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该如何诊断?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突起或隆起的一类病变。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胆囊息肉的患病率为1-9%。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腹部超声时发现,少数可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大多数胆囊息肉不需要治疗,少数癌变风险较高的需要手术治疗。

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该如何诊断?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指胆囊腔内有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形状可以是球形或者是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是良性的。

按照病理表现可分为: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

还有少见的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黏膜或胰腺组织等。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

1、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腹部超声时发现。

2、上腹疼痛:少数患者可在进食后因息肉影响胆囊正常收缩出现胆绞痛。

3、消化不良:胆囊是存储和浓缩胆汁的主要场所,胆囊息肉会直接影响胆囊排空功能和浓缩胆汁的能力,继而影响消化道内脂肪组织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表现。

4、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

胆囊息肉该如何诊断?

主要依靠B超,但是这难以区分息肉的类型,无法看出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所以,需要以下方法确诊: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检查;内镜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超声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少数胆囊息肉可能是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满足以下条件怀疑是恶性病变:直径超过1厘米;年龄超过50岁;单发病变;息肉逐渐变大;同时有胆囊结石等。

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该如何诊断?

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在国内外有很多共识和指南探讨了关于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何时需要手术治疗,比较得到公认的观点是:

对于胆囊结石: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行手术治疗,可以进行3-6的定期观察即可;

●对于老年患者,考虑到年纪进一步增加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的手术切除;

●针对具有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大于2.5cm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可行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引起临床症状,影响工作、生活,或者既往出现过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发作的患者,建议行手术切除。

●胆囊丧失功能,瓷化胆囊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对于胆囊息肉:

●对于多发、小于1.0cm、有蒂的息肉,如果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可以考虑6-12个月定期复查即可。

●对于单发,小于1.0cm息肉,也可3-6个月定期复查,若息肉有增大趋势,或引起临床症状,也可以考虑手术。

●息肉大于1.0cm,或者引起明显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伴有宽基底、年龄大于50岁、合并胆囊结石、病变快速增大等胆囊癌特征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收治疗。

就诊建议

1、初次发现胆囊息肉后,建议带检查结果到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征询医生的治疗建议。

2、对于小于1cm的息肉,如果不存在预示可能为恶性或存在恶变风险的因素,建议初次发现后3个月复查超声,无明显变化者可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观察变化,出现明显增长者应及时就诊征询医生建议。

3、息肉超过1cm以及存在预示可能为恶性或存在恶变高危因素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规律饮食,均衡膳食,适当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品,如动物内脏、油炸食物、蛋黄等。

2、保持充足睡眠,多进行体育锻炼,注重规律作息。

3、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4、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征询医生的治疗建议。

5、如果需要治疗,应按医生建议及时手术。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应注意饮食适当清淡,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出现明显消化不良者可适当服用药物治疗。

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该如何诊断?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胆囊息肉   腺瘤   息肉   胆囊   超声   肿瘤   消化不良   症状   患者   手术   因素   医生   发现   建议   胆囊结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