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显著的特征,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跟他人社交的意义,无法形成互动,从而阻碍了孩子融入校园、融入社会的进程。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用什么样是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互动沟通呢?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在和孤独症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成人和同龄伙伴(需要接受一些成人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调整自己的互动方式,才能增进和保持与孤独症儿童之间的社交——沟通。


有人发现,熟悉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相比于不熟悉儿童的专家,明显更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和孤独症儿童保持互动。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有一项研究分析了影响正面社交——沟通互动的各项因素,结果表明,熟悉儿童的成人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互动方式,去适应儿童的行为和回应模式。


这些调整方式包括句法简化、重复以及夸张的非语言线索,也包括借用儿童当时所处环境中的物品、活动和事件。


通过这种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增进儿童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交动态的参与程度。

和儿童保持亲近的距离

当我们和孤独症儿童保持亲近距离的时候,就容易形成最有效的互动。


成人要蹲着或者坐着,和儿童保持视线持平的高度。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孤独症儿童容易受惊,所以要温柔地接近他们,不出声地观察一下,然后发出互动信息。

建立起共同关注

当存在一个具体参照物的时候,更容易分享关注。


当儿童的注意力没有集中过来的时候,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儿童是分心了,还是不理解此刻发生的事情?


如果儿童没有理解此刻互动信息背后的含义,或者不理解在此情景发生的事情,就需要对互动信息进一步澄清和(或)简化。


要设法让儿童当时处于表现最好的状态,然后来帮助他。


要记住对人、物品或者动作的分享注意,比空洞的眼神注视更重要。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如下做法有助于建立起共同注意:


(1)不出声地指向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2)把住儿童的手指,指向一个参照物(采取肢体提示)。

(3)在用来指物的手指上,带上一个突出的线索(比如一条带子)。

(4)采用一个可以预测的短语,来获取儿童的注意力(比如,“×××,看这里”)。

(5)轻轻地碰碰儿童,等一等。

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

成人的语言复杂程度要和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对应。


简单的、并且和活动相关联的语言能够降低儿童的语言处理负担,有助于理解。


另外,要把语言和具体的参照物配合使用,以增进儿童的理解。


相关的物品、照片、图片,或者书面信息,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有关过去或未来的事件。


在熟悉的活动中,采用熟悉的信息,能够增进适宜的互动。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研究表明,成人语言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理解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复杂的语言会导致鹦鹉学舌式的言语模仿,造成儿童难以对语言做出回应。因此,语法简单的句子,相比于复杂的句子,能够让儿童做出更好的回应。


比如,采用“猫在___?”这样的填空式问句,比正式的问句“哪儿有一只猫?”更能够得到儿童正确的回应。


简化语言的方式包括:


(1)用简单的句子,而不要用语法复杂的句子。

(2)用语法正确的短语和句子。

(3)语言信息要具体。

(4)语言要和进行中的活动相结合。

(5)在相似的情形下,采用熟悉的短语。

(6)把互动信息和具体的参照物相配合。

按需采用AAC沟通支持系统

在国内一般又把它叫做辅助沟通系统。它帮助那些无法使用自然言语进行交流的个体实现其交流需求。


一般来讲,AAC可以看做是任何可补偿、改善或替代自然言语表达或书写表达的方式,根据个体的情况,可以是永久性的或暂时性的。


我们在和孤独症儿童之间进行沟通时,要运用和儿童一致的语言系统。


如果儿童是用手势沟通的,那么我们就要把非言语的手势线索作为互动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如果儿童能够说话,那么成人就必须用多种非言语线索来配合言语使用,以增进理解。


如果儿童使用的是手语,那么成人就要采用综合沟通法(手势加口头语言)。


如果儿童用沟通板或者其他辅助沟通设备,我们就要随时给他们示范这些沟通系统的使用方式。

采用更明确的非言语沟通线索

成人在和孤独症儿童的互动过程中,应该让各种细微的交谈元素更加明确。


交谈过程中的非言语元素包括语调、面部表情、手势、情绪和节奏。


把这些非言语元素加以凸显,可以使言语信息更加明确,有助于儿童领会语言含义。


这种互动过程的特点可以用“慢镜头录像”来形容。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有些孤独症儿童更容易对成人戏剧性的表达做出回应,对夸张的社交动态更容易理解。


有的儿童更容易对语调缓慢的、平静的、并且说话方式高度可预测的互动对象做出反应。


不论哪种情况,互动信息的清晰度和节奏是辅助理解的关键要素。


总的来说,用慢镜头录像式地表达互动信息,包括以下做法:


(1)放缓节奏。

(2)带有旋律感的语调。

(3)戏剧性的脸部表情。

(4)夸张的手势。

(5)生动活泼。

(6)配合音效。

(7)在时间和空间上设置非言语线索。

(8)运用停顿。

给儿童充足的时间做出回应

孤独症儿童通常在对场景信息、社会交往线索、言语和非言语互动信息背后的潜在意义进行整合处理方面存在着困难。


沟通同伴在发出沟通信息之后,要采用适当的停顿,来帮助孤独症儿童区领会信息的含义。


在对话过程中做出静默的停顿,也是儿童发起沟通的一个机会。


另外,一个沟通信息的多次重复,特别是采用同义反复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并难以接受。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采用韵律化的语言

对很多孤独症儿童来说,在对话中采取韵律化的语言,并适当加以重复,能够帮助他们参与到社会互动中来。


韵律化的语言包括数数、背诵和音乐,可以按如下方式来运用使儿童平静,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比如,在儿童感到焦虑的时候,唱一首熟悉的歌曲或者重复熟悉的话语)。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1)标记儿童不喜欢的活动时间长度(比如,在儿童刷牙的时候,唱一首字母歌)。

(2)标记儿童活动转换的时间(比如,用数到10的方式来度量儿童换衣服的时间)。

(3)和简单的社交游戏相结合(比如,在挠痒痒的时候)。

(4)作为传统社交游戏的一部分(比如,在小宝宝儿歌游戏中)。

(5)增加儿童对游戏的参与程度(比如,唱“我们就是这样搭积木的”)。

(6)和任何包含重复步骤的游戏相结合(比如,在捉迷藏的时候,用“____在那里?____在哪里?我在这里!”这样的歌来配合)。

充当"译员"辅助儿童进互动

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和同龄伙伴进行的社交一沟通互动,在频率和复杂性方面都明显低于和成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孤独症儿童较少主动发起互动,而且互动方式也更容易刻板。


在非结构化的自然场景下,同伴互动和自发性的沟通行为就明显减少。


研究表明,成人互动的可预测性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沟通的有效性,而同龄伙伴一般不太能够去适应孤独症儿童的沟通方式。


所以,针对提升同龄伙伴关系的干预方式,就包含同伴调解过程(即对同伴加以适当培训)和示范过程(即对孤独症儿童做一些提示性的示范)。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对同伴加以培训


研究表明,对同伴进行适当的培训,可以增进孤独症儿童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互动。同伴在发起模式、维持和对孤独症儿童的回应方面做出调整,可以使得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加顺畅。


对同伴的培训重点在于让他们理解孤独症儿童的沟通尝试、提高他们发起并维持互动、对孤独症儿童做出回应的能力。


要鼓励同伴去友起并保持和儿童之间的互动,并教他们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


这些培训可以在“同伴一孤独症儿童”之间的活动展开之前,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来进行,也可以在活动中通过示范来进行。


通过对同伴进行培训,虽然在主动发起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在他们对同伴互动行为的回应上、持续性上都有明显的改善。


成人的示范可以给同伴更加明确的支持,让他们知道该如何与孤独症儿童互动,具体可以采取行为示范和言语指导的方法。


示范是比较容易做的,这时候成人以一个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出现。


当同伴几乎没有得到儿童的反馈时,成人应该对同伴的发起行为加以持续化的强化。


最终的目标是双方儿童都觉得快乐而有益的社交——沟通互动越来越多。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示范和提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示范和提示,也有助于他们的同伴互动更加顺畅。


当给儿童做示范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非常明确成人所承担的角色。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互动与成人示范给儿童如何互动,是需要做出清晰划分的两件事。


比如,当成人面对面地提醒儿童给同伴发出一个沟通信息的时候,儿童通常会重复这个信息给成人,而不是给同伴。


相反,如果成人站在儿童身后,用明确的非言语线索让儿童知道“我是来帮助你的”,然后用言语提示儿童向同伴发出信息,这样儿童更容易理解他应该向谁来发出信息。


对于语言能力更好的儿童,成人可以采取一边解释同伴的行为,一边做出示范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同伴的社交——沟通行为,扩展他们的沟通能力。

这些社会交往的支持方式可以作为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能够提升儿童对社交——沟通互动的理解能力、融入程度和参与程度。


我们对沟通方式所做的一些调整,是补偿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缺陷的一种自然的方式。


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沟通能力的8条原则


当然,即使对儿童的物质环境做了组织,并且对社会环境也加以适应性的改变,仍然有些孤独症儿童还是需要额外的提示和线索,才能进行社会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孤独症   儿童   参照物   社交   句子   同伴   线索   言语   成人   熟悉   程度   原则   提示   语言   方式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