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在刚刚结束的“ 2021 自闭谱系障碍跨学科国际高峰论坛”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主管康复治疗师、济宁医学院讲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张倩老师,带来了名为《班级制管理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介绍了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干预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以下为医佰康根据演讲内容进行的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分享班级制管理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当中的应用。


本次分享将从以下这 3 个方面进行:



一对一个训是现在孤独症儿童最主要的康复教育模式,在孤独症孩子教育初期这些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孩子之间协作性比较差,这对孤独症孩子学习、互相协作是非常不利的。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的诞生就是为了可以解决这些个训课无协作的不足,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为达成制定目标而构建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以班为单位的班级制教学,这种班级制教学模式对孤独症孩子康复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同时,以班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对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教学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中探索出的一种比较符合现状的教育模式。

什么是班级制管理

班级制管理是我们现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当一对一个训化教育训练不能满足孤独症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教学模式,它能根据孩子差异进行分层教育。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一般,一个班级中会有
2-3 名康复治疗师组成了一个基本教育工作单元,以固定教室、固定老师、固定学生,来完成日常教学训练。 3 名康复治疗师对 10 个学生,在之前的个训教学当中,治疗师已经充分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包括认知、社交、感统、精细、音乐等各个领域的情况,在分班时尽量让这 10 个孩子无论从发展情况和年龄都能接近同质,当然也允许有个别差异。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在训练周期内, 10 个孩子由 3 个老师固定上课,那么不管是认知、感统,还是精细小肌肉、社交等所有表现, 3 个老师都能够了如指掌。在班级设定上分 ABCDE 班,以一对一训练和小组课为主。



一般情况下,A 班不再安排一对一个训,全部采用小组课教学模式,随着孩子各项能力的提升,慢慢由E向A班靠拢,最后达到融合教育班级的标准。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这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训课老师好找,集体课老师难觅”,班级制老师必须全面掌握感统、认知、言语、游戏、音乐等各种知识来训练帮助孩子的能力发展。

班级制管理模式的应用

首先是对班级环境的空间设置,也就是教室的空间分割。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其次是班级常规的制定。


比如上课点名、课堂安坐、保持安静等这些常规则的建立。


比如E班的规则就是学会安坐、能有眼神对视即可,而A班的规则可能就是需要参与分享、轮流、等待、游戏互动等等。



在上课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有很多问题行为,我们要知道哪些问题行为是需要先行处理,哪些是可以课后再处理的,这也是非常考验老师能力的。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制定班级常规管理的流程:


1、对班级现状进行调查来获取孩子的重要信息。比如“孩子现状、发展年龄、有无问题行为、感知觉是否正常、是否有刻板行为,强化物是什么”等等。


2、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班级的常规原则和内容。(E班有E班的规则,A班有A班的秩序)


3、上课过程中的应急策略。包括预防策略,支持策略和纠正策略等。


4、形成书面计划。


以这个半日作息时间表为例。


现在的训练还是以密集式教学为主,从孩子起床,就要开始进行训练,包括分别进行个训课,然后集体喝水集体如厕,之后上感统课、认知课、音乐课、情景课等等,用结构化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节课该上什么,通过视觉提示让他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接下来聊聊班级师资管理。


1、主要担任个别化教学,包括个训、小团课、集体课;

2、对所有孩子进行评量;

3、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4、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5、评估与修正;

6、集体备课、个案讨论、业务学习等。


本节课的主要负责人,活动设计,教材,教具,教学时段调控,示范观察儿童反应,给予分别的强化、辅助。


维持教学秩序,协助教学,处理偶发事件,根据儿童上课时情况给予辅助。


教学管理流程

首先进行康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班,拟定 IEP,然后设定教学活动,并实施教学,最后实际情况评量修订教学。


1、评估评定方面现在通常会采用 PEP-3、语言发育迟缓 S-S 法和 VB-MAPP 评估。

全面评估孩子在 16 个技能领域,170 个里程碑的能力,包括“提要求、命名、听觉反应、视觉配对、游戏、社交水平、仿说、语音及模仿”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2、8 大领域的评估分别是感知觉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和行为。


3、此外,音乐能力测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评估孩子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过程中的情绪、会不会使用乐器、能不能按节奏拍手、会不会按节奏跺脚,能不能去模仿这些动作、能不能跟随音乐进行自由的律动等等。


4、最后就是对所有孩子进行IEP目标统整,进行阶段计划、月计划和单元主题的制定。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比如,“我爱我家”这个单元主题中: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能力较弱或年纪较小的班级,关于这个主题的教学主要是“认识我、认识五官”等等;能力较强或年纪较大的班级,则是“五官的作用、正确贴五官”等等。

班级制管理教学只是“纲要”般的存在,它需要与常规类康复教育项目手段搭配进行训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班级制管理在孤独症儿童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需要切实根据学生能力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康复手段,与“班级制管理教学”相结合,这样对孤独症孩子教育康复才会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孤独症   班级   儿童   谱系   认知   常规   日常   集体   规则   策略   能力   老师   模式   孩子   计划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