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小心冻疮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小佳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冬季来临,南方的冬天那是又湿又冷,一不小心便是得到肥嘟嘟圆鼓鼓的手指脚趾的眷顾,它们肥胖而麻木,给点温暖还刺痛瘙痒,严重可能还会长出溃疡和水泡。

它们还相当“忠诚”,一旦你们见过一次,它们就容易连续数年随着降温“老地方”见你一面!

它们就是冻疮!

天寒地冻,小心冻疮

冻疮,属于“非冻结性冷伤”,多见于冬季气温低且较为潮湿的地区,常发生在身体血液循环的较差的“末梢”位置,也就是远离心脏的地方,比如手、足、耳廓及鼻尖等处。主要与病损部位反复暴露于冰点以上的低温环境,且保护力差有关。

有哪些症状?

手脚发痒、红斑、肿胀和起疱等。皮损常常伴随着瘙痒,在受热时瘙痒会更明显,例如热水洗手后。如果皮肤上出现了糜烂、溃疡的情况,则会感到疼痛。

天寒地冻,小心冻疮

为什么会长冻疮?

由于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痉挛收缩,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皮肤重新变暖后,皮下的毛细血管比周围大血管扩张得更快,这会导致血液渗漏到附近的组织而引发本病。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等可加重病情。

什么样的人容易长冻疮?

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血循环不良者、糖尿病患者、体表潮湿和手足多汗者易发生冻疮。

为何容易复发?

冻疮易复发,与患病后局部皮肤的慢性血管炎以及皮肤抵抗力降低有关。

如何预防?

应注意保暖,保持干燥;脚易出汗者,每晚宜用温水清洗、更换袜子并及时除湿。

加强营养,高蛋白及维生素丰富饮食;

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

儿童时期患者可在夏季逐渐养成使用冷水洗脸、洗足擦身的习惯,提高御寒能力。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以消炎、消肿、促进循环为原则。

未形成溃疡可温水湿敷,切不宜热敷或热火烘烤。用维生素E软膏和润肤软膏、10%樟脑软膏或1%肌醇烟酸酯软膏涂敷;也可以涂敷10%辣椒软膏、辣椒颠茄贴膏、10%氧化锌软膏、冻疮未溃膏或冻疮膏等。

其中冻疮膏的成份为樟脑、硼酸、甘油,辅料为凡士林,樟脑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止痛、止痒作用;硼酸有轻度抗菌消炎作用;甘油有滋润皮肤,并锁住水分。使用方法是:在用温水洗净疮面后,用冻疮膏涂于患处。

天寒地冻,小心冻疮

而冻疮未溃膏的主要成份是干辣椒、樟脑、颠茄流浸膏,干辣椒属于辛温的中药,有温通经脉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颠茄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冻疮症状作用,冻疮未溃膏仅用于未溃冻疮,贴于患处。

天寒地冻,小心冻疮

局部水疱和糜烂:涂敷10%氧化锌软膏或依沙吖啶氧化锌糊剂;溃烂而感染处以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清除粘液后涂敷溃疡膏、生肌膏(散)、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红霉素软膏)或10%鱼石脂软膏。

天寒地冻,小心冻疮

口服药:可口服烟酸、硝苯地平等扩血管药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逸仙药师提醒您

樟脑:有刺激性,外用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有破损、溃疡、渗出的皮肤部位不宜涂敷,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樟脑有挥发性,妊娠妇女慎用。

硝苯地平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脸红、恶心、头晕和手脚肿胀。

冻疮发生后局部摩擦与按摩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加重损伤或继发感染。

冻疮的预防重在防寒保暖;天气干冷时多吃御寒的食品,如肉桂、老姜、辣椒或羊肉等;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有冻疮病史的人可在每年入冬前,提早服用改善远端末循环的药物,如丹参片、川芎嗪等。易受冷部位擦凡士林、维生素E或其它油脂类,以保护皮肤。常进行局部按摩及温水浴,以改善血循环。如果受冻,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用热水浸泡,而应该通过按摩逐步升温。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第7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第7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安琪,鲁玉修.冻疮的治疗与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6-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冻疮   中山大学   孙逸仙   硝苯地平   颠茄   血循环   樟脑   软膏   天寒地冻   氧化锌   温水   溃疡   局部   部位   小心   皮肤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