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和“不自律”表现清单


“自律”和“不自律”表现清单

“他律法则”:父母做对“他律”,孩子才会“自律”

很多爸爸妈妈都说过类似的话:“黄老师,别说自律了,就是我给孩子立了个死规矩,我看也没什么用。”这句话描绘出了家长对孩子无法管理自己行为的焦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律呢?

其实孩子的身心成长,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漫长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孩子小时候先按父母设定的规矩来做事,然后逐渐过渡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阶段。当孩子尝试遵守规矩之后,会发现这样做至少给自己带来两大好处:一是在行为上赢得更大的自由度,二是获得别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当孩子被夸“长大了”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让孩子学习“自律”的关键,是要从正确的“他律”开始,也就是父母要选择科学的家庭养育方式。而最容易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自律”的教养方式,当属权威型教养模式。因为这种教养模式的特点是,父母以“和风细雨”般的教养风格来处理亲子关系,把规矩当作教导孩子的工具,而不是严厉惩罚的条例。

孩子自律和不自律的分龄行为表现清单,你可以对照和评估一下,自家孩子属于哪一类。

自律行为表现清单

4岁当别人抢了自己的玩具,孩子会向大人求助,而不会发脾气或报复同伴。

6岁吃完早饭后无须提醒就可以自己穿上外衣。

8岁不会和别的孩子一起取笑同伴。

10岁放学吃完零食后能坐下来做作业。

12岁如果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节省每周的零花钱。

14岁为了准备考试而决定不参加朋友的聚会。

16岁选择不参加聚会因为聚会上可能会发生未成年人饮酒的行为。

18岁当朋友提供考试答案时,会拒绝作弊。

不自律行为表现清单

4岁不能等待,反复打断大人说话。

6岁自我入睡困难,经常跑下床。

8岁在父母离开的下一秒就急着偷吃垃圾食品。

10岁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当别人在学习时,自己在玩铅笔。

12岁一直说想要学琴,却从未开始行动过。

14岁在同伴的怂恿下,会去拿商店里的糖果吃。

16岁开车时无法控制自己不回复手机短信。

18岁热衷于花时间在社交上,却忘了为报考大学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清单   和风细雨   教养   同伴   规矩   大人   聚会   父母   自我   模式   方式   孩子   时间   朋友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