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妈妈:救婚姻即救孩子

法官妈妈:救婚姻即救孩子


十几年前,她用心为孩子们煎一剂救心良药,现在,她开始从事婚姻调解与法律咨询,为家庭点亮明灯,也为孩子们的未来织就一件暖衣。

文 | 本刊记者 何欣洋

2019年8月7日是七夕节,湖州市婚姻登记处提前半个小时开门,来领证的准新人们挤满了大厅,他们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手里的红本本,一边紧张地等待着,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这天恰巧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贾建平难得清闲的日子,因为没有两口子会在七夕情人节提离婚、闹纠纷。退休前,贾建平在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担任审判员,是湖州市闻名遐迩的第一代“法官妈妈”,十几年来为犯罪的未成年人奔走、忙碌,千万字的“法官后语”温暖失足少年的心。现在,她从事婚姻调解与法律咨询,为我们阐述了在一个法律工作者眼中,爱、婚姻与家庭责任的内涵。

婚姻里没有太多“绝对”

任谁见到贾建平的第一面都会忍不住微笑,和蔼、客气、温暖,从事法律工作快30年,她总是“有理有情”,让人不得不服又如沐春风。

“我退休了,不甘于在家里含饴弄孙,想接着为家庭做些什么,所以来这儿当了法律顾问。”贾建平的办公室设在湖州市吴兴区市民服务中心婚姻登记处旁边,在这里,她既能见到情侣们高高兴兴地领证,也能看到夫妻们急赤白脸地与对方争个你死我活……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上演。

“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了,虽然这代表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有时,自我意识会催化出一种不太好的意识,那就是非黑即白。”自己感觉不好的事情,就是坏的,自己感觉舒服的东西,就是好的,当这种意识变强,沟通和交流减少,婚姻就会出现问题。

“还记得上个月来了一对小夫妻,妻子说丈夫不爱她,丈夫说妻子不理解他,都感觉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可在我看来,这对夫妻的感情基础是非常好的,大学同学、相恋多年、毕业结婚、一儿一女,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啊。”然而最近两年,丈夫开始沉迷于手机社交,妻子一跟他说话,他就敷衍地“嗯”“哦”“啊”,一天到晚在各种社交软件上聊得热火朝天。“妻子说,丈夫不尊重家庭,自己绝对不会要没有尊重的婚姻。”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咨询和调解,贾建平了解到,毕业后丈夫直接工作,妻子读了研,薪酬和职位都优于丈夫,在家里很有话语权,性子直、语速快,吵架都比丈夫发挥得好。“丈夫觉得自己在工作和家里处处低人一头,在朋友圈里却可以找到平等的感觉,所以才对手机社交上瘾,忽略了妻子。”在贾建平看来,这样的离婚理由简直不能再轻率了,“这就是只顾自己的主观感受,没有看到对方的需求。”

“其实婚姻里的大部分事情边界很模糊,而不是像在法庭上,对和错黑白分明。”比如有人说,家暴只有一次和一万次,但接触了太多婚姻纠纷调解案例之后,贾建平对这句话的想法也有了不同的见解。曾经有一对中年夫妇来找贾建平咨询离婚事宜,妻子控诉丈夫家暴。“一开始我也支持他们离婚,认为家暴就是绝对错误的。但可能以前调查案件成了习惯,我有心问了问家暴原因,原来妻子抗压能力差,稍微有烦心事就唠叨不停,且在情绪控制能力上有缺陷,总喜欢指着丈夫的鼻子骂。丈夫则患有应激性焦虑症,一遇到妻子追着他骂就会血压急速飙升,冲动之下,他给了她一巴掌。”贾建平没有立即进行离婚调解,反而为夫妻俩介绍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她说,这对夫妻都没有错得那么“绝对”,他们不需要调解,而是需要成长,再给婚姻一次机会。

法官妈妈:救婚姻即救孩子


从过去到现在,一切为了孩子

现在,来咨询的人都叫贾建平一声“贾老师”“贾大姐”,但在十几年前,她的另一个称呼响遍大江南北—“法官妈妈”。2009年,央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拍摄了大型电视系列短剧《法铸方圆》,第一集《法官妈妈》就是以贾建平为原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少年法庭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一张张证书,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道路有多难走,贾建平那一双双磨破了的布鞋、一本本打圈的日历、一页页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最知道。

“两个十六七岁的男孩竟然互相用刀砍伤对方。在法庭上,其中一名少年犯的腰椎还装着不锈钢固定部件,踉跄着脚步被押上法庭,他们的脸庞是那么稚嫩,但目光却又是那么茫然,他们父母伤心的哭泣声不断传来……”贾建平的心被这一幕狠狠地戳痛了,那是2000年,是她在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第一年,第一次庭审后,她将自己的法官角色定位为:与社会、家庭、学校携起手来,拯救失足的未成年人。

繁重的审判工作之余,贾建平花费巨大的精力在失足少年的调查和帮教上。开庭前,贾建平定会与被告人会见多次,并四处联系被告人的父母、同学或是邻里,从中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现。刑罚宣布前,她还会邀请被告人亲属、心理专家以及社区干部对孩子进行法庭教育,“多少孩子只要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吃到一碗热菜,他们就会直起身板走路。”有些孩子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抢劫斗殴眼都不眨,但内心非常自卑脆弱,一丝温暖就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贾建平独创了“法官后语”,她想在冰冷的判决书后面,和犯错的孩子们聊聊天。

“孩子,青春是一首歌,是一个梦。再过半年你就要年满18周岁了,成为一个成年人,要理解父母的苦心,要看到大人的不易,不可再一味追求哥们儿义气。”

“你还小,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迷恋虚幻缥缈的网络世界,将自己的好年华消耗在鼠标和键盘上。你触犯了法律所以受到惩罚,但这不代表你的未来从此灰暗,只要你下定决心去改变,你的人生还会变成彩色的。”

有很多孩子面无表情地看完判决书,却因为附后的“法官后语”而泪湿眼眶。“其实写‘法官后语’要比写判决书难10倍,但我依旧愿意这么做,这是因为我看到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情况息息相关,他们的父母都不是无辜的。”在贾建平十几年来接触过的案件中,绝大部分少年犯都拥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离异、不和、家暴,或者干脆被父母抛弃。“问题少年的根源,是问题父母,是问题婚姻。”这便是贾建平退休之后选择从事婚姻调解与离婚咨询的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法官妈妈:救婚姻即救孩子


爱的教育,是年轻夫妻的必修课

有一年中秋,南浔区的一个男孩亮亮失踪了,亮亮父亲报警求助,派出所民警几乎全部出动,终于在河边公园找到了亮亮。当时亮亮已经被蚊子叮得浑身红肿,但他就躺在公园椅子上,任凭人们如何劝说也不回家。亮亮的父亲是做生意的,家里条件很好,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伤心的亮亮说:“从爸妈离婚那天起,天就塌了,谁来都不是家。”

亮亮被大家好说歹说劝回了家,但没想到,没隔多久他便出现在拘留所里。贾建平见到亮亮,得知他父亲没有重视上次的失踪事件,所以他再次离家出走,身无分文只能偷窃摩托车电池换钱,被民警抓住。亮亮难过、悔恨又无助的眼神让贾建平心里很痛:“夫妻离婚,两个大人受的伤加起来,都没有孩子一个人受的伤害大。”

“独生子女这一代,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十几年前,我们关注他们的学业与成长,现在他们长大了,我们又该多多关注他们的婚姻和家庭。”贾建平说, 80后、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需要“爱的教育”,不是教会他们如何表达爱,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对爱负责。

“法律要讲权利与义务,婚姻也是一样的。在享受爱和照顾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婚姻的责任。人变老,成了老人,爱情变老,就成了亲情。如果一个人只想享受爱情和照顾,不愿意承担责任、忍受平淡,这样的人就像风筝一样,哪儿有风就往哪儿飘。心中不坚定的人,不配谈爱情,也不配享受美好婚姻,更不配拥有孩子对他的尊敬。”

如果不是满怀慈悲,“迷途羔羊”们不会称贾建平为“法官妈妈”;如果不是满怀大爱,来调解矛盾的夫妻们不会对贾建平信任满满。“我只是想努力让更多的孩子生活在有温度的家庭中,从过去到现在,未曾改变。”这是贾建平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湖州市   法官   少年犯   婚姻   孩子   判决书   被告人   未成年人   法庭   丈夫   妻子   父母   夫妻   少年   妈妈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