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骆驼祥子》是初中必读名著中可读性比较强的一本,它的故事性很强,情节也很吸引人,对很多同学来说,进入这本书并不难。


但就因为故事性比较强,所以考点会比较细致,有时甚至还会考到祥子在兵荒马乱中冒险牵回了几头骆驼,还有考题会考查同学们简述情节的能力,比如“请从怒辞杨宅和孙侦探的敲诈这两个情节中选择其一进行概括”这种题型。


因此,对这本写实小说的考查,既需要同学们能够抓住故事的主线“三起三落”,也需要同学们能够概述具体情节。


对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详尽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不读小说只记住一些套话,是无法糊弄改卷老师的。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今天螺蛳君就为大家梳理下《骆驼祥子》这本书的关键知识体系,让同学们初步理解祥子悲惨命运形成的根源所在,先来看一张思维导图: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若需高清完整版可留言关键词“骆驼”于后台获取哦~)

整体背景


祥子的命运并不是特例,而是广大无产阶级人民悲惨命运的集中投射,因此,阅读《骆驼祥子》,必须要从个体看到整体,把祥子的命运与广大无产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看。


首先,保持整体的眼光,把握小说中社会情境,是理解小说的第一步。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于1936年写成。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都不同侧面地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没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底层车夫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内心中去。


1. 经济背景:

车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新职业,这与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联系在一起。随着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逐渐在北平和上海等大城市涌现。


祥子就是底层无产者,他没有生产工具(车),只有贩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谋生。所以读者可以看到,祥子在小说的最开始,是十分崇拜和相信自己有力的身体的,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勤劳,一定能够做当上上等车夫,发家致富。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经济背景是理解《骆驼祥子》比较重要的线索,这点应该着重把握。底层人民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得微薄的薪资,只要出了一点差错,就会立刻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相反,资本家原本就有资本积累,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剥削祥子的劳动,从中牟利,可以说是“躺赢”了。


2.战争背景:

中国二三十年代,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残酷,军阀相互争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直接导致了经济动荡,个人财产的不稳定。祥子的命运线索中第一次的“落”,就是因为在兵荒马乱中他被抓去当兵,车也被人抢走了。对他来说,一切回到了原点,三年时间白白作废。


3.社会制度:

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但旧文化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统治阶级和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仍然存在。


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

个人主义的末路?


具体分析完社会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祥子选择的路。


遭遇了三起三落的种种不幸,祥子终于放弃了生活的希望,老舍在祥子堕落以后,在小说里面写: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一段可以说是作者意图的直接表达,祥子的失败不在于他无数次遭遇的偶然不幸,而在于外部世界的病态。以上所分析的社会经济、战争和制度背景,已经决定了祥子不可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为何说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呢?


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个人主义的。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他只想凭自己的力气发家致富,却不知道自己只是要被割的“韭菜”,而且只是众多韭菜中的一茬。


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和阶级压迫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社会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他的生命悲剧。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社会处于极度的黑暗之中,那么选择个人主义道路的人,即使如同祥子一样勤劳能干,也只会被一次又一次的剥削蚕食,最终由人变成了鬼,而且还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可以想见,祥子的命运也是许许多多近代中国底层人民的命运。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在走下坡路,从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到曾经威风一时的车厂主刘老四,都在走向绝望和黑暗。它们不断上演着互害丑剧,但是所有人最终的结局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大悲剧。


老舍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揭露了当时腐败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空间的挤压,深刻而又含蓄地说明——社会制度是劳动人民贫富强弱的根本原因。

再来做几道题回顾一下知识点:

1.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

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请概述祥子绰号的来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

祥子趁匪兵退却时,逃了出来,并牵回了三匹骆驼,他在路上把骆驼卖了,换回了三十五元钱。祥子生了一场大病,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3.请从怒辞杨宅和孙侦探的敲诈这两个情节中选择其一进行概括。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

怒辞杨宅: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先生有两位太太,还有一大群孩子。祥子每天接送完这个,又要去伺候那个,同时还要干杂活。更可恨的是,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食宿很差。祥子有一天在送走一位女客人后,因为女主人的无理,忍无可忍,一怒之下,辞去了这份工作。


孙侦探的敲诈:祥子和雇主曹先生被孙侦探跟踪。曹先生叫祥子拉到左宅,并派祥子回家报信。在曹先生家门口,孙侦探拉住祥子,说曹先生是乱党,同时对祥子威胁恐吓。祥子六神无主,稀里糊涂把自己积攒准备买车的血汗钱交给了孙侦探,他的希望破灭了。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再读《骆驼祥子》,为何底层人民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骆驼   老舍   车夫   底层   命运   故事性   个人主义   末路   韭菜   侦探   悲剧   情节   背景   社会   经济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