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解析所谓“坏小孩”

说谎心理:孩子天生不会说假话

撒谎是一种虚构事实的行为,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对待,会逐渐加剧,并稳定成为人个性心理的组成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们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撒谎的行为。一位母亲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放学时我问乐乐:“今天有没有考试?”他非常坦然地说:“昨天就考完了。”我相信了。

回家我才翻到一张数学试卷,只有60分,我很愤怒。

不是因为他的分数低而生气,而是气愤他说谎,震惊于他那一脸的坦然。

他什么时候学会说谎了?我无比心痛。

这一段时间他考试成绩一直不太好,我和他爸爸都很着急,脸色也不太好看。我想他是压力太大,昨天我们教训了他半天,因为他语文考了80分,今天数学不仅没有长进,反而比语文低了20分,他怎么敢告诉我们呢?只有说谎。

另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行为:

马可从幼儿园回家后,高兴地告诉我:“我在歌唱比赛中得了第一,老师给我发了一块巧克力,可好吃了。”后来妈妈碰到老师,老师说:“没有啊!马可他根本没有参加比赛。”马可还对班里的小朋友说:“我爸爸是集团老总,我妈妈长得像白雪公主……”我非常惊讶,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说谎”了。

一次,我向李老师“痛诉”儿子的撒谎行为时,自己却遭到了质疑。李老师认为,孩子撒谎多是跟大人学的。我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自己无意识的“撒谎”行径,已经成了孩子的“榜样”。

现在的父母都会对自己孩子的撒谎问题感到恼火,但孩子天生是不会撒谎的,谁都不愿用撒谎来为难自己。他们之所以撒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男孩很容易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也会造成男孩学会说谎的可能性。虽然没有一个家长去教孩子说谎,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男孩相处中,经常对男孩说一些谎话,比如说“我给你买个玩具”,可是总不兑现承诺;或者是家长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说谎,孩子经常目睹这种情境的话,也会慢慢学会说假话。

有时,男孩并不想说谎,但是迫于家长的压力,他们便开始找借口来逃避父母的惩罚。比如,有的家长很严厉,孩子稍微有点小错,就开始大声训斥,打骂。或者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凡事都干涉孩子,并且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些都会造成男孩的情绪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处罚,于是开始了妥协,也开始了说谎。

当男孩宁可承受说谎带来的压力与痛苦,也不告诉父母真相时,说明孩子在意识中已不信任父母了。父母与其指责孩子说谎,不如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给了孩子过大的压力,是否总想控制孩子的想法,是否自己的谎话被孩子听到……父母有责任通过改变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使谎言止于“源头”。

厌学心理:追溯男孩厌学的根源

岚青上初三了,马上面临毕业考试,因此,父母对他管教得严厉了一点儿,尤其是学习方面。但是,父母发现,岚青似乎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成绩也开始直线下降。父母着急上火,但岚青自己却像个没事儿人似的整天优哉游哉的。

岚青的父母跟老师诉苦:“原来放学还知道看看书、做作业,可上初三连作业都不做了,书也不看了。要么看电视,要么就坐在电脑前,不是上网就是打游戏,反正就是不看书不做作业。你说他两句吧,他就‘嗯’‘啊’,说一会儿就去,可过半个小时你再看,他还在那玩呢。

“我们尽量去和他做朋友,逮住机会就做思想工作,可怎么说也没用,道理他都听不进去。问他为什么不学,他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学。孩子这么大了,我们不可能也不想整天监督着他学,可他根本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

“早晨去学校的时候,他总是磨蹭再三,拖拖拉拉的,似乎很不愿意去学校。”

很明显,岚青有了厌学情绪。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并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大多数男孩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而与家庭、老师、同学以及自身的基础等因素有关。

家长对男孩的期望过高,会加重男孩的学习负担,当男孩无法承受这些重负时,会对父母的做法产生反感,进而发展到讨厌学习、讨厌上学。上文中的岚青就是一个典型,由于父母对其学习的要求过于苛刻,从而使他产生厌学心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与人交往的地方,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将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对男孩的定位与品评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如果老师总是觉得孩子是后进生,总是批评孩子,那么他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与同学关系处得不好也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有很多男孩学习十分努力,却总是拿不到好成绩,无法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多次受挫,逐渐形成“我是差生”的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势必会产生厌学心理。

父母与其为孩子“可恶的厌学情绪”感到焦虑,不如将其看作一个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机会。因为大多数孩子厌学多是缘自家庭的原因,不愿意上学、拒绝上学。父母不妨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的教育、家庭关系进行反省,例如:是不是对孩子太苛刻了,父母吵架是否给孩子造成了压力,自己是否总是把情绪带回家等,重新建立一种和谐、自由的家庭环境。父母要放弃以往指责孩子的教育方式,努力发现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点,并经常嘉奖。

此外,帮男孩同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平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能力,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改进孩子心理上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攻击性心理:关注欺负小朋友的男孩

小飞和莎莎正在画画,小飞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不肯给他,小飞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了,还用脚去踢莎莎。

8岁的轩轩散漫、冲动、好斗,言行极具攻击性,一年级下学期就闻名全校。成绩门门红灯高挂,调皮捣蛋得出奇。老师见他头疼,同学见他害怕,上课破坏纪律,下课欺负同学,一会儿把同学的球抢过来扔掉,一会儿把女同学正在跳的橡皮筋拉得有十来米长,一会儿又故意用肩去撞对面过来的同学。如果谁说他一句,他就会对其拳打脚踢。

亮亮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不讲卫生,手上脸上总是有污秽;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有时无缘无故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或者故意拿同学的东西。不尊重老师,对老师的要求不層一顾,经常弄得全班同学哄笑不已,影响非常恶劣。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攻击性心理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千方百计实施一些攻击性行为,以别人痛苦为乐的心理。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在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从性别攻击心理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男孩攻击性心理的形成大致有三方面原因:遗传因素:有些攻击性强的男孩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家庭因素:家长对男孩的暴力惩罚,往往使男孩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把这种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别的人身上,找别人出气。家长过度的溺爱也会铸就这种惹事 “小霸王”;环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性心理具有模仿性,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具有暴力倾向的人,会强化这种攻击性心理。

攻击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男孩的整个人生,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那么等到他成年后,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甚至走向犯罪。

同是感冒,要用对症的药物才有效,而同属于“攻击性心理”,也要根据不同的诱因夹“对症下药”。以下是几种“药丸”,请父母给男孩对症用药。

1. 父母应停止那些攻击性的言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2.有充足的时间陪男孩玩。

不让男孩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男孩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3. 永远不对男孩的 “攻击性行为” 进行奖励。

4. 教男孩学会正确的 “情绪宣泄”。

5. 饲养小动物,鼓励男孩的亲善行为,培养男孩的爱心。

6.引导男孩进行 “移情换位”,经常给他假设:“如果你是被攻击的小孩,会有什么感受?”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让男孩认识陌生的自己

自我认知心理:我的价值与众不同

“认识自己” 在心理学上叫 “自我知觉,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力。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了解自己的人。

一位作家的寓所附近有一个卖油面的小摊子。一次,这位作家带孩子散步路过,看到小摊子生意极好,所有的椅子都坐满了人。

作家和孩子驻足围观,只见卖面的小贩把油面放进烫面用的竹捞子里,一把塞一个,仅一会儿就塞了十几把,然后他把叠成长串儿的竹捞子放进锅里烫。

接着他又以极快的速度,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开,放盐、味精等作料,随后他捞面、加汤,做好十几碗面前后竞没有用到5分钟,而且还边煮边与顾客聊着天。

作家和孩子都看呆了。

在他们从面摊离开的时候,孩子突然抬超头来说:“爸爸,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话,作家莞尔一笑,并且立即坦然承认,自己一定会输给卖面的人。作家说:“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上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他们在早晨在店里看伙计揉面粉做油条,看油条在锅中胀大而充满神奇的美感,作家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炸油条的人。”他们在饺子馆,看见一个伙计包饺子如同变魔术一样,动作轻快,双手一捏,一个个饺子大小如一,晶莹剔透,作家又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包饺子的人。”

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会以为自己了不起,可一旦把心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英国作家哈尔顿在采访达尔文时,毫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的思维。”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达尔文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能够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缺点,这才是真正全面而客观的自我定位。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自我认知贯穿于人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从懂事起,就开始不断追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生命的本源问题。他们在一次次反思中,开始了解自己。

但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在大多数情况下,男孩是借助复杂多变的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由于外界信息复杂多变,因此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而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一段时间里,错误的认知很可能影响孩子对人生和未来的感知。

正面的鼓励固然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是要有个度,不要让男孩的自满开始膨胀。要让男孩知道:一个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做人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你会赢,但也会输给很多人。

正确的自我认知从反省自己,不受环境左右开始,从分析别人的意见,秉持自己的想法开始。

杜根定律:自信的男孩不受伤

美国职业橄揽球联会前主席D. 杜根曾经提出这样一条定律: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后人称其为“杜根定律”。

杜壮根定律揭示了自信对人的影响力。自信为一种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心理素养,没有自信心,你会发现没有生活的热情和趣味,也就没有探索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立志创作,他没有大学文凭,又无靠山,但他有自信。他向所有出版投稿均被退回,但他没有把退稿归咎于自己的无能,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满怀信心地继续写下去,最后终于成为著名作家,使人们能欣赏到他那4000 多万字的作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应该要有自信心,他鼓励人们把奋斗目标定得高一些。他要求他的学生们努力去做一个积极的人,对一切充满自信。

自信是男孩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当然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但最基本的条件是,孩子要有激励自己达到所希望的目标的积极态度。自信的孩子是了不起的,他们通事不畏缩,也不恐惧,即便稍感不安,最后也都能超越自我。他们健壮而充满活力,时刻保持一种饱满的精神态,他们一般意志坚定,了解自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或喜或悲,自信使他们一往无前,从不受伤害。

在美国一些学校,有一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这门课程叫做“自我表现课”,无论哪个学生有什么特长,都可以在班上表演,同学们争先恐后登台,在众目睽睽之下自我表现一翻,据说,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有利的。培养男孩的自信,不妨从 “自我表现”开始。鼓励他去表现自己,并从中发掘自身的优点和独特之处,从生活点滴中强化自信心。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状态依赖回忆心理: 让快乐生发更多的快乐

小寒的爷爷每天坐在加油站外面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

这天,小寒在他身旁,陪他慢慢地共度光阴。他俩看见一位长得瘦高、背着大包、看起来像个游客的男人到处打听,想要找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走过来说:“这是个怎样的城镇?”

老人慢慢抬起头回答道:”你来自怎样的城镇?”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别人的闲话,谁也瞧不超谁,总之那地方很不好。我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快乐。”

爷爷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一个小时,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卡车在这里停下来加油。

车子慢慢转进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孙子坐的地方。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子下来问哪里有洗手间,爷爷指着一扇门,上面有根钉子悬着扭歪了的牌子。

孩子的父亲也下了车,问老人说:“住在这城镇不错吧!”

坐在椅子上的爷爷反问道:“你们原来住的地方怎么样?”

中年人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善良,人人都愿意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我们在那里很快乐!”

爷爷脸上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回答说:“其实这里也差不多。”然后那家人回到车上,说了声“谢谢”,挥手再见,驱车离开了。

小寒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您告诉第一个人这里一点儿也不好,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

爷爷慈祥地看着孙子的双眼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那地方是好是坏,全在于你自己!”

悲伤的人总是以悲伤的态度回忆过去,而且越回忆越悲伤,还把这种态度又带到了新的生活中,而快乐的人则总能看到美好的一面,越回忆越快乐,并且把快乐的态度带给了新生活,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白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状态依赖记忆。

即你目前处于何种情绪状态,会影响你的记忆内容和方向。因为人在大脑中搜索记忆,必须要依赖一根导火线,以便掀出记忆中相同状态的旧事。人在回忆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一致性压力”,驱使人调整记忆方向,以与现在的想法、情绪、感受趋于一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快乐的人比较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从而回忆曾经那些愉悦的事情,因此快乐的人会越快乐。同理,悲伤的人会越悲伤。

这种心理现象足以来解释为什么有的男孩总是高高兴兴的,每天都能感受到无尽的乐趣,也总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而有的男孩则很伤感的样子,总是莫名地皱眉头,性格孤僻,不怎么合群。

没有心事的男孩很少很少,大多数男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你可以与孩子经常谈谈心,也可以送给孩子一个“快乐记事本”。将生活中那些快乐的事情、感动的事情、鼓舞的事情记在这个本子里,很用心地记下美好的回忆。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配套心理:给孩子一个新的起点

18 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考究的睡袍,当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行走时,觉得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家具破旧不堪,地毯粗糙不干净。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了,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后来他发现 “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200 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失丽叶·施罗尔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也叫 “配套效应”,即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是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自己的身份做出改变。当身份改变了,态度和立场也会自然而然改变,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心理的平衡。如果人的身份变了,但态度和行为不予配合,便会出现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驱使人不得不凋整心理,直到态度、行为与身份之间的不协调彻底消失为止。

洋洋是一个调皮捣蛋、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后进生。一天,他与班上品行、学习均较好的优秀生谢雨轩发生了争吵。

这件事被教师发现后,按照自己以前的 “经验”,洋洋认为自己必先挨批,必先受老师呵斥,老师必“袒护”谢雨轩,但是老师却一反其常规,采取 “冷处理”,经过询问,搞清原委,分清是非,公正处理。洋洋大为感动,一反常态,主动向老师道歉认错;老师则因势利导,告诉洋洋:“其实你有很多优点,比如见义勇为、热爱劳动、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像上次由你发起的篮球比赛,就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老师都看在眼里,老师还想让你来当咱们班的纪律班长呢!你回去想一想,看采用什么方法能把班级的纪录管理得更好,想出一个方案给我,好吗?”

洋洋回到班级后,为了做个好班长,他一改原来的恶习,不仅遵守纪律、关心同学,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而且课堂上也变得很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结果成绩很快提高了。

正如故事中的调皮男孩,当他当上纪律班长后,这种使他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了调整,尽量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新的 “身份”。

父母有价值的 “睡袍” 可以促使男孩为了与之配套而产生一系列好的或者对他们成长有利的行为表现,反之,劣质的“睡袍”只会使男孩走向倒退。要想引起男孩的变化,首先应该根据男孩的特点合理地设置目标,适时地抛给他一件有意义的 “睡袍”,激发男孩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主动实现良好的与之配套的行为。

放弃努力塑造男孩的心理和那些没完没了的唠叨,多给孩子几套有价值的“睡袍”,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朝着“配套”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他会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思想与身份之间的偏差,努力达到“配套于合一” 的效果。

但要注意不动声色,千万不要让男孩觉得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约束或改变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出于真正的信任。

“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雾里看花”的智慧——男孩父母应懂一点儿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达尔文   父母   男孩   睡袍   厌学   雾里看花   性心理   情绪   态度   家长   作家   智慧   同学   老师   孩子   心理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