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后,才需要查视力吗?

团团,是一个6岁的孩子。

想着下半年马上要入学了,团团妈妈带着孩子去做了一个视力筛查,查出来发现团团居然是“5.0”的超好视力,本来团团妈妈很高兴,还夸赞了团团几句,谁知随后医生就将她叫进问诊室,告诉她团团的视力情况很糟糕……

孩子上学后,才需要查视力吗?

了解后才知道,在团团这个年龄本应该是有一点远视才是正常视力,5.0视力对他来说算是过早发育,如果不加以防控,之后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很大。

所幸医生还说趁着年龄小,还没错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还来得及控制,等到孩子近视严重了再来看医生,那时就晚了,基本上会造成孩子终生视力不佳,真是影响一辈子的事。

相信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上小学以后,用眼多,才需要检查视力。

其实3岁以后,儿童在学习识认视力表后绝大多数都能够配合测视力,就可以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建议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学校或家长可自购标准视力表挂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

平时生活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斜着看、歪头看、眯眼看、揉眼看或很近看电视和书时,就要警惕,可能是视力有问题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检查开始时间最好不晚于3岁,有助于尽早发现眼疾、屈光异常如近视、散光、高度远视、斜弱视等,筛选出近视眼“危险分子”,及时防控近视进展,提早进行干预。

至于上面所提到的,在团团这个年纪,应该是一个远视状态才属正常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远视储备”的概念。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想问“远视储备”是什么东西。

首先,我们要知道儿童视力发育是分成三个阶段的: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

也就是说,孩子在一开始出生的时候,其实视物是远视状态的,这个度数大概在300度左右,而这个远视度数就是所谓的“生理性远视储备值”,然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眼球也会不断地发育,眼轴增长,逐渐变成正视眼。比如,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应该是24mm,而人在出生时眼轴平均长仅约17.3mm。

孩子上学后,才需要查视力吗?

所以,会具有“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孩子的“生理性远视眼”会逐渐变成“正视眼”,这个过程一般在12岁左右完成。

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被过早地消耗掉,那么很大程度上他就会近视。比如,5岁的孩子平均“远视储备”值为217度,有的孩子的“远视储备”却只有50度。当眼轴随着发育逐渐变长时,他可消耗的“远视储备”非常少,眼轴就可能越过“正视”状态,发展成为“近视”。

孩子上学后,才需要查视力吗?

而想要“远视储备”不过早地被消耗殆尽,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良好用眼习惯的培养、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增强户外活动等。

最重要的是已锁定要从3岁开始就定期做眼健康检查,及早建立屈光追踪档案。建议每半年至一年为孩子做一次屈光和眼部的基础检查,把孩子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等数值记录下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视力   远视眼   视力表   眼压   孩子   远视   度数   近视   消耗   长度   生理   家长   状态   发现   档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