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在养育孩子时,我们常会碰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让人不知所措。比如:


场景一:


芜湖一个小男孩,被妈妈领到派出所,他哭着说要"自首"。经询问才知,原来小男孩未经同意,偷偷拿妈妈的钱去买玩具。并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三、四次了。妈妈担心他误入歧途,便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他改掉坏毛病。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孩子出现"偷"的行为,屡教不改,用"警察"、"监狱"这样的方式吓唬他,到底对不对?


场景二:


朋友有个5岁儿子,前段时间他心爱的宠物狗死了。为了避免孩子发现,朋友便趁娃放学前,偷偷买了一个长得特别像的回来。


为什么不告诉孩子真相呢?


"他知道后得多伤心啊。"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孩子亲近的人或物离开他,该告诉事实,还是撒一个善意的谎言?


场景三:


家有二宝或多个娃的,他们从小就争吵、给对方一巴掌、尖叫、拎起凳子就朝对方扔。被问到喜不喜欢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会毫不犹豫地摇头:"不喜欢。"


本该属于幼儿间的手足竞争,到了8、9岁甚至更大一点都没有消失。他们真的会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长大就好了?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以上三个场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可以说,也是常令人头疼的几大难题。那么,上面这些做法,到底对不对?


二:当心毁了孩子


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在解释这些现象时,阐述了上述做法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影响1:打击孩子自尊


孩子偷东西,做家长的难免会担心,害怕孩子长大后形成不良习惯,闯出大祸来。


但仔细想想,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有过"偷拿"的经历。就算是我们自己,小时候也可能出现过一两次这样的行为。但以"抓起来"、"自首"这样的方式吓唬孩子,却是不对的。


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下了大罪。过度内疚会使孩子认为自己一文不值,不敢随意表达观点或行动。从而容易变得紧张、害怕,影响人格发展。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影响2:贬低孩子的爱


孩子亲近的人或物去世了,我们为了避免他悲伤,所以欺骗。


但用一个新的替换旧的,这是在贬低孩子纯真的爱。你似乎在告诉他:"别难过,你对它的爱不重要。无论哪一个宠物,都是可以替代的。"如果爱可以随意被替换,那你觉得,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吗?


另外,我们在努力保护孩子免于痛苦时,其实是在剥夺他承受痛苦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他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来掩饰。比如:否认自己的感觉、对损失无所谓。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影响3:对手足有怨恨之情


多个孩子间打打闹闹很正常,但如果大孩子们依然没有半点改变。他们之间争吵的回忆,多过于美好的回忆。那么孩子们长大后,并不会建立牢固的手足情,甚至,依然容易闹矛盾。


孩子们竞争变强,是因为父母很少要求他们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而是在出现争吵时,父母不恰当的介入。比如,父母会像裁判一样,判定谁对谁错。这时候,不管谁受责备,都会觉得"不公平",认为父母偏心,而增加怨恨心理。


有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干脆不介入。又导致孩子竞争超出边界,用不恰当的方式(语言或身体攻击)伤害兄弟姐妹。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那么,遇到以上情景,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三:是非观源于亲子关系


《魔法岁月》一书说:孩子是非观、道德观的形成,源于亲子关系。


以上这些行为,如果处理得不好,都会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念,从而影响一生。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有正确的道德观,分辨真伪对错,长大才不会误入歧途。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 熟悉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和书


《吸收力的心灵》一书认为,孩子的心灵具有吸收力,他会把自己看到的、接收的信息吸收进大脑,并指导行为。


孩子有时无法分辨真伪,当电视节目或漫画书出现不良引导时,他可能会认为这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平时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了解孩子看的内容,确认是否有错误的价值观在误导孩子。如果有,要及时制止。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另外,面对有"偷拿"行为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审查自己平时是否对孩子太严格。如果他需求很难被满足,那么他会因为太渴望得到而做出错误行为。


表达你对这种行为的担忧和失望,让孩子从你的态度中,分辨善恶,做出改正。也可以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帮他规划好用途,让他自己存钱去拥有想要的东西。


2、 不要否认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有负面感受(悲伤、害怕、愤怒)时,不要立马阻断他。如果孩子将情绪憋了回去,表面看上去问题消失了,但其实这些不好的感受会被压进潜意识,在内心深处影响着他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允许孩子有他自己的感受,认可他的情绪,然后与他一起想出解决的办法。比如陪孩子一起和离世的宠物告别,为它举办一场"葬礼"。孩子全程参与这件事,就会明白生命的意义。那他以后,也会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


3、 表达愤怒要有节制


承认孩子的感受,但不接纳孩子的某些行为。出现手足相争时,表明我们的原则:"你们自己找到文明的解决办法。"


如果是争夺某件物品,比如电视、手机、玩具等,那就把这些东西收起来,直到他们自己想出合理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他们自己达成一致的,而不是你"告诉"的,他们更愿意去遵守规则。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4、 爱是被给予的,也是赢得的


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适当提要求,比如分担家务、懂得换位思考。如果一个孩子,只懂索取却不回报,那他很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替他人考虑。长大后,他们对伴侣、同事、朋友的要求便是:"即使我又懒又自私,脾气很坏,你也应该为我付出。"


孩子在得到父母爱的同时,也要把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适当承担起责任。这样他才会明白,爱是被给予的,也是自己赢得的。他会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不是边被爱着,又边被父母抱怨着。

“孩子的宠物没了,悄悄给他换个新的”,家长的做法对吗?

布谷妈妈说:


一个人道德观、是非观,形成于孩童时期。而良好的道德观念,源于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孩子长大后,你才能安心放手。


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喜欢就关注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相关阅读推荐:


心理学家:一个孩子越聪明,婴幼儿期表现越明显,爸妈多留心

2020年版“0到18岁儿童身高标准表”,你家孩子达标没?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爱妈妈?当有如下反应时,娃对你便是“真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孩子   都会   误入歧途   道德观   心理学家   手足   是非   场景   害怕   做法   情绪   家长   父母   正确   竞争   妈妈   方式   宠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