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套路,是孩子走过最长的路

父母的套路,是孩子走过最长的路

策划执行 |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 | 兰心(资深心理咨询师) 参考图书 |《爱的陷阱》


| 策划人小语 |

有人说,孩子走过最长的路,是父母的套路。

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很多父母热衷于运用某种套路,以确保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孩子治得服服帖帖。殊不知,这些不走心、模式化的套路让父母赢了亲子战争,却输了亲子关系。本期策划,我们一起来总结那些孩子最讨厌的套路,寻求真正的亲子相处之道。


套路1 打伏击

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父母明明不高兴、不喜欢却憋着不说,不动声色地悄悄搜集证明孩子做得不好的“证据”。等和孩子发生争执时,再突然把“证据”亮出来,如同刺客一般出奇制胜,一招毙命。


场景

晚饭后,子琪偷偷地用手机写小说,妈妈凑过来问:“你整天抱着手机打字,在干什么?”子琪随口说:“没干什么,我和同学聊会儿天。”

子琪睡着后,妈妈偷偷解锁了她的手机,发现女儿居然在一家文学网站连载言情小说。她没说什么,只是将打负分的读者评论全部默默截屏保存。母女俩相安无事半个月,一个周末因为子琪不肯去上补习班,妈妈突然亮出了截屏,说:“我知道,你就想写那些破小说!你写的那些情情爱爱,我都说不出口!你看看人家是怎么骂你的?说你没长脑子,写的是小学生作文,没有逻辑……如果你把写小说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我会要求你去补习吗?”子琪听了妈妈的话非常震惊,感觉自己好像被扒了皮,简直无地自容,含着眼泪乖乖地去上补习班。只是,她再也不想写小说了。


后果

孩子不会感谢父母的“隐忍不发”,因为他们的隐忍,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作。打伏击的做法虽然会出其不意地给孩子致命一击,但也会激怒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基本上让教育失去了意义。孩子不仅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从父母的伏击中得到“必须隐藏自己”的教训,以后只会更加努力地摆脱父母的监控。


攻略

擅长打伏击的父母,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事情我说一次,你就要记住。因为生怕孩子记不住,所以要狠狠地给他“迎头一棒”!事实上,家庭教育必须及时跟进、及时订正,而不是“秋后算账”,尤其不要打击、侮辱孩子。

妈妈可以向子琪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担心:“长时间低头用手机打字,对眼睛和颈椎都不好,你是否愿意告诉我你在忙些什么,咱们一起想想别的办法?”妈妈不喜欢孩子写小说,也需要和孩子正面讨论这个议题,可以说:“妈妈明白你喜欢写小说,但我不希望这件事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也希望你能多和家人待在一起。咱们一起讨论一下,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写小说不影响健康和学习……”要记住,父母的态度越正面、越积极,孩子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父母的套路,是孩子走过最长的路


套路2结联盟

拉上别人一起教育孩子,让孩子感觉孤立无援,或者引发孩子的愧疚自责,让其束手就擒。


场景

丁丁家有一条奇怪的“潜规则”,谁身体不舒服都和丁丁有关,都能被丁丁爸拿来做文章。比如,爸爸对丁丁说:“爷爷腿不好还坚持接送你,你考这个成绩对得起谁?”“奶奶这次体检血压高,都是你给气的!”丁丁觉得,全家人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自己的错,只好夹起尾巴做人。

丁丁和二姨家的哥哥关系最好,丁丁爸就拉着哥哥一起教育他:“你哥哥说了,不让你总玩儿游戏,耽误学习!”第二天,哥哥就悄悄过来澄清:“我可没说过这种话,我自己还想玩儿呢!”丁丁觉得特别丢人,谁叫他有一个喜欢“拉帮结派”的爸爸!


后果

父母利用孩子的内疚,或者拉上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来教育孩子,其实暴露了自己的焦虑—单靠我一个人,是没办法教好孩子的。这样,父母的权威下降,教育效果自然也会打折。

同时,这种套路会给孩子造成矛盾的感受—如果把事情做好,那是父母的功劳;如果做不好,自己对不起所有人。这样,孩子就没有动力去挑战自己,成长总是伴随着挫败和无奈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背负的压力越多,越不容易成功。


攻略

父母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负责,孩子才能有责任感,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比如,丁丁喜欢玩儿游戏,爸爸要思考:“孩子喜欢玩儿游戏,他可以从游戏中得到什么?有没有什么替代的方式,可以带给他同样的满足?”并且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

爸爸还可以试着向丁丁直接表达自己的期待,不再对孩子进行“情感绑架”,还给孩子情绪上的自由。期待孩子成绩好,明明是一件好事,我们就不要把它说得很惨、很悲伤。正性的表达可以是:“儿子,我希望你能把学习成绩提高,这样,将来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加自由。”

当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一种积极的结果联系起来时,就会调动所有的资源克服困难,学会自我激励。


父母的套路,是孩子走过最长的路


套路3

击痛点

父母很清楚什么是孩子最珍视的东西,怎么做能让他感觉最痛。一旦亲子之间发生冲突,就会捏住孩子的软肋进行威胁,逼他乖乖就范。


场景

涛涛最近干了一件大事,他瞒着妈妈向同学借了2000元买了一部手机。因为一个月前,妈妈没收了他的手机,对他说:“手机太耽误学习,你期末考进前十名,我才能把手机还给你!”涛涛早已熟悉妈妈的套路,小时候的画笔、机器人、乐高积木……他喜欢什么,妈妈就拿什么和他“谈判”,直到现在的手机。其实,没有手机,涛涛也不是很难受,没有到非买不可的程度。可不知为什么,他就是不想让妈妈得意。他不是需要手机,只是不想输而已!


后果

如果自己拥有的每一样心爱的东西、每一种特权都随时会被夺走,想想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呢?他感受不到爱,只会担心失去,所以回报父母的总是敌意—你不让我好过,我也让你难受!这种套路,会在孩子的内心中埋下一颗怨恨的种子。

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孩子会不惜欺骗父母,变得狡猾;对父母失去信任,不再敞开心扉。从父母身上,孩子只学到了操纵与控制。


攻略

涛涛欺骗妈妈,并且用妈妈最不喜欢的行为进行回击,这是他的自我保护行为—请你不要这样对我。所以,让涛涛减少不良行为,妈妈需要先停止操控。同时,示范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想让你学会自律,却总是威胁你。现在我们都想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父母的自我反思以及对孩子的包容,就是在向孩子示范“同理心”。

既然“击痛点”的套路没有用,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要搞清楚两点:孩子为什么犯错,以及怎样才能避免犯错。孩子的无心之失,父母要给予谅解。孩子在错误中暴露的弱点,父母要帮助他提升相关的能力。比如,涛涛缺乏自控力,妈妈可以在培养孩子自控力方面多下功夫,当然,不能采取操纵、控制的方式。


父母的套路,是孩子走过最长的路


套路4

翻旧账

孩子很久之前犯的错,被父母当作攻击的武器反复念叨提醒,以此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让孩子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反抗。


场景

阿博真的很佩服妈妈的记忆力!

他收拾好书包,刚躺在沙发上看漫画,妈妈就说:“你再检查一遍吧,省得再落下什么,还得我给你送过去!”阿博叹了一口气,背过身去不理她。妈妈又念叨:“你忘了吗?去年有一次,你忘记带数学作业,还是我打车给你送去的!”

阿博“噌”的一声从沙发上弹起来,不耐烦地说:“我哪敢忘!这事你说过很多次了,你打车给我送作业,还花了25元车费!”

妈妈也不甘示弱地反驳:“可我说了这么多次,你也没改啊!暑假时,我让你去看奶奶,你把给奶奶带的牛奶落在了地铁上!你什么时候能改一改这种粗心的毛病?”

阿博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回房间。妈妈追在后面继续念叨:“你从小就丢三落四,小学一年级就丢了20块橡皮……”


后果

面对喜欢翻旧账的父母,孩子通常会感觉很无力—反正我做什么也改变不了你对我的印象,那好吧,我不再努力了!等孩子放弃努力后,父母又会说:“你看,你就是这样糟糕!”

父母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犯过的错,轻则让孩子畏首畏尾、不敢行动,重则让孩子心态失衡,放弃自己。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时,会认定是父母先放弃了自己。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孩子可能会做出很多糟糕的行为,让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攻略

父母翻旧账,是想加重指责的力度,认为给孩子“定罪”,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完成了教育的任务。事实上,意识到错误只是第一步,父母还需要通过鼓励和肯定减少孩子的错误行为。比如,妈妈可以对阿博说:“虽然你周一忘记带作业,但后面4天你一直做得很好,看得出来你更细心了,我放心多了!”如果想培养孩子细心的行为,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细心:“你完成一项作业,就把作业放回书包里,这样不容易丢失遗忘!”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不翻旧账,坚持就事论事,孩子就能够把事情和自己分开,明白哪怕自己曾经犯过错,仍然是个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永远不犯错,孩子只有允许自己犯错,才能做得更好。


父母的套路,是孩子走过最长的路


套路5

狮吼功

父母通过摔、砸东西,像狮子一样吼叫来震慑孩子,让孩子在压力中畏惧、臣服。


场景

爸爸把悠悠转到一所重点学校借读。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又和一群学霸竞争,期中考试,悠悠的成绩很不理想。她倍感压力,因为每次考试不理想,爸爸都会吼她。

果然,一看见考试成绩,爸爸就向她大吼大叫:“转校费我花了十几万元,你就学成这样,你是要逼死我吗?你怎么不去死!”

悠悠鼓起勇气,用尽全身的力气还击:“是,我现在学习不好,那就得死吗?”

爸爸把椅子摔了出去:“对,你活着干什么?我都想过,要是自己断个胳膊少条腿,能够让你知道努力,我就断给你看!”

看着爸爸面目狰狞的样子,悠悠难过极了,真希望自己从地球上消失。


后果

父母最疯狂的一面,孩子只能独自承受,无法和别人转述父母说的那些难听的话语,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都不行。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这个家庭是“一体”的。所以,父母发脾气,孩子会一边讨厌,一边自责。然后隔离自己的感受,好像那些难堪的事和自己无关。自我隔离的时间久了,就会退缩,没有心思融入周围的环境,成长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差。如果常年承受父母的情绪攻击,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变得敏感、脆弱,对人际交往失去信任,很难适应社会。


攻略

父母发出“狮吼功”,只是转嫁压力,而不是解决问题。只有父母接纳自己此时此刻的无力感,才能为孩子的情绪恢复腾出空间,孩子才有时间慢慢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欲速则不达,父母情绪激动时,孩子只会逃避。

调整好情绪后,爸爸可以从细小处入手,帮助悠悠找回对学习或生活的掌控感。悠悠学习遇到了困难,爸爸需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寻找“支点”,比如:“我发现所有科目里,数学、物理的成绩受到转校的影响最小,看来你依然很擅长理科。”帮孩子保留自己的部分优势,然后,再收复更多的“失地”:“你的作文写得挺好,这次分数不高咱们找找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后,悠悠也会冷静下来处理问题,行动会变得积极,学习也更有方向。


既然前面这些套路都不好用,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和相处呢?

亲子相处秘籍:拒绝套路,学习走心地沟通


习惯套路孩子的父母,从根本上讲是缺少对教育的反思。当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孩子时,他们总是忍不住为自己辩解:“我没想到会这样!”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父母却做出了与爱背道而驰的行为,孩子感受不到爱,只能感受到父母僵化的规则。父母用教条的行为束缚孩子时,其实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无助,有些时候,如果不使用套路,父母会无所适从,束手无策。

在放弃套路之前,父母不妨先问问自己:“当我这样做时,孩子有没有好起来?我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很明显,这种套路是无效的。所以,要试着减少教育中的无效行为。

有时候,某种套路有效,却和我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比如,摔碎孩子的手机,短期内增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却让他学会怨恨和报复,这就得不偿失。所以,如果父母希望通过教育向孩子传递自律、关爱他人和责任感等正性品质,就要用自己的行为践行这些理念,为孩子做出榜样。

想要彻底摆脱套路,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怀揣真诚之心多与孩子进行走心的交流,也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多用同理心与孩子沟通。当然沟通过程中,也需要学习一些有效的方法,以缓解自己在教育中的无力感。

首先,父母要降低期待,一次一小步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期待一劳永逸。比如,孩子过度使用手机,父母需要思考的是:“此时,我怎样帮助孩子多放下手机一会儿,做一些有益的事”,而不是用威胁、吼叫逼迫孩子离开手机,更不要期待孩子“再也别玩儿手机”。当父母着眼于从细微之处帮助孩子,降低期待时,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反而会增加。相反,长篇大论的唠叨和那些孩子已经烂熟于心的套路,是起不到作用的。

其次,父母要改善沟通技巧,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父母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学会思考,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从这次考试失利中,你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呢?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或者“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可以怎样处理呢?”父母要用开放式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回应。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真的感兴趣并且关心他,而不是为了进一步“套路”他,他才能放下防御,说得更多。

一个好的倾听,要有所回应。建议父母把孩子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反射回去,这就是“映射式倾听”。比如:“我感觉到你的无力,数学老师讲课的顺序和原来的老师不一样,有时候你连作业该怎么写都无从下手!”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得更多:“你能告诉我这些,我真的很高兴!”有了足够的倾听,孩子才能愿意进入下一个步骤,尝试解决问题。

最后,父母指出孩子的问题时,尽量使用以“我看到”作为开头的句式,进行客观描述。比如,孩子早早制订了学习计划却没有执行,我们可以说:“周末时,我看到你做了学习计划,但这几天你似乎没有行动,是不是遇到了困难呢?”这种客观的描述加上支持的态度,是帮助孩子修正不良行为的最佳方法。孩子只有相信父母是真的想帮助他,才会接纳父母的建议。

这时,父母再和孩子商量:“一次做一周的计划似乎太长了,我们尝试做一个两天的短期计划怎么样?”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选择权:“是你自己修正计划,还是咱们一起动手?”当然,还要确保父母给出的选择是亲子双方都能接受的。否则,孩子做出选择父母又不同意,孩子只会感觉父母在套路他,没有诚意。

当父母使用了太多次套路后,亲子关系已经受到损害,父母再提出建议和做法,孩子都不愿接受。这种时候,父母要学会给自己减压,给自己时间学习新的沟通方法,也给孩子时间来适应父母的转变,允许孩子在一段时间里没有改变。我们要坚信,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那么,孩子改变只是迟早的事。当孩子注意到父母的变化时,他会慢慢地重新相信父母。然后,彼此用新的方式互动,建立全新的亲子关系。


本刊观点

套路看似省事,其实是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把孩子推得更远。想要摆脱套路的伤害,父母就要摆正教育的心态,走出自己固有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和孩子协商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亲子相处之道。

少一点儿套路,多一分真诚,亲子关系才有希望得到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套路   父母   孩子   作业   亲子   悠悠   最长   场景   情绪   爸爸   期待   妈妈   感觉   时间   喜欢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