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月饼经济学,不过是满足人情世故的货币化

所谓月饼经济学,不过是满足人情世故的货币化

晚上健身时刷到一部网剧,虽然故事性一般,不过其中有一段场景表现得还是很让我感同身受的。

主人公来自农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打工,平时帮很多同事做很多本不该他做的事情,特别是各种体力活,比如跑腿,打印,搬水,取快递,叫外卖等等,所有人都觉得他理所当然,但并不尊重他。过年回家上班他带了家里的土特产,柿饼,玉米窝窝头给同事,结果有人一看柿饼上面的白霜,直接扔进垃圾桶“都长毛了还拿来吃”,更是觉得玉米面窝窝头他家的狗都不吃。

直到他完成项目拿到1万元奖金,送给主管5千购物卡,给同事请客吃饭花了三千多,自己只剩下一千多邮寄给父母,妈妈还说“你应该留着自己花,别被人看不起”。

话说这样就真的获得尊重了吗?看到网上有人问自己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不到三千,中秋要不要给领导送月饼。虽然单位也发,但我想表达我的心意。很多人留言,应该送,而且应该买贵一点的,实在不行就买贵的不实用的礼物……

所谓月饼经济学,不过是满足人情世故的货币化

很多人会说,你来都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乱花钱,太客气了。如果你信以为真,下次不带礼物你试试看,别人还能不能对你有这么热情。

小时候我们几个小孩都喜欢跟小叔玩,因为他舍得花钱给我们买玩具。大伯一家都喜欢跟他打牌,因为他总能输钱。话说如果你和领导或者家里亲戚打牌,你永远只赢不输,你看看他们会不会急眼,还愿不愿意和你玩。所以每到中秋,迎来送往之间,月饼的社交属性日益凸显。

今天还看到一个新闻,有人因为领导不发月饼,把他打住院了。很多人说,你努不努力学习,工作后通过发月饼就能看出来。好单位发好月饼,一般单位发差一点的月饼,差的单位抠搜不发……该不该送礼,该怎么送,送什么,多少价位,不仅仅是钱包的问题,更是人情世故。这可能是外国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中国特色。

人心是最难琢磨也最难定价的东西,所以这也是一种内卷,你只能送更好看更贵。现在市面有一种礼品券,不过是满足人情世故的货币化。看似流通更方便,实际并不符合国情,所以无法取代月饼的作用。

所谓月饼经济学,不过是满足人情世故的货币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人情世故   月饼   窝窝头   柿饼   迎来送往   白霜   玉米面   中秋   经济学   同事   家里   礼物   东西   领导   单位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