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伍俊妍

什么是PM2.5?

我们的天气预报除了温湿度以外,还有一个指数就是PM2.5。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PM2.5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但您有没有想过:这些有害物质又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血液循环的?为什么是PM2.5不是PM0.01、PM12.5呢?明白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雾化吸入的条件哦。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1.肺部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静脉注射

肺部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静脉注射,如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吸入后1-2min即可起平喘作用。由于肺组织本身的特性吸入疗法尤其适合呼吸疾病的治疗。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① 巨大的肺泡表面面积

肺由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组成,肺泡囊的数目估计达3ー4亿,总表面积可达70-100m2,为体表面积的25倍。

② 肺泡组织较薄:肺泡囊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所构成

③ 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这些肺泡囊细胞紧靠着致密的毛管血管网(毛细血管总表面积约为90m2,且血流量大),细胞壁或毛细管壁的厚度只有0.5-1m,因此肺泡囊是气体与血液进行快速扩散交换的部位,药物到达肺泡囊即可迅速吸收显效。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2.粒径<3 μm 的雾粒 50% ~ 60%沉积于肺泡,PM2.5粒径2.5μm刚好落在此范围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微粒的大小粒子大小是影响药物能否深入肺泡囊的主要因素。较粗的微粒落在上呼吸道黏膜上,或者口腔咽喉部;如果微粒太细,则进入肺泡囊后大部分由呼气排出,而在肺部的沉积率也很低。

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 0.5~10 μm。其中粒径 5~ 10 μm 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 3~ <5 μm 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 μm 的雾粒 50% ~ 60%沉积于肺泡。空气中带有害物质的PM2.5粒径2.5μm刚好落在此范围,它呆在那里释放有毒物质进入我们的血液循环。

通过这点,我们也要知道药物要雾化进入肺泡,其粒径最好在3~<5 μm。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3.要有适度的亲水亲脂性才会有更多的吸收

① 要有一定的亲水性,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成为异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② 同时,物质从肺部吸收是被动扩散,吸收速率与药物的分子量及脂溶性有关。脂溶性药物经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少部分由小孔吸收,故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吸收速度也快。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4.刺激性物质的吸入会诱发哮喘

① PH值的影响。

② 非吸入型药物所含辅料对呼吸道的刺激。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5.雾化治疗的常见用药问题

1). 非雾化剂型药物可以用作雾化制剂使用吗?

① 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② 常见的静脉制剂中含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非吸入型药物所含辅料对呼吸道的刺激)。

③ 常见不宜做雾化治疗的注射剂:

从PM2.5学药物雾化吸入

a) 地塞米松注射液: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粒径大,肺内沉积率低;

b) 庆大霉素注射液: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

c) α-糜蛋白酶注射剂: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人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

d) 氨溴索注射液:含防腐剂,吸入后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e) 中药、中成药无雾化剂型无证据,无配伍相关数据,不推荐雾化使用;

f) 因无雾化吸入剂型而不推荐使用的常见药物还包括: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等。

2). 雾化吸入制剂在雾化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① 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与其它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粒径的影响)。

② 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禁止给有过敏史的患者雾化吸入同类药物。

③ 应重视患者其它用药途径用药与雾化吸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④ 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

⑤ 雾化治疗后,特别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应注意漱口,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

2.《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版)》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3.《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会,中国急诊专业联合体

4.《药剂学》(第六版),主编:崔福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药物   肺泡   粒径   剂型   微粒   注射液   肺部   呼吸道   急诊   制剂   哮喘   疗法   患者   常见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