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指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


每个人都有动机,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动机的形式不一样、动机的层级不一样。


比如有的孩子动机比较原始, 还处于食物动机阶段, 有的孩子动机级别较高,已达到自我动机和关注他人动机。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不管孩子动机停留在哪个层级上,孩子都有自己动机的,所以需要家长特别细心去寻找孩子的动机。


动机对儿童个体行为有着激发、引导和激励的功能,在儿童成长及早期干预的康复训练上,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施因素。


把握好正确关键的动机,就可以让孩子的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进入今天的正题,关键动机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起到什么作用呢?


孤独症孩子动机差,因为孩子很少经历成功,让他们变得消极,于是他们会通过发脾气来逃避要求,也会从行动上孤立自己,比如他们看不见或听不到,眼神不接触等。


那么在前期,作为康复师或家长的我们就应该给自己一个要求,写下孩子喜欢的20个强化物,还可以将这些强化物分组,用于不同的训练项目上,这样也不会乱套。


另外,孩子想先完成简单的事,对于难的事却迟迟不愿动手,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无论在特殊教育领域还是普通教育领域,我们都应该遵循并牢记这个原则。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举个关于动机反面例子吧。


孩子想画画,求老师打开水彩笔盒,老师却不愿意,以“现在不是画画时间”拒绝。


紧接着,老师拿出一沓识读卡片开始让孩子开始训练。


这时孩子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在卡片上,在老师的不断地督促下,情绪愈发不佳的孩子最终哭闹着拒绝识读卡片。


我们非常理解,老师和家长们恨不得把每天每分每秒都给孩子设计成精致的干预课程。


但是,有时候孩子自发的学习动机更重要。


这些自发学习的动机由孩子发起,兴趣使然,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差,有些效果甚至会好于设计好的课程。


这时候我们应该坚持原本的教案吗?


当然不,我们需要灵活应变,抓住这些机会变为促进孩子发展的训练项目。

还是刚刚那个画画的例子。


老师的拒绝行为不仅打击了孩子的社交意愿,从而错失了绝佳的教育机会,同时也亲自制造了孩子的情绪问题,最终导致训练无法顺利进行。


如果老师当时接受了孩子的请求,帮助其打开彩笔盒,结果会如何呢?


老师边打开彩笔盒边询问孩子要画什么,画在哪里,并带着孩子一起找白纸,根据孩子画画的意图和画的内容来重新构思一节训练课程;


亦或是将孩子的成品和原本的识读卡片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一节全新的训练课程,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那么这样的干预效果一定不会差。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这都是后话,有点“事后诸葛亮”了。


事件发生的当下,所有人都会有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当事件发生的当下普遍并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他们的选择没有意义,大人安排的项目才有意义;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跟着大人的意愿走。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意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在制定训练项目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才会取得效果。

这时,有人就会问了,那我们就是完全顺着孩子的意愿来做事?


当然不是。


虽然我们主张孩子们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训练,但有些事,就算孩子不喜欢、不愿意,也必须让他们要去做。



当然不能。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每当要求孩子做这些事时,他会反抗、会拖延、会假装没听见,那就出现了逃避任务的问题行为,这时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是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不要有任何反应,只坚持让孩子完成任务,下达“死命令”。


不愿意做就陪着他做;不会做就辅助他完成。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最后是孩子独立完成的还是大人辅助完成的,也不管最后是仅完成几步还是所有步骤,只要完成了就给予孩子一定的强化物奖励。


每天坚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这些指令必须执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

在平时生活里,在跟随中寻找机会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众所周知,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是孤独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之二,没有这俩也就不是自闭症了。


因此想彻底消灭该核心症状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强行消灭的做法是危险和愚蠢的,只会让自闭症孩子永远封闭在自己的空间而拒绝学习和成长,更何况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并非绝对一无是处,在耐心的跟随中或许能发掘教育机会。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再举个例子吧。


有个孤独症孩子,非常迷恋各种交通工具,他的玩法是典型的孤独症孩子玩法——将所有的玩具车排列成直线。


父母并没有强行改变他的兴趣,反而带他去各种商店搜集各种汽车模型,带他坐地铁、火车、轮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所有跟交通有关的路牌标示、购票流程、交通法规、基本沟通问路方式,还学会了查看地图,最终学会了独立出行。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虽然不是所有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都蕴藏着教育契机,也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跟随,但若有一双慧眼,是肯定能够发现机会的。


有一点需要注意:跟随一定要在ABA的框架下进行,否则会强化一些问题行为。

接下来,介绍一些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动机的方法:









「关键动机」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在孩子们的“动机”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谨记,“先寻找再建立,无先后可并存”。


孤独症孩子首先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我们在安排训练项目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孤独症   自闭症   动机   儿童   彩笔   层级   意愿   大人   兴趣   效果   关键   老师   课程   孩子   机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