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古论今”

作者:赵原野,更多原创请关注鹰眼观天地。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岁月,甚至在弥留之际,毛泽东都手不释卷。

而且他“活学活用”,不读死书,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人生、发展、革命和建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追求和境界,一种使命和责任。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976年9月8日,毛泽东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根据医疗组护理记录,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仍达11次之多,时间共两小时50分钟。

这天下午4时37分,经医生抢救,毛泽东再次睁开了眼睛,他要求看文件,在心律不齐,危在旦夕的情况下,阅读长达30分钟。8个小时后,毛泽东永远合上了双眼。

毛泽东“谈古论今”


毛泽东博览群书,最爱读传统的经、史、子、集著作,“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他阅览之勤、涉猎之广、所获之丰、思考之深,远远超越了许许多多专门的“读书人”。

毛泽东读书学习讲求独立思考,多读多思、反复读反复思,善于采取分析、比较和提问等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尤其在读历史的时候,注重把所读之书放置在一个恰当的历史背景下,从书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悟出为政治国方略。

毛泽东说,“读历史是智慧的事”;“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

一部煌煌294卷、300多万字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毛泽东一生读了17遍;卷帙浩繁、风格迥异、总计4720万字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批注就有198条3583字。

在湖南省立高等中学读书时,毛泽东曾写过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是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毛泽东存世最早的文章。

这篇文章赢得阅卷老师的赞赏,并称当时还不到20岁的毛泽东:“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1952年,毛泽东购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二十四史》,从此,这部书陪伴了他24年。

毛泽东读史,是要让历史为我所用。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倡导爱民的军事家的影子;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相关战略战术思想的印迹;从长征期间的“四渡赤水”、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等一系列堪称神来之笔的战略战术中,我们也都能看到毛泽东读透历史、打通古今的智慧之光。

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毛泽东说: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毛泽东认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他欣赏的历史人物,一是懂得历史规律能干成大事的人,二是从底层发展起来的朝气蓬勃的能人,三是忠厚仁义、大度谦逊、不计功名的贤人。

(更多时事观察,请关注鹰眼观天地)


毛泽东“谈古论今”


毛泽东对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有过独到的认识和评价,其中承载着他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宏阔的唯物史观视野。

毛泽东在读欧阳修等所著的《新唐书·李恪传》时,评说李世民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指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因为唐太宗本打算废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因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其外甥争位,只得放弃了改立计划,殊不知留下后患,致使武则天专权。

1975年,毛泽东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孟锦云长谈过几次,从评论《资治通鉴》开始,其中谈到了武则天。

“武则天,一个女人当了那么多年皇帝,可真是不简单啊!”孟锦云大发感慨。

毛泽东说:“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还谈过武则天立无字碑的事: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事实上,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还应由后人去评论。

毛泽东读史论政、古为今用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

毛泽东读《史记》后曾总结项羽有三误,一是项羽在鸿门宴上对范增的建议置若罔闻,将刘邦放走;二是项羽过于相信楚汉所订立的鸿沟之约,对刘邦毁约东进的估计不足;三是项羽建都彭城,放弃沃野千里、雄关垒座的关中地区,造成了重大战略失误。

所以到了1949年4月,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南京国民党政府提出“划江而治”的方案,毛泽东对此十分警惕,发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千古绝唱。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这是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写下的批语。

毛泽东在各种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刘邦都有较高的评价。他评点《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本是一介平民,早年名声也不太好,但他能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代大潮中脱颖而出,开一代王朝基业,名垂史册,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人。

1962年1月30日,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大谈刘邦从谏如流的故事:“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利了,项羽败了,这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有些党委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是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是要垮台的。”

可见毛泽东是借古喻今,以史论政。

毛泽东读《明史》多次,对《太祖本纪》也有较多论述。延安时期,他在一次讲课中说:朱元璋以一个落魄的和尚,十五载而成帝业,是继刘邦之后又一个出身卑微、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毛泽东认为,朱元璋虽然不识字,但却善于从战争中学习,多谋善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而嘉靖皇帝的昏庸无能,是明朝由盛到衰的根本转折点。

(更多时事观察,请关注鹰眼观天地)


毛泽东“谈古论今”


毛泽东读《资治通鉴》时,曾批注说:“观人观大节,略小故。”1975年,毛泽东再次批示强调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错误思想”。

毛泽东说“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二要在实践中识别和考察干部;三必须走群众路线。干部好还是不好,有何特长和能力,群众最有发言权。

在江西斗争时期,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选用集中体现了这三点。

据说,井冈山时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毛泽东一眼就看上了林彪。他与陈毅三过井冈山,突然树林里边传来一个声音,有一个瘦弱的青年在讲话:“我们共产党有枪也有人,将来就可以有天下。”毛泽东问这个人是谁,陈毅告诉他是林彪。

1930年,23岁的林彪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但军政委一职让谁担任令毛泽东颇费脑筋。因为林彪性格有点古怪,平时少言寡语,别人很难与他交流和共事。

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最后选中了红四军第二纵队的党代表罗荣桓,“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重用,罗荣桓后来在军队政治工作方面成就卓著,从而成为唯一的一位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他去世后,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其中有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抗日战争时,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已为毛泽东觉察。1945年9月,他被任命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内战爆发后,他率部以3万人迎战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七战七捷。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中共中央根据战略形势决定,从中原战场上抽出一部分兵力渡江南下,以调动中原战场上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把战争进一步引向敌人的大后方。然而,粟裕经过研究认为,此举不一定能达到吸引敌军的目的,反而减少了中原地区的作战力量,不如集中兵力于中原地区,大量歼灭敌人,从而改变整个战局。为此,他三次致电直陈中央。

毛泽东对粟裕的不同意见非常重视,通知他到中央直接汇报,最后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后来,战争的实际进程恰如粟裕所料。如果不是毛泽东独具慧眼,一下子看出了粟裕的军事才能,至少中原战场不会那么顺利。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给前方将领的电报和指示,很多都写有“请酌办”、“望机断行之”、“请将你们意见电告”、“请按实情决定”、“望酌情机断行之”等语,甚至专门嘱咐“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这恰恰与国民党在战役指挥时的电令形成鲜明的对照,蒋介石下达的电文里充满了“务必”、“限于”、“特令”等严厉词句,甚至常常强调“倘有延误,决按军律从严惩处,不稍宽待”。


毛泽东“谈古论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的匪患很严重。其中有一个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武功高强、身手敏捷、枪法奇准,长期为患一方。后来,经过贵州省军区努力,终于将其擒获。按其罪责,应当严惩。

当省军区把此事上报到中央时,毛泽东竟下令说服教育后放了她。程莲珍果然洗心革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劝说了22名匪徒向政府投降。有几个号称“八大金刚”的匪首,特别凶狠狡猾,拒不投降,程莲珍动员他们家属去劝降多次未果,于是她带着部队进山将他们一一击毙。

1959年,毛泽东在一些重要场合多次谈论曹操的谋士郭嘉,他认为,做领导工作的,最忌讳者就是见事迟、得计迟,成败关键在于抓住要害,当机立断。

毛泽东说:“现在,我是借郭嘉的事来讲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拿住要点。”

毛泽东的伟大体现在诸多方面,而读史辩史,活学活用,用于指导革命与建设,这种刻苦学习、创新实践的作风,成为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完全文,您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历史观察,请关注鹰眼观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中原地区   项羽   井冈山   从谏如流   史记   谈古论今   中原   本纪   资治通鉴   刘邦   国民党   善于   皇帝   干部   战争   历史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