邓县之隆中”成立,就必须推翻诸葛亮自己“躬耕于南阳”的叙述;还要推翻《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和他自己“汉水以北为南阳郡,汉水以南为南郡”的说法。至于现在襄阳隆中,最多也只能是后世之人景仰诸葛亮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罢了!这是因为公元189年刘表迁欧庙于汉江边,在欧庙原址建襄阳城,是为襄阳郡置郡守。而据襄阳城不过20里的今襄阳隆中,如果非要说是属于南阳郡邓县,那岂不是卧榻之侧容他人酣睡?!而公元197年诸葛玄带诸葛亮兄弟到襄阳投刘表时,且不说刘表心胸狭隘,就算他宽容,也不可能容得孔明兄弟住在襄阳郡守附近的南阳郡领土上。更何况在诸葛玄死后,刘表更不可能容得下名气在外的诸葛亮在他郡首附近他郡领土上谈论世事、自比管仲乐毅、吟唱“梁父吟”!更不可能的是,“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献计:“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是什么意思?且不说刘备能不能到得了“隆中”,这草庐对是让刘备杀刘表,夺荆州谋反啊。诸葛亮和刘备在襄阳刘表眼皮下面策划谋反,不怕杀头吗?

关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之南阳是不是南阳?!

至于上图被人动了手脚的地理考证的南阳郡范围,只能算是以讹传讹了(其中也包括谭其骧修改后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极不可信。

如果不置气、客观来说,南阳和襄阳是同属南阳盆地的两座历史名城,距离相对也比较近,风俗方言都基本相同,襄阳也说的河南话,两地民间交往频繁!那么可以想见,历史上很多两城的著名人物也免不了会两地流动!就诸葛亮而言,你不能以在襄阳生活过,就否定他在南阳生活过!我比较反感的是,什么都想争、还要反污蔑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上自述躬耕于南阳,你就得赶快跳出来,拼了老命证明他没在南阳躬耕过,什么都是襄阳的!这就是典型的地方利己主义在作祟!

长期以来,我们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隐忍,被襄阳某些人当做软弱,最终造成这种李鬼打假李逵的局面。现在,我们民间要扛起这个责任,来保卫我们南阳的历史不被人污蔑!更是对子孙后代有所交待。希望热爱家乡的老乡们呼吁更多人来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正名!如若不然,我们以后该将如何回答子孙手指资料上所标注的“躬耕于南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南阳   水经注   多相   晋书   汉水   襄阳   邓县   卧龙   荆州   草庐   郡守   蜀国   碑文   诸葛   将军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