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双减试行了一段时间了,对于政策执行的效果,家长有家长的忧虑,老师有老师的苦衷,其中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5+2”课后延时服务的学习情况。

“5+2模式”,是指学生一周5天,每天要接受2小时课后延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辅导作业、兴趣活动等,当然,这些工作都由老师直接接管推进。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既然是是老师的工作,那么就涉及到收费的问题,具体要收多少,怎么收,在“5+2”出台之时,尚未做出相应的标准。

前段时间,部分地区相继出炉关于课后延时服务的收费标准,本来以为这个价格能受到“好评”,没想到却激化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为了积极响应“5+2”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各省市开始陆续公布相关的收费标准。

江苏省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收费300元,而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每课时不能低于60元。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内蒙古也公布了相应的收费标准,中小学每学期不超过300元,而高中生的费用就更高一些,收费在600元以内,但具体收费标准还需要根据各地标准进行判定。

总的来说,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在义务教育阶段,绝大部分地区的收费标准是每个地区每个学期不得超过300元。在高中阶段,每位学生收费不得超过600元。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这个费用其实真的不算高,但是家长们却有“意见”了,认为学校这是“变相”增加老师的收入,加上培训机构整治,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还有家长拿起“计算器”算起了账来,假如一个班30位学生,每位学生收300元,老师每个月多收9000元。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然后问题从收费的“必要性”,慢慢过度老师“收入增加”,再到质疑“5+2”课后服务的意义,比如,有的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超过12小时早已身心俱疲,还能学进去吗?学习效率会如何?认为是白白浪费时间。

你会发现没,很多人一旦开始想问题,就没完没了了,而且有的问题明明有解,在他们心里就是无解。

事实上,这个课后延时服务是自愿的,并非强制每一位学生参加,如果认为浪费时间,大可以放学就让学生回家,这样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三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再回头来算算这个账,并不存在每个老师多收9000元的情况,因为老师是人,不是“钢铁侠”,人是需要休息的,课后服务也肯定是老师换着来轮值的,如果一个老师连着上一个月,恐怕家长心里也“害怕”把。

老师: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对老师来说,课后延时服务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量增加了,回家的时间晚了,陪家人的时间少了。如果说拿时间换钱,大部分人可以接受,但如果是为了钱而“缺席”自己孩子的成长,相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不乐意的。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当然,老师的“身份”特殊,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拿出最好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政策每一位学生。

“5+2”,并不是通过增加老师的工作,减轻家长的责任

双减之下,有的家长依然选择继续鸡娃,有的就全然放松孩子的学习,而更多的家长就是在一边“抱怨”一边观望,根据其他多数家长的动态以及下一个政策再做出最后的安排。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学习回归学校,这原本就是应该的,“5+2”确实减轻了家长的课后教育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减轻家长的教育责任。作为家长,始终要明白,统一教学下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育不仅仅是只有“成绩”这个课题。

写在最后:

有的家长花了很多的时间上网去反馈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反对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补课,反对一对一家教形势,在“追求公平”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其实回过头来,真正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的,并不是在网上努力地“反对”,当然并不是指这些“声音”不重要,而是不应该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最大的精力应该放到自己孩子身上,学生放学回家是看电视剧还是学习,周末是躺沙发煲剧还是出去博物馆增长视野和知识,两种方向就成就两种学生。

学生学业的松绑,获得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这其实对家长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如果家长没有给出很好的指引,大概率会在学业上放松自我,把时间花在电视和手机上,这种结果相信所有家长都不能接受。

​“5+2”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来了,家长“不满意”,老师也无奈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政策如何改变,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家长都应该站在首位,以身作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精彩内容在下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课后   家长   老师   学业   精力   反馈   路上   无奈   费用   政策   孩子   时间   地区   标准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