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威胁”这个话题。

我们可能都听到过诸如这样的对话:

“你再不乖,我们就不要你了!”

“别踢被子,你再踢被子明天就让医生给你打针!”

“哭,哭,你再哭,我就叫警察叔叔来抓你!”

“叫你别乱跑,再跑坏人就要把你抱走了!”

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每当看到孩子调皮、不听话,很多时候可能会耽误、拖延、犯错,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可能就使出杀手锏了:

威胁孩子!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我们所说的话语,往往因为我们一句不会实现的威胁蒙上长久的阴影。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我们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人、做事。

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我们习惯用“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我们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

其实,我们的本意都是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只是选择了“威胁”这种看似最“立竿见影”的方式罢了。

这对孩子的威胁也许短时间内能够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01

威胁的背后,我们也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小雪4岁了,非常害怕打针。

有一天因为感冒发烧,妈妈又带小雪来医院输液。

看到护士阿姨拿着输液器走过来,小雪就开始掉眼泪了。

旁边一个刚刚两岁的小男孩输液都没有哭一声,妈妈感到很没面子。

小声对小雪说:“别哭了,都多大了?丢不丢人啊!看人家小弟弟那么小都不哭。”

没想到小雪却哭出了声。

“别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就走了!”妈妈的威胁制止并没有用,小雪越哭越厉害。

妈妈站起来,做出要走的样子。

小雪哭的更凶了,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小雪的脸上满是泪水。

首先,威胁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安或对某个事物产生恐惧,形成懦弱型人格。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本能反应,即对于威胁的恐惧。

另一种就是神经性的忧虑即一个人在没有遇到威胁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无端害怕,可能说不出理由。

小孩子最容易产生第二种神经性的恐惧,轻则性格压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重则会萌发出许多恐惧,并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其次,威胁会让孩子产生被遗弃感。

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父母经常打骂恐吓孩子,并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这样的话语,家长只是吓唬孩子的话语。

但是孩子却会信以为真,会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的心里,有随时都会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抑郁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我们有着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着没有我们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感。

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


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还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孩子的潜在不安会加剧,易受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打击。

孩子最大的担心是我们不再爱他,抛弃他。

永远不要威胁孩子说要抛弃孩子,不管是开玩笑,还是愤怒时。

有时,你会在大街上或者商场里,听到一个生气的妈妈冲着拖拖拉拉的孩子大叫:"你要不马上过来,我就把你丢在这儿。"

这样的话会唤醒孩子一直潜伏着的对被抛弃的恐惧,它会激发孩子幻想的火苗,幻想被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世上。

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有些孩子从学校回到家时,如果爸爸妈妈或者监护者不在家,他们会感到害怕。

有时孩子原本处于睡眠状态,但被抛弃的焦虑可能会让他们被即刻唤醒。

长时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更有可能产生自我价值感低、自卑等性格问题。

另外,威胁还可能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有一些孩子性格非常倔犟,我们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让他干什么偏不干,爱顶嘴,就算你威胁他,他也不会屈服。

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有时我们越威胁孩子,孩子就越是要用犟的方式来与你对抗,叛逆心理特别强烈。

那么,我们该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呢?

要知道,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原因。

02

威胁孩子的话,不要轻易说出口

如果我们经常说威胁孩子的话,会带给孩子童年的阴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个问题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孩子的人生路和家庭生活中也难以回避。

相反,经常得到父母爱抚和温言细语的孩子,会幸福感满满,为人温和宽容,充满满足感,人生也会顺遂很多。

03

我们不要直接攻击孩子本身

“你真没礼貌!” “你果然学不好!”……这种话就是在攻击孩子本身,容易让孩子破罐子破摔,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认为我没礼貌,我就没礼貌一个给你看看;”

“你说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就不给你往好了学。”

千万不要靠“威胁”教育孩子

04

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温和的指导

当我们觉得孩子的行为不当时,我们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

你不妨这样对孩子说:

“乱翻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是很没礼貌的,妈妈告诉你,想动别人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征求一下主人的意见”。

“爸爸妈妈知道你也很想把这个类型的题目答对,你再细心一点,熟悉的多了肯定就会了”。

这种表述就是告诉了孩子,我们对孩子本身是没有敌意和否定态度的,只是对他的行为提出了否定,并且告诉了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事情就容易就事论事的解决。

威胁并不是明智的教育方式,它表面上会让孩子妥协,实则是让孩子变得害怕我们,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语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孩子犯错或者出现某些小状况的时候,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可能会   小雪   教育孩子   听话   礼貌   话语   不安   恐惧   害怕   性格   爸爸   父母   妈妈   方式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