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最近螺蛳君在网上看到这段话: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孩子哪天问你“你为什么不经过我的同意,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你会怎么回答?


这对许多父母来说,恐怕是一个令人语塞的问题。


出生和死亡是世界上唯二不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发生的事情,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双向选择。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和出身,很多被原生家庭折磨的孩子,甚至直言不愿意出生,不愿意成为父母的孩子。


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一个孩子宁愿没有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有些孩子童年时被家暴、被冷暴力,遭受父母重男轻女的歧视对待;有些孩子从来得不到父母的爱,从此在亲密关系中变得回避畏缩;也有些孩子从小活在父母高强度的压迫之中,真实的自我从来得不到释放,最终通过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


难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会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1



做父母最难处理的一点,大概就是孩子的心理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具有了自我意识,有爱有恨,有美好的梦想也有心理的阴暗面。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虽然是生养孩子的人,却未必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有些缺乏交流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变成了最亲密的陌生人。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吴谢宇弑母案就是发生在教师母亲和天才孩子之间的一桩悲剧。


吴谢宇从小就是天才型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是企业经理,母亲是重点中学的教师。他中考考了437分,在学校排名第一,比当年福州市中考最高分也只差了1.5分。


初中到高中这个紧张的过渡阶段,父亲患肝癌去世,母亲顽强地扛下一切,继续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012年,他被北大提前录取,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就读。


在北大的四年,他成绩突出,在校内校外都获得了不少奖学金。这样优秀的他,本来应该出国留学。


然而在2016年,他却冷酷地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把她的尸体裹成木乃伊的样子,放在职工宿舍的床下。


此后他骗走了亲戚的一百多万,四处逃窜,嫖娼赌博,过上了逃犯的生活。


这件谋杀案闹得沸沸扬扬,没有人猜得透吴谢宇到底在想什么。直到到了法庭上,他才开始陈述自己的心理。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原来,高中时父亲去世的时候,吴谢宇就已经想到了自杀。母亲为了不影响他学习,从来不和他提父亲的死亡。可是吴谢宇发现了母亲偷偷给已经过世的父亲写的小纸条,上面满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母亲对他从小管教严格,吴谢宇也被培养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父亲的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悲恸还没有被发泄,吴谢宇就要打起精神应对学习,而母亲也鲜少与他交流这种悲伤的情绪。


遗留在世的母子本来就应该相依为命,互相安慰,但母亲的好强和完美主义,使吴谢宇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排遣这种情绪。


他曾经尝试自杀,但失败了,母亲不知道这件事。


后来他试探性地告诉母亲,自己想自杀,母亲却说,如果你要死,那不如我先死。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就是这样一句无意的话,被吴谢宇当成了一种解决方式。


他要自杀之前,先把母亲安顿好,于是他近乎冷酷地执行了弑母计划。在别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天才人设和美好的前途其实都不重要,只有死亡才是自己和母亲共同的解脱。

其实吴母已经做得很好了,她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坚强地扛下了一切,但是她忽视了一点:孩子也是有情绪的,父亲的急遽离世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但吴母以为,维持了成绩的稳定,就是维持了情绪的稳定,所以她从来没想过和孩子沟通这个创伤情绪。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只要是个正常人,遭受意外和创伤之后,都需要一个发泄情绪的过程,这个情绪如果不对外发泄,那就只能郁结在内,培养出一种阴暗面。你永远不知道这种阴暗面的存在,直到它最终爆发出来。


吴家的悲剧,本来可以讲成喜剧,母子俩相依为命,克己自律,追求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人生,可也就是这种对自我的压抑,把喜剧变成了悲剧。


所有家长都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和孩子保持沟通,及时引导他们发泄负面的情绪,其实负面情绪并不可怕,这是人的心理的自愈过程,可怕的是极致的压抑,压抑才会造成反噬。

2



吴谢宇的案子,其实还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教师的父母往往比平常的父母更有控制欲。


有一个教师家庭的孩子这样说:


教师非常自以为是,有极强的控制欲。


中小学教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们面对比自己弱小得多的学生,滔滔不绝45分钟,想教训谁就教训谁,无人反驳,无人挑战。在孩子眼中,老师就是权威。


常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早晚会变成恶龙。

很多教师习惯了站在讲台上作为权威对孩子讲话,而且又身处教育行业,所以很容易把孩子当成自己一个亲自培养的学生来看待。有了这种心理,就很难摆脱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了。


师生关系是有距离感的,老师也是权力更大的那一方,这在学校里很常见。但作为父母,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和孩子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


假如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吴谢宇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螺蛳君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中学时期的校长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她是学校各个老师口中的“别人班的学生”,聪明又优秀,从来不和同学出去玩,因为怕耽误学习。


这个孩子有次因为什么事情晚回家了几分钟,她妈妈狠心地把她关在厕所里一整天;有一次她接到任务在校园里扫雪,喊了一句太冷了,她妈妈就拿着教鞭把她的手抽得通红。


其他学生对校长的教育方式颇有微词,这个女孩却跟什么事都没有似的,性格开朗,在班里是团支书和班长,人缘又好,目标是考上清华。


后来女孩成功上了清华,又申请了去美国留学,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然而,她在踏上美国的那一刻,就把妈妈所有的联系方式都拉黑删除,直接人间蒸发。


她做事很绝,竟然一直都没联系过母亲。不知所措的校长似乎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实在是很难想象,这个女孩二十多年来,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但又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要完全摆脱自己的母亲。


她的母亲没有和她平等对话过,她比真正的校长管得更宽,比真正的母亲又更有距离感。女孩恐怕从来没有体会过母亲温柔的一面。


如果这个女孩没有成功逃离她的母亲,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吴谢宇呢?

为人父母,是一项长达十八年的义务和责任,有时这种责任甚至会延续到孩子三十岁和四十岁,而孩子从小留下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成为父母,是不需要考试的,但所有父母都有应该在心里做一个自我检测:

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能否把孩子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有没有尊重和保护孩子?

……


当然,家长也并不能为孩子的全部人生负责。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亲子关系没有标准的考核方式,也没有一套完美的答案,家长唯有根据孩子的心理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保持自我反省,才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最后,螺蛳君送上一本亲子教育书里的一段话: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由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父母   螺蛳   阴暗面   清华   这个女孩   校长   悲剧   为人   情绪   父亲   母亲   完美   方式   孩子   教师   心理   家庭   考试   谢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