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艾”时,不再窘迫


他病了,他不说


再坚强的人一旦生病也会变脆弱,想要倾诉,渴望关心。


然而,HIV感染者却常表现出背离常理的行为。即便对家人,他们也常常绝口不提生病后的恐惧与痛苦,而是选择默默躲进自己的世界,独自面对。对于他们而言,倾诉病情犹如一场关于“薛定谔的猫”的猜测,没有人知道倾诉后得到的是关心,还是歧视,也没有人愿意冒险打开“薛定谔的箱子”。


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有40年。虽然治疗方式不断改进,但是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却普遍停留在30年前:患上艾滋病很快会死、接触艾滋病人会被感染、患病的人私生活有问题、蚊虫叮咬会感染HIV……这些不科学的认知让人们谈“艾”色变,也让我国超100万的HIV感染者普遍被社会边缘化,不得不逃离阳光,生活在阴影之下。

吃药难,但面对歧视更难


“很怕吃药,很苦,很多,咽不下去。”在感染了HIV的儿童眼中,童年充斥着药片的苦味。


吃药苦,吃药难,不仅困扰着儿童,也困扰着成年HIV感染者。中年患者或许习惯了药片的苦,但却很难习惯在他人面前坦然吃药;而老年患者除了要吃治疗艾滋病的药,往往还需服用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药。“一日三餐,一餐一把药”成为很多老年患者的日常写照。


这种吃药方式源于“鸡尾酒疗法”。199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鸡尾酒疗法”,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艾滋病,为全球HIV感染者带来生的希望。


鸡尾酒疗法并不完美:药物种类多,使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每天服药多次,或一次服用多种药物限制了生活自由度。这些弊端让他们除了忍受药物的副作用,还要承受巨大的服药压力。然而在歧视与偏见面前,不论是药物副作用,还是服药压力,都变得微不足道。


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良好、健康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人一旦被社会边缘化,被排斥、孤立、歧视,将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不仅会使HIV感染者精神受困,也会给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歧视与偏见扼杀了他们告知他人病情的勇气,让隐瞒病情成为常态,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感染几率。此外,HIV感染者在就医过程中,如果隐瞒病情,也会加大诊疗难度,甚至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再谈“艾”时,不再窘迫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表示,当前阶段,艾滋病知识普及程度仍待提高,消除社会偏见与歧视依然任重道远。


李太生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减少对HIV感染者群体的特殊对待。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为艾滋病“去污名化”的科普力度,让公众正确认识艾滋病及患者群体。

艾滋病是慢病,可防可治


“艾滋病已经进入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管理时代了。”李太生介绍,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优化,现在HIV感染者只要按时按量服药,基本与未感染人群寿命相当。


“1994年之前,所有艾滋病治疗药物都属于核苷类。整合酶抑制剂被发现后,由于它抑制病毒的效果特别强,就出现了两药方案。我在临床上有很多老年患者使用两药方案,效果很好。”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表示,HIV感染者需要终生用药,因此,抗病毒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可及性、药物毒副作用以及长期并发症等问题,双药疗法正逐步展现出治疗优势。


再谈“艾”时,不再窘迫

葛兰素史克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女士


在“简化疗法”的治疗趋势下,世界各大医药研发机构持续探索更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在研发长效的注射针剂产品,其中已有产品在一些国家已经上市。如果未来能在中国普及,患者就不用像现在每天服药了,只需每年12针或6针注射,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在中国艾滋病防治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医疗保健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女士表示,未来将努力为中国市场引入更多创新治疗方案,造福患者。

向往的生活


“希望可以不吃药也能好好活着,这样就不用担心同事看到我每顿都吃药,也不用烦恼出门在外不方便吃药。还希望结婚生子,回归正常生活……”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却是很多HIV感染者遥不可及的梦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HIV感染者对生活质量和治疗方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病人总会问有没有最好的药。什么是最好的药?就是疗效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李太生教授表示,每日一次、单一片剂的艾滋病双药治疗药物多伟托,为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治疗选择。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曾提出“三个‘90’目标”:让90%的感染者经诊断并及时了解到自身病毒感染状况;让90%的已知阳性感染者及时获得抗病毒治疗、让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而葛兰素史克正在为第4个“90目标”而努力:“我们希望90%的HIV感染者在病毒抑制的状态,有质量地长期生存。”


再谈“艾”时,不再窘迫

图/图虫创意


实现这一目标,需持续扩大创新药的覆盖率。齐欣介绍道:“我们积极参加国家艾滋病免费药物招标,现有三款产品在国家艾滋病免费药物的招标目录里。同时,多伟托也计划申报今年的国家医保谈判,希望能够从明年开始就纳入国家的医保目录。”


让HIV患者有质量地长期生存,不仅需要医药机构的努力,还需社会大众的支持。医药可以救治被病毒侵害的身体,但对被歧视与偏见腐蚀的精神世界则难以奏效。如果针对HIV感染者群体的歧视与偏见依然存在,“有质量的长期生存”必将成为空谈。我们期待,彻底治愈艾滋病的创新药尽快面世。但在此之前,我们更期待,大众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歧视与偏见,让HIV感染者能够坦然说出病情,敢言敢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抗病毒   药片   大众   鸡尾酒   窘迫   副作用   偏见   艾滋病   病情   疗法   抑制   药物   患者   病毒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